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泡茶用水的选择与茶汤质量直接相关

泡茶用水的选择与茶汤质量直接相关

时间:2023-07-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水质的好坏也直接影响茶汤的质量,所以中国人自古就非常讲究泡茶用水。(二)现代茶人对泡茶用水的看法现代人认为“清、轻、甘、冽、活”五项指标俱全的水,才称得上宜茶美水。但饮用矿泉水应因人而异。净化水易取得,是经济实惠的优质饮用水,用净化水泡茶,其茶汤品质是相当不错的。用这些天然水泡茶应注意水源、环境、气候等因素,判断其洁净程度。

泡茶用水的选择与茶汤质量直接相关

水为茶之母,无水则不可泡茶。水质的好坏也直接影响茶汤的质量,所以中国人自古就非常讲究泡茶用水。明代许次纾在《茶疏》中说:“精茗蕴香,借水而发,无水不可与论茶也。”明代张大复在《梅花草堂笔谈》中说得更为透彻:“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十分之茶,茶只有八分耳。”佳茗必须有好水相匹配,方能相得益彰;反之,有了好茶,若水不好,佳茗也不佳也。这是古人对茶与水关系的精辟阐述,可见水质对茶的重要性。水质不好,就不能正确反映茶叶的色、香、味,尤其对茶汤滋味影响更大。杭州“龙井茶,虎跑水”,俗称杭州双绝;“蒙顶山上茶,扬子江中水”,闻名遐迩;“浉河中心水,车云山上茶”,中原闻名。这些都是名泉伴名茶之佐证,美上加美,相互辉映。

郑板桥写有一副茶联:“从来名士能评水,自古高僧爱斗茶。”这副茶联极生动地说明了“评水”是茶艺的一项基本功,所以茶人们常说“水是茶之母”或“水是茶之体”。

一、水的分类

按其来源,水可分为泉水(山水)、溪水、江水(河水)、湖水、井水、雨水、雪水、露水、自来水、纯净水、矿泉水蒸馏水等。按其硬度(1升水中含有碳酸钙1毫克,称硬度为1度),水可分为硬水和软水。根据现代的科学分析,水中通常都含有处于电离状态下的钙和镁的碳酸盐、硫酸盐和氯化物,每升水中钙、镁离子含量少于8毫克的称为软水,超过8毫克的称为硬水。

二、泡茶用水的选择

(一)古代人对泡茶用水的看法

最早提出水标准的是宋徽宗赵佶,他在《大观茶论》中写道:“水以清、轻、甘、冽为美。轻甘乃水之自然,独为难得。”后人在他提出的“清、轻、甘、冽”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个“活”字。

古人大多选用天然的活水,最好是泉水、山溪水;无污染的雨水、雪水其次;接着是清洁的江、河、湖、深井中的活水及净化的自来水,切不可使用池塘死水。唐代陆羽在《茶经》中指出:“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其山水,拣乳泉石池漫流者上,其瀑涌湍漱勿食之。”是说用不同的水,冲泡茶叶的结果是不一样的,只有佳茗配美泉,才能体现出茶的真味。

(二)现代茶人对泡茶用水的看法

现代人认为“清、轻、甘、冽、活”五项指标俱全的水,才称得上宜茶美水。

其一,水质要清。水清则无杂、无色、透明、无沉淀物,最能显出茶的本色。

其二,水体要轻,北京玉泉山的玉泉水比重最轻,故被御封为“天下第一泉”。现代科学也证明了这一理论是正确的。水的比重越大,说明溶解的矿物质越多。有实验结果表明:当水中的低价铁超过0.1ppm时,茶汤发暗,滋味变淡;铝含量超过0.2ppm时,茶汤便有明显的苦涩味;钙离子达到2ppm时,茶汤带涩,而达到4ppm时,茶汤变苦;铅离子达到1ppm时,茶汤味涩而苦,且有毒性。所以水以轻为美。

其三,水味要甘。“凡水泉不甘,能损茶味。”所谓水甘,即一入口,舌尖顷刻便会有甜滋滋的美妙感觉。咽下去后,喉中也有甜爽的回味,用这样的水泡茶自然会增茶之美味

其四,水温要冽。冽即冷寒之意,明代茶人认为:“泉不难于清,而难于寒”,“冽则茶味独全”。因为寒冽之水多出于地层深处的泉脉之中,所受污染少,泡出的茶汤滋味纯正。

其五,水源要活。“流水不腐”,现代科学证明了在流动的活水中细菌不易繁殖,同时活水有自然净化作用,在活水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的含量较高,泡出的茶汤特别鲜爽可口。

(三)宜茶用水

水可分为天水、地水、再加工水三大类。再加工水即城市销售太空水、纯净水、蒸馏水等。

1.自来水。自来水是最常见的生活饮用水,其水源一般来自江、河、湖泊,是属于加工处理后的天然水,为暂时硬水。因其含有用来消毒的氯气等,在水管中滞留较久的,还含有较多的铁质。当水中的铁离子含量超过万分之五时,会使茶汤呈褐色,而氯化物与茶中的多酚类作用,又会使茶汤表面形成一层“锈油”,喝起来有苦涩味。所以用自来水沏茶,最好用无污染的容器,先贮存一天,待氯气散发后再煮沸沏茶,或者采用净水器将水净化,这样就可成为较好的沏茶用水。

2.纯净水。纯净水是蒸馏水、太空水的合称,是一种安全无害的软水。纯净水是以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水为水源,采用蒸馏法、电解法、逆渗透法及其他适当的加工方法制得,纯度很高,不含任何添加物,可直接饮用的水。用纯净水泡茶,不仅因为净度好、透明度高,沏出的茶汤晶莹透澈,而且香气滋味纯正,无异杂味,鲜醇爽口。市面上纯净水品牌很多,大多数都宜泡茶。

3.矿泉水。我国对饮用天然矿泉水的定义是:从地下深处自然涌出的或经人工开发的、未受污染的地下矿泉水,含有一定量的矿物盐、微量元素或二氧化碳气体,在通常情况下,其化学成分、流量、水温等动态指标在天然波动范围内相对稳定。矿泉水与纯净水相比,矿泉水含有丰富的锂、锶、锌、溴、碘、硒和偏硅酸等多种微量元素,饮用矿泉水有助于人体对这些微量元素的摄入,并调节肌体的酸碱平衡。但饮用矿泉水应因人而异。由于矿泉水的产地不同,其所含微量元素和矿物质成分也不同,不少矿泉水含有较多的钙、镁、钠等金属离子,是永久性硬水,虽然水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但用于泡茶效果并不佳。

4.活性水。活性水包括磁化水、矿化水、高氧水、离子水、自然回归水、生态水等。这些水均以自来水为水源,一般经过滤、精制和杀菌、消毒处理制成,具有特定的活性功能,并且有相应的渗透性、扩散性、溶解性、代谢性、排毒性、富氧化和营养性功效。由于各种活性水内含微量元素和矿物质成分各异,如果水质较硬,泡出的茶水品质较差,如果属于暂时硬水,泡出的茶水品质较好。

5.净化水。净化水通过净化器对自来水进行二次终端过滤处理制得。净化原理和处理工艺一般包括粗滤、活性炭吸附和薄膜过滤等三级系统,能有效地清除自来水管网中的红虫、铁锈、悬浮物等杂质,降低浊度,达到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但是,净水器中的粗滤装置要经常清洗,活性炭也要经常换新,时间一久,净水器内胆易堆积污物,繁殖细菌,形成二次污染。净化水易取得,是经济实惠的优质饮用水,用净化水泡茶,其茶汤品质是相当不错的。

6.天然水。天然水包括江、河、湖、泉、井及雨水。用这些天然水泡茶应注意水源、环境、气候等因素,判断其洁净程度。对取自天然的水经过滤、臭氧化或其他消毒过程的简单净化处理,既保持了天然又达到了洁净,也属天然水之列。在天然水中,泉水是泡茶最理想的水,泉水杂质少、透明度高、污染少,虽属暂时硬水,但加热后,呈酸性碳酸盐状态的矿物质被分解,释放出碳酸气,口感特别微妙,泉水煮茶,甘洌清芬具备。然而,由于各种泉水的含盐量及硬度有较大的差异,也并不是所有泉水都是优质的,有些泉水含有硫磺,不能饮用。

江、河、湖水属地表水,含杂质较多,混浊度较高,一般说来,沏茶难以取得较好的效果;但在远离人烟,又是植被生长繁茂之地,污染物较少,这样的江、河、湖水,仍不失为沏茶好水,如浙江桐庐的富春江水、淳安千岛湖水、绍兴的鉴湖水就是例证。唐代陆羽在《茶经》中说:“其江水,取去人远者。”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唐代白居易在诗中说“蜀水寄到但惊新,渭水煎来始觉珍”,认为渭水煎茶很好。唐代李群玉曰“吴瓯湘水绿花”,说湘水煎茶也不差。明代许次纾在《茶疏》中更进一步说:“黄河之水,来自天上。浊者土色,澄之即净,香味自发。”言即使浑浊的黄河水,只要经澄清处理,同样也能使茶汤香高味醇。这种情况,古代如此,现代也同样如此。

雪水和天落水,古人称为“天泉”,尤其是雪水,更为古人所推崇。唐代白居易的“扫雪煎香茗”,宋代辛弃疾的“细写茶经煮茶雪”,元代谢宗可的“夜扫寒英煮绿尘”,清代曹雪芹的“扫将新雪及时烹”,都是赞美用雪水沏茶的。

至于雨水,一般来说,因时而异:秋雨,天高气爽,空中灰尘少,水味“清冽”,是雨水中上品;梅雨天气沉闷,阴雨绵绵,水味“甘滑”,较为逊色;夏雨,雷雨阵阵,飞沙走石,水味“走样”,水质不净。但无论是雪水或雨水,只要空气不被污染,与江、河、湖水相比,总是相对洁净,是沏茶的好水。

井水属地下水,悬浮物含量少,透明度较高。但它又多为浅层地下水,特别是城市井水,易受周围环境污染,用来沏茶,有损茶味。所以,若能汲得活水井的水沏茶,同样也能泡得一杯好茶。唐代陆羽在《茶经》中说的“井取汲多者”,明代陆树声在《煎茶七类》中讲的“井取多汲者,汲多则水活”,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明代焦竑的《玉堂丛语》,清代窦光鼐、朱筠的《日下归闻考》中都提到的京城文华殿东大庖井,水质清明,滋味甘冽,曾是明清两代皇宫的饮用水源。福建南安观音井,曾是宋代的斗茶用水,如今犹在。

现代工业的发展导致环境污染,已很少有洁净的天然水了,因此泡茶只能从实际出发,选用适当的水。

【茶博士】

漫话历代制壶名家

从明至今500年来,各朝各代不乏名家辈出,或创制革新,或继承传统,都在无声地书写着紫砂的传奇,书写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和文明。紫砂的历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兴衰史。(www.zuozong.com)

一、明代

供春:紫砂壶鼻祖,明代正德年间宜兴人,开创了紫砂壶行业先河。“彼新奇兮万变,师造化兮元功。信陶壶之鼻祖,亦天下之良工”。这是清代学者对陶壶鼻祖供春的赞句。

现存传世的供春壶,见于著录而且很著名的有两件:一件是“树瘿壶”,传说曾为吴大澂收藏,后为储南强所得,把下刻“供春”两字,裴石民配制壶盖,黄宾虹为之定名,现存中国历史博物馆;另一件是“六瓣圆囊壶”,原由罗桂祥先生收藏,后藏香港茶具文物馆,壶底有“大明正德八年供春”两行楷书铭款。

时鹏、董翰、赵梁、元畅:嘉靖、万历时期的著名陶工,号称“四大家”。清乾隆年间吴骞所著《阳羡名陶录》说:董翰始创菱花式壶,赵梁多制作提梁式壶。他们的作品都有传世,当然不多,收藏家和鉴赏家很注意鉴别考证。

时大彬:时鹏之子,宜兴紫砂艺术的一代宗匠,一生所制作品数以千计,流传其广。有诗为证:“宫中艳说大彬壶,海外竞求鸣远碟。”其所用陶土杂有炮砂,制壶不务妍媚,朴雅坚致。最初仿供春做大壶,后识文学家、书画家陈继儒等人,接受品茶、试茶理论的启发,一反旧制,专做小壶。这是紫砂壶艺史上一件重要的事情。

时大彬及弟子李仲芳、徐友泉,有“壶家妙手称三大”之赞誉。时大彬所制茗壶,千态万状,信手拈出,巧夺天工,世称“时壶”“大彬壶”,为后代之楷模。

惠孟臣:时大彬后的一代高手。明崇祯到清康熙年间人,所制大壶浑朴,小壶精巧,后世仿制者甚多,落款以竹刀划款,盖内有“永林”篆书,小印者为最精,有高身、梨形、鼓腹等壶式传世。

二、清代

陈鸣远:清康熙年间宜兴紫砂名艺人,是几百年来壶艺和精品成就很高的名手。陈明远出生于紫砂世家,所制茶具、雅玩达数十种,无不精美绝伦。他还开创了壶体镌刻诗铭之风,署款以刻铭和印章并用。他制作的壶款式健雅,有盛唐风格,作品名传中外,当时有“海外竞求鸣远碟”之说。

陈曼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作溧阳县宰时,公务之余辨别砂质,创制砂壶新样,相传设计壶样十八式,由紫砂名工杨彭年和邵二泉等制壶。凡此,都署双款,除曼生款外,并有频迦等印款,世称“曼生壶”。紫砂茗壶与诗、书、画、印艺术相结合,经陈曼生倡导,逐渐开拓,形成一代风气,沿习迄今,影响深远。曼生壶书法、印章、词藻镌刻款式,均书卷气醇厚。曼生壶底部,常钤“阿曼陀室”“桑连理馆”印记,壶把下钤“彭年”等小章。

邵大亨:江苏宜兴人,清嘉庆、道光年间宜兴壶艺一代巨匠。年少就有大名,秉性刚烈,情趣闲逸,艺技超群,作品浑厚、精到、大度。邵大亨壮年便死于乱世,传世作品无几,故“一壶千金,几不可得”。他一改清代宫廷化繁缛靡弱之态,重新强化了砂艺质朴典雅的大度气质,既讲究形式上的完整,功能上的适用,又表现出技巧的深到,成为陈鸣远之后的一代宗匠。

三、当代

顾景舟:宜兴人,出生于紫砂世家,18岁随祖母邵氏制坯。顾景舟抟砂做壶60余载,每器必精心构撰,出手皆成华章,从而形成了雄健而严谨、流畅而规矩、古朴而典雅、工精而秀丽的艺术风格,被誉为壶艺泰斗、一代宗师,在20世纪40年代就有“寸壶竟有斗米贵”的声誉。其代表作有提梁茶具、上新桥壶、雪华壶等。1988年4月,顾景舟被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顾景舟不仅仅壶艺精湛、学养深厚,且知古鉴今,编著并出版《宜兴紫砂珍赏》一书。顾景舟以其广博的学识,高超的技能,不仅在中国,而且在日本、韩国等国家都享有极高的声誉。他培育出一批又一批出色的紫砂技能人才,其中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汉棠、李昌鸿、周桂珍,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沈蘧华和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张红华、潘持平等人,可谓桃李满紫砂界。

故乡的茶】

泰山女儿茶

泰山女儿茶历史悠久,明代李日华在《紫桃轩杂缀》中即有记载,《红楼梦》第六十三回宝玉酒后即饮用此品,为历代文人墨客达官贵人所喜爱,特别是明清时代已成为上流社会的高尚饮品。

女儿茶的得名,还有一个传说。相传乾隆皇帝到泰山封禅,要品当地名茶。因泰安并无茶树,于是官吏们选来美丽的少女,到泰山深处采来青桐芽,以泰山泉水浸泡,用身体焐热,献给皇帝品尝,名曰女儿茶。泰山女儿茶产地在我国北方,位于泰山景区,海拔高,昼夜温差大,茶叶自然品质好。

泰安茶园位于山清水秀的泰山景区。此处山峦起伏,青山环抱,园内云雾缭绕,空气温润,土质肥沃,有机物质含量高,生态环境极其优越。茶区周围林木葱郁,空气清新,无污染,气温适宜,降水量适中。茶园基地选用国家级茶树良种,按有机茶园标准,整地、栽培、管理。经山东有关科研院校联合开发,运用当代最新科研成果,从种植、采摘、加工全过程都有专家把关指导,保证了所产“泰山女儿茶”的品质。

泰山女儿茶,产茶区纬度高、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茶树休眠期长,采摘期短,所产茶叶叶片肥厚坚结,茶色清澈剔透、碧绿娇嫩,饮之回味醇美、沁人心脾、留香悠长、有浓厚的泰山板栗香气,素有“茶中板栗”之美称;且营养成分含量高,富含钾、钠、锌、铁、锰等微量元素,常饮有清心提神、软化血管等功效。

泰山女儿茶属炒青绿茶,叶体肥厚,耐冲泡,汤色碧绿,且因加工管理精细严格,无任何有害农药残留,实为难得的绿色饮品。泰山女儿茶成品曲卷优美,冲泡时茶叶始终沉于杯底,叶色由黑变绿,舒展开来,仿佛一群美丽的少女翩翩起舞,给人以美的享受,引发无限诗情画意。

【茶语人生】

茶 杯

贾平凹

我戒酒后,嗜茶,多置茶具,先是用一大口粗碗,碗沿割嘴,又换成宜兴小壶,隔夜茶味不馊,且壶嘴小巧,噙吮有爱情感。用过三月,缺点是透壶不能瞧见颜色,揭盖儿也只看着是白水一般,使那些款爷们来家了,并不知道我现在饮的是龙井珍品!便再换一玻璃杯,法兰西的,样子简约大方,泡了碧螺春,看薄雾绿痕,叶子发展,活活如枝头再生。便写条幅挂在墙上:无事乱翻书,有茶请待客。人便传我家有好茶,一传二,二传三,三传无数,每日来家饮茶人多,我纵然有几个稿酬,哪里又能这么贡献?藏在冰箱中的上等茶日日减少了。还有甚者,我写作时,烟是一根一根抽,茶要一杯一杯饮的,烟可以不影响思绪在烟色中去摸,茶杯却得放下笔去加水,许多好句就因此被断了。于是想改换大点茶杯,去街上数家瓷店,杯子都是小,甚至越来越到沙果般小,店主说,现在富贵闲人多,饮茶讲究品的。我无富贵,更无有闲,写作时吸烟如吸氧,饮茶也如钻井要注水一样,是身体与精神都需要的事,品能品出文章来?

十月十五日,本单位的宋老兄说过要请吃的,割八斤羊肉,红焖一顿,但却迟迟没动静,去穆老弟处打问,却见他桌上有一杯,高有六寸,粗到双掌张开方能围拢,还有个盖儿,通体白色,着青色山水楼阁人物图,古也不古,形状极其厚朴,顿生掠夺之心。问是哪儿买的,不嗜茶的人却用这等杯子?穆老弟口吻严重,说是专制的,无处可买,又说:你想要了,可以给你,得写一幅字交易。我惜我书法,素不轻易送人,说:一个杯子一千元呀?却还是当下写就,清洗了杯子携回。从此饮茶用此杯,日晚不离案头。此杯之好,泡茶能观茶形水色,又不让谋我茶的人从外看见,仅我独享,抓盖顶疙瘩,椭圆洁腻,如温雪,如触人乳头。最合意的是它憨拙,搂在手中,或放在桌上,侧面看去,杯把儿作人耳,杯子就若人头,感觉里与可交之人相交。写作时不停地饮,视那里盛了万斛,也能饮得我满腹的文章。

我常想,世上能用此等大杯饮茶的,一是长途汽车的司机,二就是我了,都是靠苦力吃饭的人。但司机多用罐头瓶、咖啡瓶当壶,我却是青花白瓷杯,这便是写作人仅有的一点清高吧?李白有过一句:唯有饮者留其名,如果饮者不仅指饮酒,也该有饮茶,那我就属饮者之列了。今冬里,家有来客见我皆笑,说是个头小茶杯大,我笑而不答,但得大杯之趣了,是不与他人传授的。

【我与茶行】

1.在家里或亲戚家选一把茶壶,就其壶质与壶形说一下该茶壶泡茶的特点,整理好相关资料上传至课程网站,并准备下一节课与同学们交流(可提前上传图片,在保证做好足够保护的前提下也可携带实物)。

2.到图书馆、书店,或者在网上寻找一篇名壶或制壶名家的故事,准备在课上讲给全班同学听,请力求生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