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结扎脐带至生后28天的婴儿,称为新生儿。新生儿是胎儿的延续,又是人类发育的基础阶段。胎儿骤然离开母体,从子宫内生活转到外界生活,经历了巨大的环境变化。由于新生儿身体各器官功能不完善,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差,免疫力低,易患各种疾病,了解新生儿的生理特点和掌握新生儿正确的护理方法非常重要。
足月新生儿是指胎龄满37周至未满42周(260~293天)。正常足月儿体重在2.5千克以上,身长47厘米以上,哭声响亮,四肢屈曲,皮肤红润,胎毛少,覆盖着胎脂;耳郭软骨发育好、软廓清楚;乳晕明显,乳房可摸到结节;指甲长到或超过指端;足底皮纹多;男婴睾丸已降入阴囊,女婴大阴唇完全遮蔽小阴唇。
1.生长发育特点
(1)皮肤黏膜和脐带:新生儿皮肤薄嫩,血管丰富,易损伤感染。口腔黏膜柔嫩,唾液腺发育不良,较干燥。脐带生后1~7天脱落。
(2)体温:新生儿体温中枢发育不完善,体温调节功能差,体温不稳定,易随外界环境温度而变化。
(3)呼吸:新生儿以腹式呼吸为主,呼吸浅表,呼吸节律不规则,频率较快,每分钟40~45次。
(4)身体循环:新生儿心率较快,每分钟120~140次,且波动范围大,四肢易冷,末梢容易出现发绀。
(5)消化:新生儿胃呈水平位,易发生溢奶和呕吐。生后12小时内排黑绿色胎粪,3~4天后转为黄色粪便。若生后24小时仍未排便,应检查有无消化道畸形。
(6)泌尿:新生儿尿量很少,生后第一日内尿量10~30毫升,尿色略带黄红。以后随哺乳、喝水,尿量逐渐增加到100~300毫升/24小时,排尿次数多达10~30次/天。如新生儿生后48小时仍不排尿,需查找原因。(www.zuozong.com)
(7)神经发育:新生儿脑相对较大,重300~400克,占体重的10%~20%(成人仅占2%),出生后头围生长速率每月为1厘米,至生后40周左右减缓。新生儿期间视、听、味、触觉、温度发育良好,痛觉、嗅觉(除对母乳外)相对较差。新生儿生后已具备觅食、吸吮、吞咽、拥抱、握持和颈肢反射,生后数月自然消失。
(8)免疫:新生儿可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免疫球蛋白IgG,故对麻疹、白喉等传染病具有免疫力,但数月后渐渐消失。IgA、IgM不能通过胎盘,所以新生儿易被感染,如败血症。
2.几种特殊生理状态
(1)生理性体重下降:新生儿出生数日内,因水分丢失,体重会下降,一般不超过10%,生后10天左右恢复到出生体重。
(2)生理性黄疸:60%足月儿和80%早产儿可于生后2~5天出现黄疸,足月儿在14天消退,早产儿可延至3~4周,孩子情况良好。新生儿黄疸是由于胆红素代谢特点所致。新生儿的胆红素生成较多,肝功能不成熟,肝酶活力差,不能有效处理大量的胆红素;肠道内正常菌群尚未建立,不能将肝脏所转化的全部胆红素处理掉,因此,易出现黄疸。
(3)乳腺肿大:生后3~5天,男女足月新生儿均可发生乳腺肿胀,如蚕豆到鸽蛋大小,一般不需处理,切勿挤压,以免发生感染。生后2~3周自然消退。
(4)口腔内改变:新生儿上腭中线和齿龈边缘上常有白色小斑点,俗称“上皮珠”和“板牙”。于生后数周至满月自行消失,不要挑割,以免感染。
(5)假月经:有些女婴生后5~7天阴道可见带血性分泌物,持续2~3天,称为假月经,不需特殊处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