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利用优越的气候资源等,发展农林牧副渔业

利用优越的气候资源等,发展农林牧副渔业

时间:2023-07-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广西各地主要的优越气候条件桂北、桂西北:气候垂直变化明显,雨水尚可,太阳辐射能低,年均气温稍低,发展林牧业有优势。在火姜、云耳扩种基础上要找销路,要利用好草资源,发展山羊、水牛养殖。可开发利用药用植物,也可利用自然保护区发展旅游业。

利用优越的气候资源等,发展农林牧副渔业

1.广西各地主要的优越气候条件

桂北、桂西北:气候垂直变化明显,雨水尚可,太阳辐射能低,年均气温稍低,发展林牧业有优势。

桂西:雨量相对偏少,夏凉冬冷,无霜期居中,发展林牧业有优势。

桂西南:左、右江河谷地区太阳辐射能高,夏热冬暖,夏雨多,春水少,日照多,总雨量偏少,宜植旱地作物、果菜;山地区雨水多些,有益于农林作物生长。

桂南:水量最多,几乎无冬,热量最丰富,发展农林果渔业条件得天独厚。

桂东南:冬暖夏热,水多湿润,寒霜少见,对农林果菜的发展十分有利。

桂东:热季时间长,雨水充沛,气候湿润,非常有利于需水量大的作物生长。

桂东北:夏热冬冷,四季分明,雨早到且多,发展农业及林果业很有利。

桂中:年降水量偏少,夏热冬暖,宜发展农业、经济作物、经济林木、果菜、养殖。

2.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发展地方经济

罗城县:宜植杉木、松树、竹子、油桐,栽木薯、甘蔗、姜。

环江县:养桑蚕,种植香糯,扩大菜牛、香猪生产,形成规模。

三江县:进一步发挥杉木、毛竹种植优势,提高油茶、油桐、茶业的生产效益。

融水县:杉林、毛竹要继续保持优势,要加大竹笋生产,开发香鸭,种沙田柚

乐业县:可种植云南松、杉木、杂木、栎木等,扩大油桐、油茶、八角核桃的生产,充分利用草场资源,养殖山羊,开发刺梨,强化香菇、云耳的销售环节。

凌云县:种杉木、马尾松及八角、油桐、白毫茶,开发利用金银花、首乌等药用植物,还要加快开发宜林宜牧荒地。

田林县:杉木、松树以及油茶、油桐、八角等品种的开发仍有较大潜力;田七、杜仲、砂仁等药用植物和山楂果要进一步开发;云耳、八渡笋要上档次,要深加工。

隆林县:除云南松、杉木、油桐外,要充分利用牧草丰富优势,加快发展牛、山羊、猪特色养殖,种烤烟。

天峨县:抓好云南松、杉木、油桐、油茶的种管,开发大果山楂,利用水域阔、牧草好养山羊、大鹅,种甜竹笋、育反季节蔬菜增加收入。

凤山县:大力发展杉木、马尾松、油茶、油桐、八角等用材林、经济林

南丹县:发展杉木、松树、油桐、油茶的同时,要开发宜林宜牧地,栽甜梨,扩大长角辣椒的种植,养牛、瑶鸡要上规模。

东兰县:种油桐、油茶、八角,加大板栗、木薯种植面积,搞好深加工。墨米、兰木香粳要种出效益,利用草场大力发展养羊。

巴马县:油茶、油桐、板栗种植面积要巩固扩大。长寿原料火麻要推广种植,纯种香猪资源要保护开发利用好,加快宜林宜果宜牧坡地开发。还要多种木薯。

金城江区:抓油茶、油桐、竹子、板栗、沙田柚的种植。宜种姜、甘蔗、花生、芝麻。宜牧宜山地草场要加快开发。

西林县:宜种植杉木、松树、油桐、油茶、板栗、核桃。在火姜、云耳扩种基础上要找销路,要利用好草资源,发展山羊、水牛养殖。

右江区:种好油桐、油茶、八角,重点发展芒果、甘蔗等热带、亚热带作物和水稻种优良品种。

平果县:种植水稻优良品种,栽甘蔗、木薯、黄豆、花生及龙眼、油茶。

田东县:可种芒果、香蕉、甘蔗,栽种水稻优良品种,大力发展时令蔬菜。

田阳县:栽芒果、香蕉、甘蔗、西瓜、花生,大力发展冬菜,竹子。

那坡县:可发展农业;多种杉木、油茶、八角、肉桂;开发利用好草药材金不换、金银花等。

德保县:可发展农业,发展叶用八角、果八角、田七。搞好蛤蚧养殖,利用开发藤条。

靖西县:宜发展农业,植大果山楂、金银花、八角、烤烟。种田七、香糯,养麻鸭。

凭祥市:宜水稻、红薯、花生、甘蔗、木薯、八角等种植。

龙州县:宜种八角、木薯、龙眼、木菠萝、山黄皮、甘蔗、茶(红碎茶)。可开发利用药用植物,也可利用自然保护区发展旅游业。

宁明县:要种植水稻优良品种;种马尾松用材林及八角;栽甘蔗、花生、菠萝;广种蔬菜;利用珍稀动植物发展旅游业。

天等县:植八角、甘蔗、苦丁茶、肉姜、辣椒;抓鸡、牛养殖。

大新县:种龙眼、果蔗、苦丁茶,养蛤蚧;用山地搞养殖。

江州区:种花生、黄豆、红瓜子;发展甘蔗、木薯;利用白头叶猴保护区发展旅游。

扶绥县:种剑麻、桉树、木薯、甘蔗;栽培黄豆、花生、西瓜等。

隆安县:发展甘蔗、木薯、花生;种荔枝、板栗、香蕉;充分利用龙虎山药用植物。

上思县:栽种松树;种八角、龙眼、木薯、甘蔗;利用草药植物;保护珍稀野生动植物,培育旅游资源。

南宁市:种甘蔗、香蕉、木薯,可产红黑提葡萄、菠萝。

武鸣县:种龙眼(含反季节龙眼)、西瓜等。

邕宁县:水稻、甘蔗、西瓜、菠萝、淮山、果菜等均宜种植。要大力发展养殖。

钦州市:农业搞产业化经营;荔枝等创名牌佳果;发展海水养殖。

浦北县:发展优质亚热带果菜,如荔枝、龙眼、香蕉等;种植优质水稻;搞多种经营。

灵山县:种植优质水稻、荔枝、甘蔗、龙眼、柑、香蕉。

防城港市:种植八角、玉桂、香蕉,发展海水养殖。

东兴市:发展海水养殖、边贸。

北海市:发展海水养殖、蔬菜、花卉等。

合浦县:种植水稻、花生、蔬菜;发展海水养殖。

横县:种植水稻、甘蔗、桑蚕、茉莉花茶、大头菜等。

贵港市:种植甘蔗、龙眼、桉树、马蹄、莲藕、毛尖茶。

平南县:种植水稻、肉桂及桂皮、龙眼等。

桂平市:种植优质水稻、荔枝、龙眼、糖蔗、蔬菜;发展水产养殖。

岑溪市:种植水稻及经济林松脂、玉桂、八角、竹子、水果

藤县:种植水稻、红薯、花生、芝麻、无籽西瓜、松脂等林副产品。

玉州区:种植水稻、大蒜、荔枝、龙眼;发展淡水养殖

兴业县:种植水稻及荔枝、龙眼、香蕉等林果。

容县:种植水稻、松脂、沙田柚、荔枝、龙眼;发展鸡、猪苗。(www.zuozong.com)

北流市:种植水稻、红薯、荔枝、龙眼等。

陆川县:种植水稻、红薯、花生、芝麻、荔枝、龙眼;养殖陆川猪。

博白县:种植优质水稻、龙眼、荔枝;养殖猪鸡等。

昭平县:发展松林、油茶、茶、沙田柚。

蒙山县:种植水稻、甘蔗、桑蚕、黄豆、沙田柚、柑橙。

梧州市:种植蔬菜、甘蔗;发展养殖。

苍梧县:种植松杉用材林及松脂,水稻、荔枝、沙田柚、玉桂、八角、油茶。

恭城县:种植杉木、松树,栽月柿、沙田柚、柑橙。

龙胜县:种植杉木、油茶、油桐、楠竹、茶;发展猕猴桃的深加工;开发罗汉果

资源县:种杉、松树、毛竹、油桐;抓好猕猴桃、杨梅的深加工;加紧中草药的开发;大力发展种植西红柿。

融安县:种植杉木、毛竹、油茶、金橘、罗汉果。

荔浦县:种植水稻、橙、荔浦芋、马蹄;发展生猪养殖。

阳朔县:种植柿子、沙田柚、金橘(销俄罗斯)。

平乐县:种植水稻、玉米、沙田柚、柑橙、柿子、苎麻、板栗。

全州县:种植优质稻、柑橙、大蒜、辣椒、白果;养殖禾花鱼;发展家庭养殖业

灵川县:种植水稻、白果、毛竹、柑橘、黄豆、蔬菜等。

兴安县:种植葡萄、白果、毛竹、柑橘、水稻;饲养生猪。

永福县:种植罗汉果、山葡萄,养殖桑蚕等。

灌阳县:种植红薯、枣、梨、柑橙、山苍子等。

八步区:开发用材林,经济林、种植油茶、油桐;发展蔬菜水果及生猪种养。

钟山县:种植水稻、红薯、烤烟等。

富川县:种植优质水稻、烤烟、果菜、中药材等;养殖畜禽等。

都安县:种植玉米、甘蔗、山药及油茶、油桐等;养山羊。

宜州市:种植沙姜、沙田柚;养桑蚕。

忻城县:种植金银花、佛手瓜、养桑蚕、牛羊。

武宣县:种植优质水稻、秋冬菜、甘蔗。

鹿寨县:养桑蚕等。

象州县:种植优质水稻;发展林果及畜牧水产。

金秀县:发展林业,种植经济作物油桐、玉桂、八角、油茶、绞股蓝等,林副产品。

柳州市:种植粮油作物,糖蔗、果蔗,蔬菜、柑橙;发展养殖。

柳城县:种植水稻、黄豆、甘蔗、花生;种茶;发展林果业。

柳江县:种植水稻、糖蔗、蔬菜、玉米、花生、水果;养瘦肉型猪。

马山县:养黑山羊;种植竹子、金花茶、桑、木薯。

上林县:种木薯、甘蔗等、发展水产养殖。

宾阳县:种植糖蔗、莲藕、大白菜、甜瓜、甜豆、青刀豆、西红柿。

3.利用气候资源种植经营的成功案例

案例一:甘蔗生长所需温度、光照、水量、热量,与广西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应。多年来,广西甘蔗种植面积在1 500万亩左右(2011年为1 637万亩),甘蔗总量占全国50%以上,产糖800万吨左右,占全国总产量的60%以上。自治区糖料蔗面积、总产量和产糖量位居全国第一。广西成为全国最大的甘蔗及糖业生产基地。目前,甘蔗种植主要分布于南宁、崇左、来宾、柳州、百色、河池、钦州、北海、防城、贵港10个市,共有56个县(市、区)、749个乡镇生产糖料蔗,蔗农人口达2 000万。全区49个贫困县中有36个县主要依赖种植甘蔗解决农民温饱问题。蔗糖业成为广西的“甜蜜事业”。

2010年,广西种植甘蔗面积1 600万亩,产糖近700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60%以上;糖业销售收入近500亿元,带动运输业、包装业年产值100多亿元;提供就业岗位近10万个,带动农民2 000多万人,占广西农村人口近一半;蔗农收入突破300亿元,人均种蔗收入超1 500元。

案例二:广西土地、气候条件较好,是桑蚕的最适宜区域。继糖料蔗之后,种桑树养蚕得到了快速发展。桑园面积从2000年的30万亩增加到2011年的250多万亩,产茧量从2.95万吨增加到27.5万吨,从全国第6位跃升至第1位。桑蚕产业已发展成为广西继甘蔗产业做成全国“龙头老大”之后的又一新兴农业优势产业,广西也成了全国重要的蚕茧生产基地和“东桑西移”的首接区域。目前广西已形成了三大带,即桂中、桂西北、桂南,五大市即河池市、来宾市、柳州市、南宁市、贵港市桑蚕优势区域。宜州、鹿寨、象州、忻城、合浦、横县等种植户已尝到甜头。今后还会有更多的农民朋友加入这一受益较好的行列的。2011年,广西桑蚕产业发展再创历史新高,鲜茧产量27.5万吨,比上年增长7.79%;蚕农售茧收入80.34亿元,增长19.78%。其中蚕茧产量连续7年全国第一,占全国总产量的25%以上。广西缫丝机总装机量26万绪,生丝产量近2万吨,其中规模以上企业产生丝1.7万吨以上,实现丝绢精加工产值77.73亿元。

案例三:除水稻、玉米外,由于优越的气候条件,沙田柚、柑橘、橙子、木薯、茶树、花生、蔬菜等在全区范围内都基本适宜种植。如柑橘是广西各地均适宜种植发展的唯一大宗水果,种植历史已有4 000年。近几年总产量排全国前列,是广西的一大优势。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初步建成,广西柑橘以上市早、品质优、品种多、运距近的特点在抢占东盟市场中占有绝对优势。柑橘产业已成为目前广西水果中规模基础最好、发展潜力最大、出口竞争力最强的优势产业。柑橘是全国除苹果、梨以外对接东盟不可多得的优势品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给广西柑橘带来了大市场,因此,广西要力争在近年成为全国最大的早熟优质柑橘基地。

2011年,广西果园良种覆盖率达92.75%,面积1 480.72万亩,比上年增5.23%,水果产量925.43万吨,比上年增产83万吨,果农年售果收入201亿元,创历史新高;有63个农产品被评为省级名优果品、11个被评为绿色果品、2个被评为中国名牌果品,有3家企业8个产品获有机认证。

木薯是我国主要热带作物之一,具有适应性强、种植地域广泛、可开发为生物能源等突出特性。广西是全国最大的木薯生产基地,多年来,木薯种植面积、产量、木薯淀粉产量都占全国总量的70%,木薯酒精产量居全国首位,变性淀粉产量居全国第一位。2011年,广西木薯种植面积365.12万亩,初步统计产量180万吨,均占全国70%以上。

生物燃料乙醇目前是世界上生产规模最大的生物质能源,在我国人均粮食年产量不足400千克的背景下,发展利用荒山、荒坡及盐碱地种木薯,生产燃料乙醇,是生物能源发展的必由之路。广西在这一产业方面大有作为,前景广阔。

广西高山环境、土壤呈微酸性、湿润云雾多,是茶树种植的最适宜区域。茶树生长期长,开采早,产量高,可多次采(30多次),2月至12月均有采。目前,广西种植茶树的县区不断增多,创品牌,产业化,搞营销是茶产业壮大的出路。

广西充分利用冬闲田地和丰富的温光资源,大力发展秋冬菜为重点的蔬菜产业。2011年,广西蔬菜种植面积1 715万亩、产量2 460万吨,其中秋冬蔬菜占75%以上。广西每年调出800多万吨生态优质秋冬菜支持北方和粤港澳等地区。广西蔬菜成为本地种植业中继优质粮、糖料蔗、水果后年产值超百亿元的大产业。目前,广西蔬菜播种面积约占全区农作物面积的20%左右,产值约占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10%左右,成为全国秋冬菜面积最大、调出最多的省区,成为“南菜北运”重要基地及粤港澳地区的“后菜园”。

案例四:各县利用资源优势种植成功的范例。如横县种茉莉花茶、甜玉米、大头菜,田阳、田东县种植芒果、蔬菜,恭城县种月柿、碰柑,兴安县种葡萄、竹子,富川县种脐橙,浦北县种香蕉,凌云、昭平、三江县种茶树,荔浦种芋头,藤县种无籽西瓜,融安县种蜜橘,灵山县种荔枝,东兰、隆安、平乐县种板栗,防城区、金秀、岑溪市种八角,扶绥种剑麻,资源县种西红柿,武鸣县种木薯等等。

4.拥有地理标志或证明商标的广西地方特产(产品)

地理标志产品,是指产自特定地域,具有质量、声誉或其他特性,本质上取决于该产地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经审核批准以地理名称进行命名的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包括:一是来自本地区的种植、养殖产品;二是原材料全部来自本地区或部分来自其他地区,并在本地区按照特定工艺生产和加工的产品。

2000年荔浦县“荔浦芋”获得证明商标授权,成为广西第一个获得地理标志保护的产品。截至2011年,广西有如下产品获得认证,成为地理标志产品:

荔浦芋、桂林三花酒、桂林腐乳、桂林辣椒酱、桂林西瓜霜、马山黑山羊、环江香猪、罗城野生毛葡萄酒、金秀绞股蓝、大瑶山甜茶、容县沙田柚、合浦南珠、永福罗汉果、凌云白毫茶、巴马香猪、横县茉莉花(茶)、大新苦丁茶、田阳香芒、恭城月柿、广西肉桂、玉林香蒜、阳朔金橘、天等指天椒、忻城金银花、钦州泥兴陶、灵山荔枝、梧州龟苓膏、融安金橘、融水糯米柚、梧州腊肠、南丹瑶鸡、南丹瑶山红梨、南丹碰柑、南丹巴平米、博白桂圆肉、容县霞烟鸡、田东香芒、陆川猪、全州黄花鱼、桂平金田淮山、桂平西山茶、平南石硖龙眼、天峨六画鸡、环江菜牛、田林八渡笋、防城金花茶、梧州六堡茶、全州湘山酒、桂林米粉、灵山凉粉、横县大头菜、柳城蜜橘、灌阳雪梨、东兰板栗、恭城油茶、昭平银杉茶、桂平黄沙鳖、钦州大蚝、鲁比葡萄、象州红米、天峨龙滩珍珠李、东兴红姑娘红薯、信都红瓜子、富川脐橙、钦州石金钱鱼、桂林腐竹、天峨大果山楂、荔浦马蹄、平南墨底鳖、融水香鸭、恭城碰柑。

地理标志是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内容,获得地理标志保护的产品在国内外市场可受到不被仿冒、侵害等保护措施,且在进出口贸易中易获得关税、通关等优惠,产品可申请享受“绿色通道”待遇。因此,开展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是将名特优产品推向国内外市场、开展标准战略、品牌战略的重要举措。培育具有原产地保护的品牌产品,促进地理标志产品的市场流通,将区域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升区域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为了加大对广西地方传统名优、特色产品的保护力度,广西应从保护和提高地方特色优势产品知名度、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不断扩大保护品种范围,深化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巩固和扩大特色产品地域品牌优势。具体来讲:一要打好农副产品特色牌,以地理标志申报促进产业规模化发展。积极挖掘和开发利用特色农产品地理资源,把特色农副产品作为申报地理标志产品,做大、做强特色农副产品规模。二要把大力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和实施名牌战略、技术标准化战略有机结合起来,做到相互补充,相互促进,进而促进农业规范化、品牌化发展。三要加强领导对地理标志保护工作的认识。引导地方政府挖掘地方名优、特色产品,加快特色农副产品申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力度,同时借助地理标志产品建立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促进广西名优、特色产品标准化、产业化、规模化发展。

5.积极预防各种灾害性天气

广西受季风影响,降雨和气温变化大,干旱、水灾、两寒、台风冰雹等灾害性天气时有发生,其中以干旱、春寒对农业生产影响最大。因此,各地要高度注意,依靠科学,做好预防工作,减少其可能给农业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

干旱主要有春旱、秋旱。大灾年一般又是春旱连夏旱,或者夏旱连秋旱。春旱以桂西南出现频率高,其次是桂南、桂东。桂东北基本无春旱。秋旱则以桂东北、桂中较常见。如1962年10月到1963年7月,广西许多地方没有下过一场大雨,春旱连夏旱,早稻无水下插,旱地作物无法种,山塘干裂,溪水断流,人畜饮水困难,损失非常大。因此必须重视旱情,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桂中乐滩水库引水灌溉工程就是为解决桂中干旱而建设的。

洪涝即水灾。每年4~9月是广西的汛期,常有大雨、暴雨。由于广西地势起伏大,地表水集流快,洪涝来势猛,对江河沿岸、低洼地、山间田造成损害大。从历史上看,水灾以梧州市、桂林市地域多,河池市地域少。

低温寒潮指倒春寒、寒露风,这是广西春、冬季节主要灾害性天气。寒潮通过三个风口进入广西。一是湘桂走廊风口;二是贺江上游各地风口,由富川、钟山、八步区直抵桂东、桂东南;三是黔桂山间谷地风口,从高原贵州由南丹六寨谷地进入,影响桂西北。

台风指热带风暴,主要在7月、8月、9月份侵袭广西。台风主要从粤沿海入桂东南、桂中、桂西,从北部湾海域影响桂南沿海地区。台风破坏性大,但也给农业生产带来一定好处,可给塘库蓄水,缓解旱情。

冰雹也是一种灾害性天气,由冷暖气流快速交汇而形成,有来势猛、范围小、时间短、破坏大的特点。在广西北多于南,西多于东,山区河谷多于平原。桂西北的金城江区、南丹、西林、隆林、凤山,几乎每年都有1~2次。1955年4月30日下午,百色下冰雹,最大直径35厘米,死伤400多人,耕牛死伤、房屋倒塌不少;农作物受损严重。前几年,南宁、贵港等地也下了冰雹,损失不少。

因此对自然灾害,要重预防,相信科学,早预测,提前采取措施,方能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