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昆曲中茶的情趣和韵致:紫笋茶、茶馆和茶博士形象

昆曲中茶的情趣和韵致:紫笋茶、茶馆和茶博士形象

时间:2023-07-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昆曲中的烹茶、饮茶也极其讲究情趣和韵致。紫笋茶是当时的名茶。昆腔传奇还表现了江南地区的茶馆以及茶博士的形象。舞台上至今仍常上演的昆剧折子《寻亲记·茶坊》就塑造了一个茶博士的典型形象。剧中范仲淹上任前微服私访,体察民情,在茶坊目睹了张敏、张千主仆的霸道行径,又通过和茶博士的交谈,得知周羽一家被张敏迫害的经过。这一段戏,通过范仲淹在茶坊体察下情,为后文铲除奸佞、为民申冤做了必要的铺垫。

昆曲中茶的情趣和韵致:紫笋茶、茶馆和茶博士形象

昆曲中的烹茶、饮茶也极其讲究情趣和韵致。如方成培《雷峰塔》第十三出《夜话》,青儿泡出绝好细茶,“茶香飘紫笋,花蔓缀金钿”[96]。紫笋茶是当时的名茶。明高濂《玉簪记》第十出《手谈》:“江心烹玉液,山顶采云衣。”在第十四出《幽情》中提到喝茶的环境和心境:“梦里修书话别离,故园应自望归期,天涯尘染旧征衣。衰柳几株遮恨少,白云一片带愁飞。才见蔷薇又紫薇。”

【出队子】方添离恨,方添离恨。忽听花前传好音。缓寻芳径过闲庭,又听金铃犬吠迎,一阵香来窗前桂阴。

…………

〔旦〕竹间禅舍草檐深,惟有清香共苦茗,白鹤双双松下鸣。[97](www.zuozong.com)

在脱尘超俗的幽静寺庙园林里品茶,茶的品种有蟹眼、云头,“琥珀浮香,清风数瓯”,茶香浮动,茶韵悠远。

明代长洲(今苏州)传奇作家陆采的《明珠记》第二十五出《煎茶》,是全剧情节关目的转折点。剧述刘无双被征选去皇陵服役,途经长乐驿,暂宿一夜。正巧王仙客此时任长乐驿驿丞,于是便让书童塞鸿装作煎茶童子混入中堂,伺机为二人传递音信。构思之妙,令人叫绝。作者抓住兵乱这一矛盾设置悬念,使剧情骤变,跌宕紧张。作者通过这一出的巧妙设计,既承接了前面的剧情,因为战乱和奸臣的陷害,两个相爱的人离散后天各一方、音信皆无,在无尽相思中苦苦煎熬,又过渡到后面在古押衙的帮助下伪作诏书,派人到皇陵赐刘无双饮鸩自尽,然后赎回尸首,用药救活,最后两人双珠复合、终成秦晋的情节。这一出戏,把人物置于特定的场景来表现其复杂矛盾的心情,情节曲折生动,曲文峻洁,蕴藉感人,明王骥德评价其“事极典丽”。而《水浒记·借茶》则是张文远以借茶为名,试探、调戏阎婆惜的情节。明顾大典《青衫记》则批判了茶客刘一郎的形象。

昆腔传奇还表现了江南地区的茶馆以及茶博士的形象。江南茶馆往往临水沿河,视野开阔,环境幽雅,而在其中服务的茶博士,经常接触各色人等,鉴貌辨色,特别善于应对。舞台上至今仍常上演的昆剧折子《寻亲记·茶坊》(即《六十种曲·寻亲记》第三十三出《惩恶》)就塑造了一个茶博士的典型形象。剧中茶馆是信息交流的公共空间,茶博士见多识广,洞悉世事:“开设茶坊,声名满四方。煎茶得法,非咱胡调谎。官员来往,招接日夜忙。”“自家生居柳市,业在茶坊,器皿精奇,铺排洒落。招接的都是十洲三岛客,应付的俱是四海五湖宾,来千去万,耳边厢听了多少清谈,小心奉承,眼面上顿成几多欢喜。”剧中范仲淹上任前微服私访,体察民情,在茶坊目睹了张敏、张千主仆的霸道行径,又通过和茶博士的交谈,得知周羽一家被张敏迫害的经过。这一段戏,通过范仲淹在茶坊体察下情,为后文铲除奸佞、为民申冤做了必要的铺垫。茶馆在这里成为下情上达的场所,更成为连接上层正直官吏和底层芸芸百姓的纽带。在情节上,这段“茶”戏是前半部分坏人作恶多端与后半部分好人沉冤昭雪之间必不可少的转折和枢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