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文字的演变与俄罗斯历史息息相关

文字的演变与俄罗斯历史息息相关

时间:2023-07-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有关文字在罗斯的普及还可以通过粗刻铭文这种特殊史料加以证明。教会斯拉夫书面文字和俄罗斯非书面文字之间的对立在这个时期一直存在。彼得一世的文字改革大大促进了俄罗斯文化教育的发展,也推动了俄语及其文字的规范化。在俄语字母表组成发生变化的同时,俄语正字法也出现了变化。彼得语言改革时期,印刷体铅字和手写体文字形式均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文字的演变与俄罗斯历史息息相关

(一)文字在古罗斯的普及

史料和考古发掘证明,公元10世纪初,罗斯就已经有文字了。在接受基督教以前罗斯所使用的文字中,有格拉戈尔字母、基里尔字母以及至今尚未得到释读的文字符号。不过,古斯拉夫语在罗斯的广泛传播是在接受基督教以后才开始的。弗拉基米尔一世(?—1015)接受洗礼以及随后基辅于988年受洗将罗斯纳入拜占庭世界。东正教允许教徒们使用本民族语言做祈祷,这就为文字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在接受祈祷书的同时,罗斯还接受了第一个标准语——教会斯拉夫语。

在罗斯接受基督教和文字出现之后的11世纪,神职界便产生了翻译作品和最早的书面创作。修士是罗斯第一代编年史学家,修道院发挥着文化中心的作用。智者雅罗斯拉夫(约978—1054)在位期间,罗斯第一则法律汇编——《罗斯法典》问世。这是东斯拉夫人最古老的书面法律汇编。12世纪初,罗斯产生了第一部编年史——《往年纪事》。12世纪末,罗斯产生了第一部大型文学作品——史诗《伊戈尔远征记》。罗斯文学的所有这些杰作都是由神职人员用教会斯拉夫语写成的。

在11—15世纪的罗斯日常文字史料中,白桦文献和粗刻铭文颇具代表性。古罗斯独特的史料——白桦皮文献为研究城市人口的形成提供了例证。在诺夫哥罗德、普斯科夫、斯摩棱斯克、特维尔和俄罗斯其他许多城市的考古发掘中,都发现了白桦皮文献。多数白桦皮文献是用古罗斯语写成的。此外,自桦皮文献的作者来自各个阶层。大量的白桦皮文献证明:11—12世纪,文字在罗斯已经十分普及。

有关文字在罗斯的普及还可以通过粗刻铭文这种特殊史料加以证明。粗刻铭文通常用硬物刻在教堂的墙壁上。如今,在诺夫哥罗德、普斯科夫、弗拉基米尔、斯摩棱斯克和粱赞等许多古罗斯城市建筑物的墙面上都发现了这种文字。需要指出,由斯拉夫人第一位导师、圣人基里尔发明的格拉戈尔字母在古罗斯没有得到广泛传播,它只是为专业抄樗者所使用。因此,占罗斯语主要是在基里尔字母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这种文字后来为俄罗斯人、乌克兰人、白俄罗斯人、保加利亚人、塞尔维亚人所用。不过各国在使用过程中又各自几经变动,形成了彼此有差别的各自国家的文字。10世纪,随着东正教(基督教)传人罗斯并且被广泛接受,罗斯的文字和文化也被促进而有了更快的发展。基辅和其他大城市传入的祈祷书,主要来自保加利亚。保加利亚比罗斯受洗要早120年。至10世纪末,保加利亚的文字已很发达,而保加利亚文字同罗斯的文字又如此接近,罗斯的居民完全可以听懂保加利亚语诵读经文,直接利用保加利亚教会现成的书籍。因此,传教和读经对罗斯的文字和书面文字的发展客观上起了积极的作用。而古俄罗斯的文字也就带有了(保加利亚)教会斯拉夫文的特点。

古俄文文字《雅罗斯拉夫·弗拉基米洛维奇真理·1282年诺夫哥罗德法典汇编》

(二)俄文字母表组成的变化

随着俄语语言的发展,俄罗斯文字也在不断变化。12—13世纪,古罗斯语中许多原始斯拉夫语的语音和词法意义逐渐丧失。比如,在11世纪,字母ъ和字母ь曾经表示特殊的超短元音。然而,两个世纪以后,它们已经失去了声音意义,开始主要用于表示其前面的辅音是硬辅音(ъ前)还是软辅音(ь前)。14世纪,教会斯拉夫语被看成是一种总体来说凌驾于现实生活语言之上的特殊体系。(www.zuozong.com)

在18世纪初以前,俄罗斯文字的发展是自发地进行的。但是,从18世纪初开始,它的发展被纳入国家改革的轨道。如同基辅罗斯的文化一样,莫斯科罗斯的文化也具有浓厚的传统色彩和宗教色彩。教会斯拉夫书面文字和俄罗斯非书面文字之间的对立在这个时期一直存在。这种格局经过1707—1710年彼得一世(1672—1725)的语言改革才发生了改变。可以说,在现代标准俄语及其文字的发展中,彼得一世的文字改革功不可没。彼得一世在大力推行面向西方的改革的同时,为了发展文化教育而积极进行文字改革。

彼得俄语改革的意义体现在字母改革中,即体现在俄罗斯民用铅字的创造中。彼得一世从基里尔字母中删除了一些从希腊字母表中借用的、随着俄语的发展而变得无用的字母。彼得一世的改革旨在用普通俄语,而不是用教会斯拉夫语印刷民用字母。彼得一世的字母改革为新型标准语的形成奠定了基础。1735年,俄国科学院又从字母表中取消了几个类似的字母,俄语中其他多余字母则通过1917—1918年的语言改革被取消。另外,1917—1918年字母改革还将18世纪产生的且对现代俄语来说十分典型的两个字母——й和ё纳入俄语字母表中。这样,俄语字母表就形成了现在的格局。另一方面的改革是采用民用新字体。“民用字母的最终形体由彼得一世在1710年确定,他命令必须用此种字母印刷文艺和工场手工业书籍。”彼得一世的文字改革大大促进了俄罗斯文化教育的发展,也推动了俄语及其文字的规范化。

在俄语字母表组成发生变化的同时,俄语正字法也出现了变化。依照1918年的语言改革,词尾和合成词各部分末尾的多余字母ъ被去掉。不过,词中间的ъ作为隔音符号依旧保留。按照1956年(由苏联科学院)确立的《俄语拼写法和标点符号规则》,元音的拼写法、硬音符号(ъ)和软音符号(ь)、大写字母以及移行规则等问题都得到了明确。

(三)俄文字形的变化

俄文字形的变化是朝着书写速度不断加快的趋势发展的,出现这一趋势的先决条件是罗斯识字率的普及。最古老的俄文字体——正字体一直使用到15—16世纪。但是,从14世纪末开始,在外交、办公和贸易书信往来中,一种更加便捷的字体——草体很快推广开来。与此同时,由于人们不断追求书籍装潢之美,速写美术字也应运而生。产生于16世纪中叶的首批俄语印刷铅字几乎原原本本地再现了手写半正字体的传统形式。俄语印刷铅字将这一特点一直保持到18世纪初。

彼得语言改革时期,印刷体铅字和手写体文字形式均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按照彼得颁布的命令,一种新的(民用)铅字被铸造出来。俄国于1807年用这种铅字出版的第一本书名为《几何学》。从此,基里尔半正体字为一种更加简单和清晰的字体——新民用字体所取代。经过1735年和1738年两次科学院俄语改革,俄国印刷铅字的字形基本上没再发生变化。

在最古老的基里尔字母手稿中,没有大小写字母之分。每个字母只有一种字体,或者接近于现代小写形式,或者接近于现代大写形式。在彼得一世语言改革以后,大写字母的使用被规范下来。手写体和印刷体字母形式的差异是逐步形成的。印刷体字母形式在彼得改革以前是手写半正字体的翻版,在彼得改革后则是民用铅字的翻版。现代手写体源于草书。但是,在18—20世纪期间,受印刷铅字影响,现代手写字母的字体发生了变化。

在俄罗斯的图书印刷中,装饰段落章节首句的第一个大写字母具有悠久的历史。与西欧的书籍不同,俄罗斯的书籍是彩色的。色彩不仅被用在插图、卷首横眉装饰以及尾花中,而且用于章节首句的第一个大写字母上。这一传统在俄罗斯被保持至今。书籍装潢的艺术性体现了俄罗斯人民对书籍的喜爱和对知识的尊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