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周易》兵学思想简述及优化方法

《周易》兵学思想简述及优化方法

时间:2023-07-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51]《周易》的部分卦爻辞不仅保存了一些重要战争记载,同时亦有大量与兵学相关的思想,对后来的兵学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在《晋卦》的爻辞中也表现了较为全面的兵学思想,如李静池言:“前部主要讲战术;中部讲士卒质素;后部讲战略。”以下我们拟以《师卦》为主体,从五个方面对《周易》兵学思想进行全面阐述。其次,《周易》还非常重视民众在战争活动中的作用。

《周易》兵学思想简述及优化方法

《周易》作为五经之一,其卦爻辞中保存了殷周时期的很多重要史事,[145]其中亦记载了一些战争,如,《未济·九四》曰:“震用伐鬼方,三年,有赏于大国。”[146]王国维研究,此可与《竹书纪年》所载的“殷王子亥,宾于有易而淫焉,有易之君绵臣杀而放之。是故殷主甲微假师于河伯,以伐有易,灭之,遂杀其君绵臣也”[147]相互印证。1929年,顾颉刚作《〈周易〉卦爻辞中的故事》一文,最初对相关史事进行了研究。[148]同时,在新出土文献清华简《保训》中也有此次战争的相关记载:“昔微假中于河,以复有易,有易服厥罪。微无害,乃归中于河。”[149]可见,这场长达三年的战争在商族崛起中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其中,《周易》是通过《未济》爻辞的方式来体现。同样,在《既济·九三》亦有“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小人勿用”[150]的记载。高宗,即殷高宗武丁。武丁时期,对外开疆拓土,大败居于北方地区的鬼方,此事在《竹书纪年》有载:“(武丁)三十二年,伐鬼方,次于荆。”[151]

《周易》的部分卦爻辞不仅保存了一些重要战争记载,同时亦有大量与兵学相关的思想,对后来的兵学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152]其中,《师卦》集中反映了《周易》的兵学思想。同时,在《晋卦》的爻辞中也表现了较为全面的兵学思想,如李静池言:“前部主要讲战术;中部讲士卒质素;后部讲战略。”[153]《周易》的其他卦爻辞亦有涉及,如《同人》《离》《蒙》《履》《复》《革》《既济》《未济》等卦爻辞。其中主要涉及了兵学思想中的政治问题、军队纪律、具体战术以及战胜后的善后问题等等。以下我们拟以《师卦》为主体,从五个方面对《周易》兵学思想进行全面阐述。

第一,政治问题。《师卦》卦辞曰:“师,贞。”卦辞从总体上道出了战争中最重要的几个层面。首先,贞,即正,也就是正义,强调了战争的正义性,必须要师出有名。同时,对战争的凶险性要有一定的认识,所以《周易》反对穷兵黩武,更多地主张积极防御,“在战略层面,师卦中的君主所统治的国家不主动进攻和入侵他国,而是实行以防御为主、后发制人的军事战略。国家仅当受到敌军侵犯时,才予以抵抗还击”[154]。其次,《周易》还非常重视民众在战争活动中的作用。如其曰“众允,悔亡”[155],只有本国民众一心,同心同德,支持君主的军事行动,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

第二,将帅问题。《师卦》卦辞曰:“丈人吉,无咎。”《师卦》此处所言的“丈人”,学者大多认为当为军事统帅,可见《周易》已经充分认识到军事统帅对战争胜负的关键作用。《师·九二》曰:“在师中,吉,无咎,王三赐命。”九二是师卦中唯一的阳爻,又居下卦之中,正如刘沅所言:“一阳居下卦之中,五阴从之,将统兵之象。”[156]同时,阳爻处阴位,暗含将帅应当刚柔并济,文武兼备。将帅刚柔兼济,公正无私,不偏不倚,是取得战争胜利的重要条件之一。《师·六五》亦曰:“长子帅师,弟子舆尸,贞凶。”高亨注曰:“长子为主将,而次子丧其军,是用亲以致败绩也。故曰长子帅师,弟子舆尸,贞凶。”[157]可见,在当时的战争中已经有较为明确的任人唯贤而非任人唯亲的观念。

第三,纪律问题。《师卦》初六爻辞曰“师出以律,否臧凶”[158],非常强调严肃军纪,令行禁止,并指出若是军纪涣散必然会导致凶险。《师卦》在爻辞的一开始就谈到军队的纪律问题,可见其对军队纪律的重视程度。(www.zuozong.com)

第四,具体战术。《周易》的卦爻辞虽然比较简略,但亦多处谈到一些较为具体的战术原则,归结起来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注重地形。《周易》提倡巧妙利用有利地形,引诱敌人加以伏击,同时也要避免己方处于不利的境地,如:“需于泥,致寇至”[159],即如果不慎陷于泥潭,不能自拔,而敌人便有机可乘;“伏戎于莽,升其高陵,三岁不兴”[160],指在草莽中埋伏军队,是因为敌人太过强大,需要隐藏自己,这是山地伏击战的重要原则。《周易》还重视地形地貌与征伐作战之间的关系:“迷复,凶,有灾眚。用行师,终有大败,以其国君凶。至于十年不克征”[161],在行军打仗时,如果迷路将会非常危险,导致大败,甚至会全军覆没,连主帅也会被俘或者受伤,整个国家和军队将会元气大伤,丧失作战能力,即使十年也难以恢复。[162]其次,进退有度。在敌情不明的情况下,应当注重防御,而非贸然进攻:“击蒙,不利为寇,利御寇。”[163]《师卦》的爻辞中指出:“师,左次,无咎。”[164]即在战争中要根据具体客观实际指挥军队,如果遇到不利的情况,暂时撤退,避敌锋芒,如此就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同人》爻辞亦曰:“乘其墉,弗克攻,吉。”[165]正是说如果要攻城,一旦发现敌人早有防备,那就马上停止进攻,以减少无谓的牺牲。强调主将要考虑与较量双方力量,在此基础上做出攻守的抉择,如,《晋卦》爻辞曰“晋其角,维用伐邑”[166],正如李静池所言:“进攻必须较量敌我双方的力量,考虑是否要攻城伐邑。”[167]

第五,善后问题。《师卦》爻辞曰:“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小人勿用。”[168]战争并非最终的目的,如何实现战后的妥善安排也是必须考虑的问题。开疆拓土或戡乱后必须要归于国家治理,如,以分封诸侯等方式巩固战争成果,同时要选贤任能,不能任用奸佞小人,祸乱国家。

以上内容显示,《周易》的确是一部富有深刻兵学思想的古老著作,对战争、军事的若干原则已经有着非常深刻的认识和总结,它为中国古代兵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非常丰富的思想素材,弥足珍贵,是《孙子兵法》等兵书产生的重要源头。亦无怪乎宋代王应麟在其《困学纪闻》一书中要这么说:“盖《易》之为书,兵法尽备,其理一矣。”[169]也有学者认为,“尽管《周易》不是一部成熟的兵书战策,但它对战争规律的省察与揭示都触及了军事科学的要害问题”[17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