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灵活自主的“研究型”家庭作业

灵活自主的“研究型”家庭作业

时间:2023-07-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美国小学不仅有家庭作业,而且还各个科目都有,特色鲜明!美国小学生的家庭作业不是按“天”布置的,而是每周布置一次。以鸣鸣的家庭作业为例,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作业的内容,以及它们受孩子欢迎的程度如何。和数学、语言作业相比,美国孩子的社会科学作业是最具特色的。其实原因很简单,他们缺乏必要的研究精神和研究意识。

灵活自主的“研究型”家庭作业

在来美国之前,我常听人说美国小学生很幸福。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每天下午14:50放学,没有作业,上学就是玩。到了美国这边之后发现,14:50放学是真的;没有作业,这个真是假的。美国小学不仅有家庭作业,而且还各个科目都有,特色鲜明!

美国小学生的家庭作业不是按“天”布置的,而是每周布置一次。每周五,老师会把“周五资料夹”(Friday Folder)发给学生;第二周的周四,学生再将资料夹交回给老师。这里我要隆重介绍一下资料夹。美国老师发给孩子们的资料夹是一个比A4纸大一圈的文件夹,翻开之后两边都有一个隔层,可以放文件。左面隔层上大多写孩子的名字、地址和电话;右边是家长签字的地方。它是老师和家长交流的工具。

学校下一星期的活动安排,比如早餐和午餐食谱、学校新闻、校长致辞、家长协会决议、医务室提醒和需要家长反馈的活页等,都放在左边夹层,有时也有推销书和食品的小广告优惠券;右边就是一周的家庭作业。家庭作业通常打印在7~8张A4纸上,正反两面,包括语言、数学和社会科学。每次作业的题型都不相同,都是老师自己原创设计的题目。设计理念以培养学生探索发现的能力和学习兴趣为主,每个题目都像一个游戏,完全没有作业的影子,而是处处考验创新能力。以鸣鸣的家庭作业为例,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作业的内容,以及它们受孩子欢迎的程度如何。

首先是数学作业。鸣鸣做作业时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先把好玩的都做完。”剩下他认为不好玩的,做起来就不积极。在美国,他最喜欢做的是数学部分。前面我就说过,中国学生到了美国,普遍都在数学上突显出优势。一年级数学,最基本的包括会读、会写数字1~100,有时还要倒过来读写;会做10以内加减法;会书写加法或减法数学表达式;明白数学表达式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比如“小熊有5块蛋糕,吃掉了2块,还剩几块?”这些知识,很多国内幼儿园的孩子都已经掌握,我们虽然奉行着“给孩子童年”的教育理念,有时在生活中碰到了,顺带就教给儿子,所以他在班上做数学一直拔尖,有时回家还跟我说,有的孩子做数学题看他的答案。其实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很简单,美国家长特别重视创新能力培养,给孩子很大的自由,对数数、做算术题不感兴趣——反正有计算器嘛!我亲眼见过儿子班上一个孩子,用手指掰着数,数了半天7和8分不清。这是题外话,回过头来我们看鸣鸣的数学作业。

尽管小学一年级数学基本知识教授得并不多,但是美国小学老师们却神奇地演绎出各种各样的题型。鸣鸣最喜欢做的一种题是,计算出得数后,将得数连线,就会出现各种图形。有时是国王的帽子、有时是企鹅雪糕、有时是飘下的落叶,儿子总是匆匆做完题,然后心急火燎地连线,迫不及待地要看看是什么图形。有时简单的计算之后,按照得数对应的颜色涂色,同样一个图案,会在众多颜色中凸现出来,这也是儿子最爱,每次作业发下来,他都会先找找有没有这种题型。

(www.zuozong.com)

作业之诗歌创作

相比数学题,语言题是鸣鸣最不喜欢做的。单词部分还好。有的题型是先给出单词,让孩子在众多字母中把单词圈出来,这个简单一些。在字母不是很多的情况下,鸣鸣可以独立完成。而发音部分则给出发音,让孩子在很多单词中把发音相同的归类,儿子就完全摸不着头脑了。要完成这部分内容,他往往要靠我的提示。句子书写部分,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我写好后,他再抄在上面。如果是假期,一定会有日记作业,比如15天假期,老师会布置写7~8篇的日记,记录假期生活。这个也是令儿子头疼的部分。甚至有时为了写这个作业,我特意带他出去旅游,去海边游玩等。儿子慢慢感觉到后,对我说:“妈妈,放假不出去玩了,就在家待着,作业就写一句话,不用写那么多。”

和数学、语言作业相比,美国孩子的社会科学作业是最具特色的。在美国教育思想中,实用性彻底压倒了知识性,所以从小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是重中之重——具体表现是,社会科学作业中,每隔一周就会有一个简单的社会调查作业。比如要采访10个人,询问他们最喜欢吃的蔬菜是什么,然后画成柱形图,最后要读图写出结论。或者采访8个人,询问他们是否知道“火鸡宝宝”的英文是什么,然后总结几个人知道、几个人不知道。

对这种作业所能给孩子带来的影响,我深有体会。作为大学老师,我每年都要指导大四本科生写毕业论文。每年的指导过程都让我头疼,因为学生似乎不知道研究为何物。大多数学生在选题上都会耽搁很久,因为没有学会“问题化”,即没有办法提出一个好的问题来研究,多年来的被动学习已经使我们学生的思维产生了惰性。学生不知道最基本的研究过程:要提出问题,给出假设,通过不同的研究方法,解决问题。他们通常是四处下载、粘贴点儿“文献综述”就发给我。刚开始我总是气急败坏,给学生打电话,责令他们改正。后来,我才意识到学生是真的不会。

仔细分析,同样是学习,为什么中国学生就对毕业论文这么头疼?其实原因很简单,他们缺乏必要的研究精神和研究意识。而这种精神和意识的培养恰恰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决的,是国内教育的缺失。所以,后来指导论文时,我每次最多带两个学生,我会提醒引导他们一步一步学习研究,解决问题,撰写论文。

现在,在美国看着儿子做作业,我突然感到有些羡慕。也许数学和语言方面的作业研究性还不是很强,更侧重于实用性,但是社会学作业就有很明显的研究性锻炼了。这些从孩子很小就开始进行的研究型教育,正是我们孩子在国内所接受的教育中极其缺乏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