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场可以说是岩茶爱好者最热衷的话题,大家都以能掏出一泡正岩山场的茶为荣,以能喝出不同山场风格为傲。但刘国英一开口,就破了山场的神话。“所谓山场,就是岩茶种植的生态环境,也是岩茶生长的小气候,对岩茶品质有重大影响,但消费者不要迷信山场,卖茶者更不要神化山场。”
“影响茶叶品质特征有三个因素……”我拿笔在本子上记下,刘国英马上提醒:“是茶叶品质特征哦,我们等一下还会提到影响茶叶品质的因素,两者不一样的,不能记错。”确认我没有记错后,刘国英继续讲:“三个因素分别是品种、山场和工艺。山场确实有决定性的影响,但哪怕是武夷山的同一个山头,山顶和山脚的茶即使由同一个厂家和师傅做,品质都会有差异。”刘国英指出,“一般来说山顶的茶香气表现更明显更高扬,而山坳里的茶,香气虽然不那么明显,但滋味更醇厚。”
“不过现在对武夷岩茶生态环境的分类,有了新的变化。”刘国英说,过去常说三坑两涧是正岩,还有半岩、洲茶、外山茶的概念,但现在按照国标标准,只要在武夷山景区核心区内的就算正岩茶,核心区外的就算半岩茶,核心景区周边和交接地带的也算半岩茶,这个分法比较好记和科学。
“那能喝出山场这个说法科学吗?”我追问。
“其实不只是普通消费者,就算是武夷山茶人或专家,要鉴别山场都不是件容
“其实不只是普通消费者,就算是武夷山茶人或专家,要鉴别山场都不是件容易的事。”(www.zuozong.com)
我们的问题一个接着一个,每听完一个问题,刘国英就微微一笑,娓娓道来
刘国英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传承人,武夷山市岩上茶叶科学研究所所长,武夷山市茶业同业公会会长易的事。”刘国英微笑着谦虚道,“我也只能区分正岩和外山。”
由于现在影响茶叶品质的因素太多,除了生态环境外,还有品种、栽培、加工制作等多方面,因此山场特征反而没那么明显了。刘国英指出,要想区分山场,除了要对山场特征十分熟悉外,还要同时对比泡饮才能比较明确。
我们的问题一个接着一个,每听完一个,刘国英就微微一笑,娓娓道来:“这个问题包括几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再复杂的理论,他都能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给你理清个一二三,仿佛岩茶知识在他脑里自成体系,切分成一个个模块,随时随地都能将这些模块调出,然后深入浅出讲述出来。这套自成体系的理论,既来源于科班出身扎实的知识基础,更离不开他30年来在制茶授艺一线不断积累、总结经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