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广西的主要城市的简介及概况

广西的主要城市的简介及概况

时间:2023-07-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58年开始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是广西政治、经济、文化、教育、金融、信息的中心,大西南出海通道枢纽城市,沿海开放城市,有绿城之称。规划总面积175平方千米,人口150万,是南宁市向南发展、向海靠拢、全面融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打造区域性国际城市的重要平台和前沿阵地。五象新区建设纳入了开放、开发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国家战略。柳州是广西最大的工业城市、西南地区交通枢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广西的主要城市的简介及概况

1.壮乡首府南宁市

南宁市位于广西南部偏西。东晋时,南宁为晋兴郡(318年)郡治所在地。唐时置南晋州,后改称邕州。862年起为岭南西道治所,成为广西政治军事中心。元朝(1324年)设南宁路,南宁名称由此而来。民国时期,一度成为广西省会。1929年7月设南宁市。1950年省政府成立,为省辖市、省会。1958年开始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是广西政治、经济文化、教育、金融、信息的中心,大西南出海通道枢纽城市,沿海开放城市,有绿城之称。现辖7个城区,5个县,是一个以壮族为主,各民族和睦相处的多民族聚居的城市,城区人口达260万。2011年GDP约2 190亿元,财政收入约363亿元。

南宁所处的地理位置优越,具有近海、近边、沿江、沿线的特点,发展后劲十足,充满生机活力。

南宁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年均气温21.7℃。春夏秋冬花常开、树常绿,绿在城中,城在绿中。南宁盛产水稻玉米甘蔗、木薯;是香蕉、菠萝、芒果、荔枝、龙眼等亚热带水果的重要产地。食品、铝加工、医药、机械化工建材电子信息等工业生产已成规模;食糖铝材、淀粉、卷烟、水泥生物制药等产品在市场上占有一定的份额。南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南宁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国东盟经济园区等三大开发区不断发展壮大,商贸、餐饮、房地产、金融、通信、旅游、仓储物流、会展等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形势喜人。城市建设、城市经营管理取得明显的成效,先后荣获“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联合国人居奖”“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等等称号,绿城形象初现。实施“136工程”以来,城市面貌更是日新月异,国际会展中心成为南宁市的标志,城市综合竞争力不断提高。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的成功举办,使壮乡首府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中国—东盟博览会家落南宁,北部湾经济区提升为国家战略,这无疑会给南宁的发展带来千载难逢的机会。目前南宁正按“以邕江为轴线,西建东扩,完善江北,提升江南,重点向南,建设五象新区,再造一个新南宁”的发展战略向前推进,力争把南宁建设成区域性加工制造基地、物流基地和商贸基地,面向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区域性信息交流中心、交通枢纽中心和金融中心。

○五象新区:是一个以文化体育、行政办公为主,集居住、物流、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城市新区,将是一个融入自然的生态城市典范。规划总面积175平方千米,人口150万,是南宁市向南发展、向海靠拢、全面融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打造区域性国际城市的重要平台和前沿阵地。五象新区的功能定位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区域性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业基地,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总部基地,南宁市新的行政、信息、文体商业商务中心,具有秀丽岭南风光、浓郁民族风情、鲜明时代风貌的现代化宜居城区。五象新区建设纳入了开放、开发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国家战略。

2.工业中心城市柳州

柳州市在广西中部。公元前111年,为汉潭中县县治。唐初,置昆州,后改南昆州。634年唐改南昆州为柳州,为柳州定名的开始。后更名龙城郡,故柳州有龙城之称。因柳江过境,江流曲似九回肠,徐宏祖称此为壶城。1949年设柳州市,为省辖市。柳州是广西最大的工业城市、西南地区交通枢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现辖4个城区和6个县,市区人口110万。2011年GDP约1 543亿元,财政收入约230亿元。

柳州工业基础好,工业行业多,工业企业多,已形成以机械、汽车冶金为支柱产业,化工、制糖、制药、日化、建材、造纸、纺织等产业并存的现代工业体系,企业产品种类多,如鱼峰牌水泥、五菱牌微型汽车、柳工装载机、两面针牙膏、金嗓子喉宝、网山牌白糖、灯花牌床单、花红药业和中吨位汽车、氧化锌、立德粉、贵金属铟、空压机、预应力锚等,在国内国际市场上享有较高的声誉,有相当的竞争力。柳州历史悠久,山水秀丽,人文古迹多,旅游资源丰富,奇石享誉全国和东南亚。湘桂、黔桂、焦柳三大铁路线在柳州交会,陆路水路运输也十分便捷。多年来柳州致力于环境污染的治理,效果明显,初步实现了由酸雨之都向环保之都的转变,人居生态环境改善非常大,温总理考察时称赞柳州“山清水秀地干净”。柳州荣获“全国卫生城市”“全国科教兴市先进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环境整治优秀城市”“全国园林绿化城市”等称号。柳州未来发展战略重点在柳东新区,把柳州建成山水工业城市、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物流中心。

汽车产业是柳州市的第一支柱产业,柳州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生产企业400多家,2011年汽车工业产值突破1 000亿元,销量150万辆,出口贸易约5 800万美元,成为柳州第一个、广西第二个千亿元产业。

3.桂林市

桂林市地处广西东北部,汉朝时桂林为始安县县治(公元前111年),南朝梁(540年)在始安郡置桂州。宋(997年)置广南西路,治桂州,为广西政治文化中心。1372年改静江府为桂林府,这是桂林正式定名的开始,为广西布政使司治所。1940年始设桂林市,1949年,为省辖市,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现辖6个城区、11个县(含自治县),市区人口69.5万。2011年GDP约1 336亿元,财政收入约142亿元。

桂林是国际风景游览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之一。以“山清、水秀、洞奇、石美”著称,素有“桂林山水甲天下”之美誉。象鼻山成为桂林山水的象征,漓江有百里画廊之称,两岸风光令无数游人陶醉。历史悠久,文化遗物众多,“桂海碑林”名闻天下,抗日文化城永留青史。所辖11个县,县县有佳景,如华南第一峰猫儿山、资江和八角寨、“亚洲第一洞”丰鱼岩、天下一绝龙脊梯田、休闲度假乐园乐满地等。物产丰富,名特优土产品多。桂林三花酒、辣椒酱、豆腐乳、马蹄等畅销各地。灵川白果、荔浦芋、恭城月柿、永福罗汉果阳朔沙田柚等量多质高。二江四湖城市建设工程的完工,桂林的景色更加迷人。

桂林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外,还重视发展与城市定位不相扰的工业,目前装备制造业、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新材料产业、食品饮料产业等六大产业也已逐渐发展成为桂林的支柱产业,并积极推动太阳能光伏产业、文化产业为支柱产业。保护漓江,发展临桂,再造一个新桂林,成为桂林发展的重要战略。

○2011年,桂林接待旅游总人数达2 788万人次,入境游客164万多人次,旅游入境游客数量居全国地级市最前列,旅游总收入达218亿元。2011年全球网民进行网络投票产生的“最中国文化城市”,桂林名列其中。(北京、成都、西安、南京、拉萨大理、广州、桂林、平遥、青岛)桂林获得了“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全国卫生城”“全国绿化十佳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最佳中国魅力城市”“中国最安静城市”“国家卫生城市”“2011中国特色休闲城市——最美休闲城市”等荣誉称号。

4.梧州

梧州市位于广西东部。公元前183年,为南越王国苍梧王治所。公元前111年,汉代设苍梧郡并置广信县,郡县治在今梧州市,后为交趾刺史部驻地。唐621年设梧州,为梧州正式命名之始。明中期,为两广政治军事中心。1927年,正式成立梧州市,为广西最早设立的省辖市,是广西重要的口岸城市,有广西“水上门户”之称,与广东、香港、澳门一水相连。现辖3个区和4个县市,市区人口48.9万。2011年GDP为735亿元,财政收入76亿元。

梧州山环水抱,风景秀丽,有鸳鸯江、白龙山、龙母庙、系龙洲、孙中山纪念堂革命遗址、骑楼城、四恩寺等景点,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梧州是广西最早的工业基地,20世纪20—30年代,一些传统行业及产品闻名海内外。现仍是一座以进出口加工业、轻工业为主的工业城市,拥有林产林化、日用化工、电力、机械船舶、建材、有色金属等优先发展做强做大的的优势产业,以及医药、食品、纺织等加快发展的传统特色产业。一些轻工业产品畅销国内外,如田七牙膏、新华电池、冰泉豆浆晶、双钱龟苓膏、胶原蛋白肠衣、蜜枣、工业锅炉、松香、动植物酒、中华跌打丸、人造宝石等。对外贸易历史久远,与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所辖各县如苍梧盛产松脂,岑溪的“中国岑溪红”驰名海内外,藤县的无籽西瓜,蒙山有太平天国封王遗址等。

○作为“世界人工宝石之都”,广西梧州人工宝石产业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2011年,梧州从事经营人工宝石的企业达到500多家,从事人工宝石切割、研磨、镶嵌和营销的从业人员已达12万人。梧州的人工宝石产业年产值约25亿元,市场份额占全国产量的80%,世界产量的50%,是世界人工宝石加工基地和交易集散中心,市场覆盖广西、广东、四川、云南、湖南、山东等省区以及泰国、印度、美国、意大利、墨西哥等国家和地区。

5.北海市

北海市位于广西南端,北部湾东北岸,汉代属合浦郡辖,1951年为粤辖地级市,划归广西后,1983年恢复为地级市,为全国首批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之一。现管3个区和1个县。2011年GDP为496.6亿元,财政收入为57.5亿元。

北海环境优美,气候温和,空气清新,多次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是著名的海滨旅游城市,拥有“天下第一滩”银滩,以及众多景观,是度假、疗养、避寒、观光旅游的胜地,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之一。港口资源、渔业资源、能源资源、矿产资源丰富。是西南地区重要的港口城市,有海上航线通达世界各国或地区的港口,也是广西主要的渔业生产基地,出产的“南珠”久负盛名。旅游业、海洋产业、港口物流、高新技术产业(电子信息)、现代农业、石油化工发展迅猛。

6.防城港

防城港市位于广西南部,南临北部湾,是1993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地级市,是沿海重要港口城市,西南地区出海通道的主要出海口。现辖2个城区、2个县市。2011年GDP为418亿元,财政收入为43.5亿元。

防城港是一个天然良港,以水深、避风、淤少、岸长而闻名,始建于1968年3月22日,是周恩来总理决定,并经毛泽东主席亲自批准,作为援越物资的起运港口而建设,被誉为“海上胡志明小道”的起点。经多年发展,如今是全国沿海的12个枢纽港之一。高吨位深水泊位多,开通了直达世界一些国家和地区的众多港口的集装箱航线和直往越南海防的海运航线,建成了粮食、化肥、水泥、煤炭矿石、石油、化工、豆粕等产品的中转基地。辖区内名特产品多,如八角、玉桂、金花茶、珍珠对虾等。旅游资源不少,如十万大山、金滩、京族三岛、东兴口岸。近年,临海工业发展迅猛,形成了粮油、钢铁、能源电力、化工等优势产业,上思县制糖、建材工业,东兴市的边境贸易得到了发展。

7.钦州

钦州市地处广西南部,位于广西沿海金三角的中心位置,南临北部湾,是西南出海最便捷的通道。南北朝时为宋寿郡治所,隋598年改安州为钦州,1994年设为地级市。现辖2个城区和2个县。2011年GDP为734亿元,财政收入123亿元。

钦州市区位优势明显,有多条铁路与高等级公路在此交汇,是广西沿海地区的交通枢纽。钦州港是我国少有的深水避风良港,孙中山曾规划把钦州港建成我国“南方第二大港”,国家把钦州港列入全国地区性重要港口来建设。沿海工业园区的开发加快推进,石油化工、能源电力、林浆造纸、粮油食品、冶金、现代物流支柱产业初步形成,电子产业也在积极布局建设,国家级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取得成效,中马钦州产业园区揭牌建设中,新兴港口工业城市雏形已现。钦州市所辖区县盛产荔枝、香蕉、龙眼、奶水牛、大蚝、果园鸡。旅游资源丰富,三娘湾,民族英雄刘永福冯子材故居,七十二泾,“广西楹联第一村”吸引了不少游人游览。

○2011年2月16日全面开港运营的广西钦州保税港区是中国西部沿海唯一的保税港区。作为中国开放层次最高、功能最齐全、政策最优惠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广西钦州保税港区同时也是中国唯一具备整车进口口岸功能的保税港区。开港运营以来,先后已有法国、澳大利亚、意大利等国家或地区的红酒、啤酒在广西钦州保税港区上岸通关。钦州保税港区的市场潜力日益得到酒类经销商的认可,通关环境不断优化,进口酒类业务增长势头迅猛。(www.zuozong.com)

○中马钦州产业园区,是继中新苏州工业园区、中新天津生态城后我国第三个中外两国政府合作的产业园区。园区建设规模:规划面积55平方千米,远期规划面积100平方千米。分三期建设,启动区建设面积7.87平方千米。园区发展目标:打造中国—东盟合作的典范区——“中马智造城、共赢示范区”。园区功能定位:“先进制造基地、信息智慧走廊、文化生态新城、合作交流窗口。”

8.贵港

贵港市位于桂东南,区位优势明显,水陆交通十分便利,1995年经国务院批准由县级升格为地级市,是西江经济带的重要内河港口中心城市。秦时,为桂林郡郡治所在。现辖3个区、2个县市。2011年GDP为626亿元,财政收入45亿元。

贵港市是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拥有华南地区最大的内河港口,即贵港港,港口吞吐能力较大,现代化程度较高,是全国内河主要港口10强之一。贵港有广西最大的平原,即浔江平原,资源丰富,是广西重要的粮食、蔗糖、林果、禽畜、水产生产基地,土特产品丰富,名优产品众多,如榴花白砂糖、宝洁生活用纸、湛江马蹄,桂平的西山茶、腐竹、黄沙鳖、罗秀米粉、麻垌荔枝、金田淮山,覃塘毛尖茶、莲藕,平南肉桂。建材、电力、金属冶炼、化工、糖纸等产业和农林产品深加工有一定的规模。有佛教圣地桂平西山、金田起义遗址、千年古刹南山寺、大藤峡等重要旅游资源。

○贵港目前初步形成了水铁、水公、水水联运、通江达海的快捷高效的集疏运新格局。全市有跨省水运企业82家,货运船舶2 000多艘近170万载重吨,占广西内河货船总量的56%。有17家船代、货代服务企业,能够为货物进出港提供完善的代理和物流服务。香港华润、华电、台湾水泥、中远、中海、中国外运、鑫金航(物资)物流有限公司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看好贵港低成本物流通道,纷纷落户贵港,培育发展了建材、糖纸、电力、冶金、造船、农副产品加工等大进大出的优势产业。其中,全市水泥产能达3 200万吨,2008年水泥产量(含熟料)2 342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46%,水泥产量占全区近四分之一。此外,大型化、专业化、集装箱化的造船基地发展迅猛,全市每年造船能力达20万载重吨,占全区内河船厂产能的60%以上。

9.玉林市

玉林市地处桂东南,紧靠广东省,临近香港和澳门,是中国大西南出海的重要通道,桂东南工商业城市。1997年设立的地级市。现辖2区、5县市。有海外华侨和港澳台同胞近100万人,是广西最大的侨乡,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之一。2011年GDP为1 030亿元,财政收入85亿元。

玉林市是广西主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北流市、兴业县、陆川县、博白、容县等是产粮大县,盛产优质米,博白龙眼、北流荔枝、玉州香蕉、容县沙田柚、玉林香蒜,以及玉桂、八角、松脂、茶叶,容县霞烟鸡、北流凉亭鸡、陆川猪等特产闻名海内外。机械制造(内燃机)、水泥、陶瓷、食品、制药、服装、皮革、电子等产业群已经形成,一些特色产品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和知名度,如玉柴内燃机、玉林正骨水和云香精、三环陶瓷、南方食品、茶花山矿泉水、陆川铁锅、福绵裤子等。玉林历来有“岭南都会”之称,商品交易市场发达,建有全国中药材交易市场、工业品与服装市场,创办了中小企业商机博览会、药博会,为海内外商家提供了不少商机。

玉林旅游资源也很有特色,如容县真武阁、都峤山,北流勾漏洞,陆川谢鲁山庄,玉州云天文化城等。

○中国(玉林)中小企业商机博览会,简称玉博会。是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玉林市政府联合举办的中小企业商机博览会。举办时间每年10月底左右,地点玉林市。玉博会是服务中国—东盟博览会的配套展会,是服务中小企业的一个商务交流平台,每年与中国—东盟博览会同期举办,展会活动以广西玉林为主项,服务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不仅面向中国华南、西南以及泛珠三角市场,更志在开拓、巩固越南乃至东盟各国市场。

10.百色市

百色市位于广西西部,南与越南交界,是滇、黔、桂三省区交界地域的中心城市,是滇东、黔西南、桂西甚至西南的重要物资集散地,是百色起义之地,一座光荣之城,是广西培育建设的新工业基地。现辖1区11个县,少数民族人口占87%。2011年GDP为680亿元,财政收入85亿元。

百色市是广西面积最大的地级市,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森林覆盖率近60%,动植物种类多,有“土特产仓库”和“天然中药库”誉称。铝土矿储量大,是国家建设的重点有色金属基地之一,水能资源丰富,是国家“西电东送”基地。初步形成了铝加工、电力、冶金、林竹纸、农产品加工、石化、建材、机械制造等支柱产业,百色市工业区、平果工业区、靖西工业区、德保工业区、百色新山铝产业示范区、田东石化工业区、隆林工业区、田林工业区等园区建设取得良好效果。右江河谷是全国闻名的亚热带水果生产基地、南菜北运基地。有名的土特产品有芒果、八角、茴油、云耳、香菇、竹笋、蛤蚧酒、白毫茶、桐油、板栗、烤烟、田七、番茄、林下鸡。旅游资源以百色起义旧址、布洛陀遗址、天坑群、通灵大峡谷、多彩民族风情闻名,红色旅游品牌的影响不断扩大。

11.贺州市

贺州市地处广西东北部,位于粤、桂、湘三省区交界地带,三国时为临贺郡治所,隋改设贺州,2002年撤地改为地级贺州市,驻八步区八步镇,现辖1区3县。2011年GDP为350亿元,财政收入26.5亿元。

贺州市是广西主要林业基地,森林覆盖率约69%。大理石、花岗岩、稀土矿、铁矿、有色金属等矿产有一定的储量。水力资源极丰富,利用有较大成效,建成了广西地级市唯一的独立电网,是全国第一个实现农村初级电气化的地区,是广西最大的烟叶与松脂生产基地、珠江三角洲的蔬菜供应基地。昭平茶叶、松脂和沙田柚,富川脐橙、水牛,钟山烤烟、大头菜,八步红瓜子、信都三黄鸡、芳林马蹄、栗木莲藕、贺州三华李等物产相当有名。电力、林产、矿业、电子、新材料等支柱产业初步形成,食品、制药、建材、农产品加工等传统优势产业竞争力不断提升。旅游资源丰富,集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民族风情于一体,境内有姑婆山、大桂山两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临贺故城,“天下第一洞”碧水岩,“十里画廊”的钟山荷塘风光以及黄姚古镇和富川秀水状元村、明朝古城等,瑶族风情、客家文化富有特色,令人神往。

12.河池市

河池市位于广西西北部,是大西南出海的大通道的必经之地,也是有名的革命老区之一。2002年撤地设立地级河池市,驻金城江区。现辖1区10县市,少数民族人口占83%。2011年GDP超过500亿元,财政收入超过50亿元。

河池市拥有丰富的资源,有色金属矿种多,锡、锑、铅、锌矿储量居全国前茅,铟矿储量更居世界前列,是中国有色金属之乡。水能资源十分丰富,蕴藏量达1 200万千瓦,占广西水能资源的3/5以上,境内有水电站100多座,有中国水电之乡誉称。有一定优势或特色的产业如有色金属、电力、化工、桑蚕丝绸、长寿食品、建材等发展壮大。境内盘阳河流域的巴马,是世界长寿之乡。存世铜鼓多,是世界铜鼓之乡。蚕茧、茶油、八角、板栗、山葡萄、香猪、菜牛、山羊、墨米、火麻油、乌鸡、藤编、花竹帽等物产享有盛誉。民族风情旅游资源很有特色,如刘三姐传歌之地即宜州下枧河,白裤瑶、布努瑶风情。迷人的自然风光如水晶宫、小三峡,七百弄、凤山地质公园。韦拔群故居、列宁岩、红军楼等红色旅游资源受游人青睐。

13.来宾市

来宾市位于广西中部,是一个新设立的地级市,将建成广西新型的工业城市和区域性商贸中心,驻兴宾区来宾镇。现辖1区5县市,少数民族人口约占75%。2011年GDP为511亿元,财政收入48亿元。

来宾市区位优势突出,交通方便。象州重晶石资源出口多年居全区首位,合山市煤炭储量多,有“广西煤都”之称,水能资源丰富。电力、黑色有色金属冶炼(铁合金、锰锡铟)、制糖等是来宾的三大支柱产业。来宾市是世界上最大的铟锌冶炼基地之一,是有名的铁合金重要生产基地,有广西最大的火电基地,还是广西甚至全国最大的制糖基地之一。造纸、建材、农副产品加工等工业也具有一定的生产规模的基础。

来宾物产丰富,兴宾甘蔗,金秀八角、茶叶,瑶山灵香草,武宣龙眼、胭脂李、生猪,象州大米、葛粉,忻城蔬菜、金银花等闻名区内外。来宾旅游资源以山地风光、民族风情为主,著名的胜景有金秀圣堂山、瑶都风情,象州花池温泉,忻城壮族莫氏土司衙署,武宣百崖峡谷、文庙等。

14.崇左市

崇左市是一个新设立的地级市,位于广西西南部,东及东南部与南宁市、防城港市相邻,北部与百色市接壤,有4个县(市)与越南接壤,是以亚热带农业、边境工业、国际商贸、边关旅游、壮族文化和山水园林为特色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现辖1区6县市,少数民族人口约占89%。2011年GDP为491亿元,财政收入57亿元。

崇左市自然资源丰富。主要矿产有锰、膨润土、稀土等,其中锰矿(大新、天等)、膨润土(宁明)储藏量均居全国首位,有“中国锰都”之称。稀土矿品位高,开发价值大。崇左市是全国重要的蔗糖和亚热带水果生产基地,有“中国糖都”之称。名优特产有大新的龙眼、苦丁茶,宁明、龙州的八角,天等的指天椒,扶绥的剑麻,江州的蔗糖。蔗糖业、锰冶炼加工、边境贸易是崇左市的主要支柱产业。崇左市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是广西边境线最长的地级市(边境线长533千米)。各类边境口岸和凭祥综合保税区的设立,大大促进了边境贸易的发展。据统计,2011年崇左市外贸进出口总额约46亿美元,居广西首位。崇左已形成辐射全国和东盟的红木家具、五金机电、纺织服装、水果蔬菜、中草药、矿产品市场等六大贸易集散中心。中国—东盟自贸区凭祥物流园是中越边境口岸上最大的物流园。凭祥浦寨成为中越边境上最大边境贸易城(红木家具交易、果蔬批发)。

南国边关民族风情、自然山水风光、历史文物古迹、珍稀动植物是主要的旅游资源。大新德天瀑布、宁明花山岩画、龙州红八军军部旧址、友谊关、左江景点引人关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