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妇女产褥期护理中的注意事项和建议

妇女产褥期护理中的注意事项和建议

时间:2023-07-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不哺乳的妇女平均在产后10周左右恢复排卵;哺乳期妇女产后4~6个月恢复排卵,较晚恢复月经者,往往在月经恢复前就有排卵,故哺乳期妇女也有受孕可能。家属应关心产妇,注意观察产妇的情绪变化。哺乳期妇女每日喝足够量的水,保证乳汁的分泌。产后洗澡禁用盆浴,以免生殖道逆行感染。大、小便护理:产妇产后4小时应排尿。如没有排尿,由医护人员处理。产妇易发生便秘,应多吃蔬菜、水果。

妇女产褥期护理中的注意事项和建议

产褥期是指从胎盘娩出,至产妇全身各器官(除乳房外)恢复或接近正常未孕状态的时期,一般为6周,以生殖器官和乳房变化最明显。前者为复旧,而后者是进一步发展为泌乳阶段。子宫复旧的主要表现是子宫体肌纤维缩复和子宫内膜再生,产后6周恢复至正常。乳房主要变化为泌乳,开始分泌的乳汁量少,呈淡黄色,称初乳。初乳较一般乳汁含有更多的蛋白质、脂肪,糖较少,易消化,是新生儿理想的天然食物。以后乳房分泌的乳汁呈白色。乳汁分泌量取决于婴儿乳头的吸吮刺激,但也与乳房发育、产妇营养、健康、情绪等有关。不哺乳的妇女平均在产后10周左右恢复排卵;哺乳期妇女产后4~6个月恢复排卵,较晚恢复月经者,往往在月经恢复前就有排卵,故哺乳期妇女也有受孕可能。

1.心理护理

产后有的产妇因兴奋、激动而影响休息;有的则因难产、产后出血或新生儿死亡等,出现精神抑郁而影响食欲和乳汁的分泌。家属应关心产妇,注意观察产妇的情绪变化。

2.饮食护理

产妇既要恢复身体健康,又要哺育婴儿,所以要照顾好产妇饮食。

(1)产妇的营养原则:产妇由于分娩时的创伤、出血、劳累和情绪变化,损耗了不少元气,产后气血虚弱、淤血内阻,需注意调养。产妇多吃有利于身体恢复的食物,以养气补血,恢复元气。如子宫未复旧时可多食活血化淤的食品。增加能养血增乳、疏肝通乳的食物。根据产妇乳汁的分泌情况、哺乳的不同阶段、婴儿大便性质,调整产妇饮食。因为婴儿消化能力差,母乳成分发生变化时,婴儿的大便性状也会改变。

产妇营养原则还包括“一清、二温、三补”。

一清:第1~2周清恶露、消水肿,产妇产后体虚,但“虚不受补”,宜清淡饮食。推荐猪肝、红豆(去恶露,消肿)、鸽子肉、黑米(长伤口)等。

二温:第3周温性食谱

三补:第4周恶露已排尽,宜补气血,可以多吃桂圆、牛尾、羊肉等。

(2)产妇的营养特点:产妇每日需要极高的热能,基本上与男性重体力劳动者相当。产妇需要摄入羊肉、猪瘦肉、牛肉等,核桃、花生、芝麻、松子等。此外,紫菜、海带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有利于婴儿脑的发育,也可以多食。

产妇每日泌乳要消耗蛋白质10~15克;6个月内的婴儿对八种必需氨基酸的消耗量很大,为成人的8~12倍;产妇气血虚弱,生殖器官和脏腑功能都需要复原。因此,需要大量蛋白质。小米、豆类、豆制品、猪瘦肉、牛肉、鸡肉、兔肉、鸡蛋、鱼类等含蛋白质丰富,产妇每日膳食可搭配二三种。

产妇每日泌乳会消耗约300毫克钙,多食含钙高的食物,如牛奶、虾皮、水产品等,碳酸钙、乳酸钙、骨粉等钙制剂也可选用。

哺乳期妇女每日喝足够量的水,保证乳汁的分泌。

乳母膳食要保证有充足的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因为水溶性维生素B、维生素C的转换率才50%,补充过少不能满足需要。

(3)产妇的饮食安排:产后1小时可让产妇进流质或半流质清淡饮食。产后最初几天产妇的消化能力弱,应以米粥、软面、鸡汤、鱼汤为主。

7天后可食用鱼、肉、鸡、米饭、包子等,一日多餐,根据自己的口味调节,不需忌口。按照传统习惯,产妇除了小米稀饭、鸡蛋、鱼、肉汤外,别的都不允许吃,这是没有道理的,不仅对产妇的健康不利,还会影响乳汁分泌。

现代医学证明,产妇月子里除辣椒大蒜韭菜、蒜薹、蒜苗等辛辣之物外,可以吃多样化的食物,如新鲜鱼虾和各种蔬菜、水果。要注意将水果加温后再吃,有利于乳汁分泌和身体健康。总之,产褥期平衡膳食,荤素、粗细粮搭配,动物蛋白与植物蛋白混合着吃,才能使产妇身体恢复得快,保证奶水充足,有利于婴儿生长发育。

有些人认为,水果是生冷的食物,产妇不宜吃。实践证明,产妇适当吃些水果,不仅能增加营养,帮助消化,而且能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对身体恢复很有帮助。

香蕉含有大量的纤维素和铁质,有通便补血的作用。产妇多爱卧床休息,胃肠蠕动较差,常常发生便秘。再加上产后失血较多,需要补血,而铁质是造血的主要原料之一,所以,产妇多吃香蕉能防止产后便秘和产后贫血。产妇摄入的铁质多了,乳汁中铁质才会丰富,对预防婴儿贫血也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橘子中维生素C和钙质较多,维生素C能增强血管壁的弹性和韧性,防止出血。产妇子宫内膜有较大的创面,出血较多,多吃些橘子,可防止产后继续出血。

山楂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还含有大量的山楂酸、柠檬酸,能够生津止渴、散淤活血,减轻腹痛。产妇生孩子后过度劳累,往往食欲不振、口干舌燥、饭量减少,如果适当吃些山楂,能够增进食欲、帮助消化。

红枣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葡萄糖和蛋白质。中医认为,红枣是最好的补药,具有补脾活胃、益气生津、调整血脉、解百毒的作用,尤其适合脾胃虚弱、气血不足的产妇食用。

桂圆又叫龙眼,营养丰富。中医认为,桂圆味甘、性平、无毒,可补血益脾。产妇适当吃些新鲜的桂圆或干燥的龙眼肉,既能补脾胃之气,又能补心血不足。

哺乳产妇进食水果后,要注意观察婴儿的大便,随时调整水果用量。

(4)产妇的饮食禁忌:

①忌寒凉生冷食物:产妇身体气血亏虚,应多食用温补食物,以利气血恢复。若产妇进食生冷或寒凉食物,将不利气血的充实,恶露和淤血的去除,易导致脾胃消化吸收功能障碍。

②忌辛辣食品:辛辣食品易伤津耗气,加重气血虚弱,导致便秘,再乳哺对婴儿也不利。

③忌刺激性食品:浓茶、咖啡、酒精等会影响产妇的睡眠肠胃功能,对婴儿也不利。

④忌酸涩收敛食品:忌食乌梅、南瓜等,以免阻滞血行,不利恶露的排出。

⑤忌冰冷食品:忌食雪糕、冰激淩、冰冻饮料等。冰冷食品不利于消化系统的恢复,还会影响产妇的牙齿健康。

⑥忌过咸食品:过多的盐分会导致产妇浮肿。

3.个人卫生护理

(1)口腔护理:产妇要用温开水刷牙,不可用力过猛,每次2~3分钟即可。

(2)体肤护理:若产妇为自然分娩且无侧切伤口,一般可于产后1个星期开始洗澡,采用淋浴;若自然分娩有侧切伤口或采用剖宫产,则应待伤口愈合后再沐浴,此前可擦浴。产后洗澡禁用盆浴,以免生殖道逆行感染。洗浴后,产妇穿好衣服,暂不外出。

(3)大、小便护理:产妇产后4小时应排尿。产后6小时未能自解小便者,给予热饮,使用温热便盆,用温水冲洗会阴部,刺激排尿。如没有排尿,由医护人员处理。产妇易发生便秘,应多吃蔬菜、水果。若48小时无大便时,用双手食指、中指、无名指重叠,在腹部依结肠走行方向,由升结肠向横结肠、降结肠至乙状结肠作环形按摩,以刺激肠蠕动,帮助排便。必要时应用药物治疗。(www.zuozong.com)

(4)产妇产后洗浴:整个产褥期产妇洗澡一定严禁盆浴,以免感染。自然分娩的产妇,一般于产后1个星期开始洗澡。剖宫产产妇一般于产后10天洗澡,使用淋浴,淋浴时间不宜太久,水温不宜太热,不宜空腹时洗浴。

侧切和有手术伤口的产妇,一般于产后3天后少量活动;待拆线后伤口不感到疼痛时,开始做产后形体恢复操。

产妇出汗多,用温水擦浴,勤换内衣、内裤及床单,衣着要温暖舒适,冬天预防着凉,夏天预防中暑。

4.产科护理

叮嘱产妇经常更换恶露垫,侧切产妇睡觉取健侧卧位,以免恶露污染伤口。准备好干净的水盆、温水、清洁毛巾,请产妇清洁侧切伤口,每天2~3次。腹部手术伤口没有红、肿、热、痛,可以不必处理。

产后24小时内护理者帮助产妇按摩子宫,观察阴道出血(恶露)情况。恶露分为3种:血性恶露,色鲜红,持续1周;浆液性恶露,色淡红,似浆液,血量减少,持续1周左右;白色恶露,黏稠,色泽较白,血量更少,持续2~3周。正常恶露有腥味,但不臭,持续4~6周。产褥期保持外阴清洁干燥,每日用消毒液(0.1‰新洁尔灭或1∶5 000高锰酸钾)清洁或擦洗外阴2次,拭干后放消毒会阴垫。会阴侧切缝合者,除常规冲洗外,大便后随时冲洗。

5.乳房护理

观察乳房有无红、肿、热、痛,乳头有无凹陷、皲裂。护理者协助产妇按摩乳房,一手托住乳房,另一手轻按乳房作旋转式按摩。用一手掌托住乳房,作上下左右抖动,每日一次,每次30下。用拇指、食指及中指捏住乳头进行牵拉,每日一次,每次30下。

(1)乳房胀痛:产后应尽早哺乳,产后30分钟内做到早接触、早吸吮,促进乳汁畅流;哺乳前热敷乳房,两次哺乳间冷敷乳房;两手从乳房边缘向乳头中心按摩,然后用宽毛巾托起乳房,以减轻胀痛。婴儿吸吮力不足时,可借助吸奶器吸引。

(2)平坦乳头:哺乳前产妇取舒适坐姿,热敷乳房3~5分钟。同时按摩乳房,挤出一些乳汁,继而捻转乳头。哺乳时,让婴儿先吸吮平坦乳头。怀抱婴儿或侧卧式哺乳。对暂时吸吮失败者,切忌用橡胶乳头代替,产妇每天挤奶用小杯或小匙喂养,同时继续纠正乳头和训练婴儿吸吮乳头的口腔运动

(3)乳头皲裂:主要由于婴儿含吮不正确引起,哺乳前产妇热敷乳房和乳头3~5分钟,使乳晕大部分被婴儿含吮。哺乳时行先健侧,后患侧。哺乳后挤出少量乳汁涂在乳头上,可起到修复表皮的作用。乳头疼痛剧烈时,可暂停母乳喂养24小时,将乳汁挤出喂养婴儿。

(4)乳汁不足:产妇保持精神愉快、睡眠充足,多喝汤汁。采取正确哺乳方法,必要时应用药物催乳。

(5)退奶:因某种原因需停止喂奶者,应限制汤汁,停止吸奶、挤奶,用胸带紧束胸部,也可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退奶。

6.活动与休息

一个健康的产妇,可于产后6~8小时坐起来,12小时后排便,次日便可随意活动及行走。早期下床活动,有利于子宫复旧和恶露排出,减少感染机会,促使身体早日复原,还可减少产褥期疾病的发生。例如,产妇早期活动可以避免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使膀胱和排尿功能迅速恢复,减少泌尿系统的感染;促进肠道蠕动,加强胃肠道的功能,以增进食欲,减少便秘的发生;促进盆底肌肉、筋膜紧张度的恢复等。

产妇不要总是仰卧,要经常侧卧和俯卧,不但可以防止子宫后倾,而且有利于产后恶露的排出。剖宫产的产妇,术后平卧8小时可以翻身、侧卧;术后24小时可以坐起;48小时后可以在床边活动,并开始哺乳。剖宫产后早期下床活动,可以减少术后肠粘连。开始活动时间不宜过长,可逐步增加活动量。我们提倡早期下床活动,指的是轻微的床边活动,并不是过早地进行体力活动,以防止发生阴道壁膨出或子宫脱垂。

7.产后锻炼与体形恢复

妇女分娩后,除了关心哺育宝宝外,还会十分关注如何恢复形体。产妇要想重塑健美体形,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合理膳食,预防肥胖:在肥胖妇女中,产后肥胖约占40.9%,原因是营养过剩。民间认为,产后的妇女常血气两亏,需要大补,一天进餐5~6次,甚至更多。以鱼、肉、蛋、禽及甜食为主,产妇食欲又好,导致营养摄入过多。民间又认为,产妇1个月内不能出户,以免受风,要长时间卧床修养,结果导致肥胖。

(2)产后早期活动:要预防产后肥胖,恢复健美形体,适度活动是必不可少的。正常分娩者,产后12小时左右可起床稍事活动,如在床边坐坐或扶着床慢慢行走,第2天可在室内随意走动。剖宫产或会阴有侧切伤口者,可推迟至产后第3天起床活动。

(3)产后莫忘做操:为使产后松弛的腹肌和盆底肌恢复张力,促进身体复原,应逐步进行保健体操锻炼,以运动结束后不感到劳累为度。

深呼吸运动:仰卧、闭口,先深吸气使腹部下陷,然后呼气使腹壁复原,重复10次。目的是锻炼腹肌,于产后第1天开始。

抬头运动:仰卧,将头抬起前屈,下颏靠近胸部,再将头慢慢恢复原位,重复10次。目的是收缩腹肌,舒展颈、背部肌肉,于产后第2天开始。

缩肛运动:平卧,收缩肛门,持续3~5秒钟,然后放松,重复10次。目的是锻炼盆底和会阴部肌肉,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和伤口愈合,促进膀胱控制力的恢复,于产后第2天开始。

双臂外展运动:仰卧,两臂伸直、上举,两手手心相对,然后外展放下,重复10次。目的是锻炼胸部肌肉,增强乳房悬韧带张力,恢复乳房的支撑力,于产后第2天开始。

屈腿运动:仰卧,两腿轮流举起、屈膝,使大腿尽量靠近腹壁,然后将腿放下,重复10次。目的是锻炼腹部和臀部肌肉,于产后第3天开始。

抬腿运动:仰卧,两腿伸直,轮流上举,膝部伸直,髋关节呈直角,然后将腿放下复原,重复10次。目的是锻炼腹部、腿部和臀部肌肉,于产后第4天开始。

抬臀运动:仰卧,两腿稍分开,足底平放,抬起背部和臀部,保持数分钟,然后还原,重复10次。目的是锻炼臀部、背部和腿部肌肉,于产后第7天开始。

膝胸卧位:两膝分开,与肩同宽,跪于床上,大腿与床面垂直,两肘屈曲,面转向一侧,胸部贴近床面,持续5~10分钟。目的是预防或纠正子宫后位,于产后第10天开始。

腿后伸运动:跪式,双臂伸直,撑于床面,两腿轮流向后高举,重复10次。目的是锻炼腰腹部肌肉,于产后第10天开始。

仰卧起坐:平卧,两手平放,用腹腰部力量坐起,下肢不可弯曲或离床,然后躺下还原,重复10次。目的是锻炼腹肌,于产后第14天开始。

8.计划生育指导

产褥期严禁性生活,产后6周采取避孕措施。不哺乳者可用药物避孕,哺乳者用工具避孕。

9.产后检查

产后6周进行健康检查,了解母亲康复情况和婴儿的生长发育情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