巩志在《从濮闽向周武王贡茶谈起》中考证,武夷茶在公元几百年前就有了向周武王“献茶”之事,此时的茶作药用。而根据陈椽教授对“晚甘侯”的考证,武夷茶也应出于公元500年以前。
武夷茶最早的文字记载应在公元806~820年,《孙樵送茶焦刑部书》中记载“晚甘侯(茶的美称)十五人,遣待斋阁,此徒皆乘雷而摘,拜水而和。盖建阳丹山碧水之乡(唐时武夷属建阳,丹山碧水是武夷山的特称),月涧云龛之品,慎勿贱用之”。可见武夷茶在唐代已作为高贵的馈赠礼品了。
唐光启年间进士郑谷的《徐夤谢尚书惠腊面茶》中“武夷春暖月初圆,采摘新芽献地仙,飞鹊印成香腊片……”,此时武夷茶开始有飞鹊之饰,并且在茶中加入沉香合碾,这不仅反映唐时武夷茶制作上对形制模型的有了审美要求,在品饮上出现精细的选择,也是最早发现的北苑团茶的雏形描述。
自唐至宋,武夷茶渐兴。范仲淹《和章岷从事斗茶歌》称“年年春自东南来,建溪先暖冰微开。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以及苏轼《咏茶》诗称“君不见,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笼加。争新买宠各出意,今年斗品充官茶……”已经充分展现武夷茶在宋时,名冠天下,并且在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的鼎盛时期,连当朝宰相也几度注目于此。
元大德六年(公元1302)在武夷山九曲溪边奉旨设御茶园,从此正式以武夷茶之名大量入贡了。(www.zuozong.com)
明朝时期,武夷茶由蒸青团茶改制为炒青散茶。万历25年(公元1597),许然明在其《茶疏》中记载“阳羡仅有其名,建茶亦非最上,惟有武夷雨前最胜”。明朝时崇安(现武夷山市)的贡茶已约占全国贡茶的四分之一。
公元1607年,武夷茶由荷兰东印度公司输入欧洲。清康熙19年(公元1680年),英国人已以茶为日常饮料,并以“武夷茶(Bohea)”为中国茶的总称。那时英国全国税收的10%来自对中国茶的进口与销售,因为大量进口中国茶导致了英国贸易逆差,当为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而向中国走私鸦片受阻之后,英国于1840年发动了第一次英中战争(即鸦片战争)。
1849年7月,茶叶大盗、世界上最伟大的植物猎人、英国人福钧从武夷山成功窃取了武夷茶苗移植到了印度大吉岭,从此,开启了中国版图之外的世界茶产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