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遇林亭窑的抢救性发掘中,特别重要的是出土了若干描银彩绘的茶盏或残片,其工艺精巧,纹饰线条流畅优美,解开了国内外陶瓷学者多年来求索彩绘器产地而不得的大困惑。以出土器物比照传世佳器,业界已公认遇林亭窑是我国宋代最为重要的描银彩绘茶盏的产地。虽然近年来在水吉建窑等古窑址偶有发现,但以遇林亭窑的产品种类最为丰富。
传世或出土器物中鲜见有描金彩纹,所有描饰均为描银,故所谓“描金银彩绘纹”,称之为“描银彩纹”更为妥当。银绘纹盏是在素面上描绘银彩纹,需再入窑二次烧道,与自然窑变形成的兔毫纹相比,工艺繁锁,成本增倍,但由于效果可控,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的需求,因此广受宋代茶人的欢迎和珍视。
建窑描银彩盏(金缮修复)
西方第一个考察建窑遗址的美国学者普朗玛,早在20世纪初就曾在其报告中记载,他在日本见过的两只装饰意味浓厚的彩绘纹盏:每只盏内都描绘有武夷山的风景,口沿上还写着一首赞美武夷山的诗。日本这两件藏品现已被定为国家级“重要美术品”。此外,由日本五岛家族传承、现入藏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的“福山寿海纹黑釉盏”,从胎骨、釉色、纹饰及描绘工艺上比对,完全可以确定为武夷山遇林亭窑产品。
遇林亭窑的工匠们为了迎合茶人品位,广蓄博采,各逞其能,各擅其技,留下了大量丰富多彩、个性廻异的纹饰图案,俨然一幅幅精美的小品,或书法,或山水,或花鸟,形式活泼,不仅具有鉴赏价值,而且与优雅的享茶呼应,相映成趣。作为我国唯一一个坐落于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地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的古窑址,遇林亭窑以其绚丽多彩的描银纹茶盏,在中国乃至世界陶瓷发展史上独树一帜,其在我国宋代辉煌的陶瓷工艺发展史上的贡献和影响也将得到更大的重视和关注。
当年徜徉于武夷山水之中的南宋大诗人陆游,在《村舍杂书》一诗中曾赞叹:“雪落红丝硙,香动银毫瓯。”想来大诗人或许正是举着遇林亭窑的描银纹盏而诗兴勃发,为后世留下了这香馨四溢、亘古传芳的佳话。
1
延伸阅读
遇林亭窑描银彩绘茶盏类型
描银盏或在底心绘四出对称结或五出花瓣纹,偶有在底心落书法,绝大多数茶盏只在内壁描绘图案,只有极个别器物,在盏外描绘纹饰,简约随意。根据不同的描纹内容,可以大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吉语祝辞类。以“福山寿海”最为常见,多描绘放射纹、海水纹,四开光填字,寓意美好。(www.zuozong.com)
茶事韵词。如“北苑先春”、“茶迎五湖客”、“花魁”等各种雅逸韵词,间或以其他纹饰,内容丰富,别有情趣。
山水诗文。均为武夷山实景略图,裁九曲溪中的某一曲绘之,并辅以对应的朱熹九曲棹歌一首,书于口沿一轮,图文呼应,相辅相成。赏茶时,俨若与圣贤会心,或神游武夷,不亦快哉。(图1馨吾堂藏品)
2
3
4
5
花卉纹。纹饰品类题材众多,如兰花、牡丹、荷花(图2)、梅竹、萱草、蕉叶、缠枝等,或精美线描,或逸笔草草(图3)。德国科隆艺术馆藏有一件萱草纹盏,与武夷山所见相同,在藏品说明中误以为是吉州窑产品,应予更正。
翎羽纹。各种仙鹤、飞禽、孔雀等尽为匠人所描绘,纹饰流畅生动,极具动感。赏鉴佳翎,令品茶赏茶凭添了许多飞升的仙气。(图4)
几何纹。或以线段模拟银毫纹,或抽象如山形,或断续如雨帘,匠心独运,清新明净,简洁大度。(图5一品斋藏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