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块一:整体了解课文内容,感知人文主题
(将“日积月累”融入学习过程中)
将《长征》作为人文主题的开启,奠定人文教育目标基调。
这首七律,首、颔、颈、尾,起承转合,是很容易看明白的,其中首联是概括描述,颔、颈两联是有匠心地承接“万水千山”和“不怕难、只等闲”,选择描述了几处难以翻越的山和难以渡过的水是如何“只等闲”的,尾联既是对颔、颈的进一步承接,同时又与首联呼应,给人一气呵成的痛快感觉。《长征·七律》,不是为落实“了解课文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这一阅读训练要素服务的,除了以诗歌的方式学好这首诗,主要是为落实“重温革命岁月,把历史的声音留在心中”这一人文目标服务的。精心补充有关长征的资料,引导学生联结阅读过的有关长征的诗文,了解长征,感受长征精神,同时学习“日积月累”。
板块二:学习后三篇课文,领悟点面结合的写法
(将语文园地“词句段运用”的第一题融入过程中)
落实单元阅读训练要素。可以利用表格的方式,让学生梳理“勇歼来敌”“典礼”等部分的“点”和“面”,体会点面结合写法的作用。(www.zuozong.com)
《开国大典》这一课教学时“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方法主要体现在“典礼”和“阅兵”。关于“典礼”写得最多的是谁?再判断哪些是点?哪些是面?写了一连串场面,这些场面,有的重在“面”,有的落在“点”,“点”集中在毛泽东主席身上。“面”在群众的表现上。“阅兵”这一场面,先用的是介绍性的语言介绍组织情况,然后用一句话写“面”:“受检阅的部队就由聂将军率领让学生进一步巩固‘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方法。”
《灯光》是一篇叙事散文,也是一篇略读课文。让学生快速默读全文,思考:作者怎样回忆了一件什么事?这位郝副营长哪些地方让你感动?朗读令自己感动的地方。可以让孩子畅谈“点面结合”的写法,集中在对那次战斗的描写中。其中,对战斗场面的描写,是“面”;对“微弱火光”的描写是“点”,以面衬点,突出了郝副营长的献身精神。从整篇文章来看,这个“点”,还具有更加丰富的内涵——郝副营长点燃的不仅仅是引导部队找到突破口的书本,点燃的还是他自己的理想。最后让孩子们学习阅读链接,畅谈自己发现的点和面。
板块三:融合“交流平台”,点面结合,写一次活动
(将“词句段运用”第二题融入学习过程中)
板块四:紧扣目标,写演讲稿,开展演讲活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