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科要记的内容很多,但说到底它还是理科,不动脑子运用逻辑推理是学不好的。要知道,生物学中有许多知识是有内在联系的,勤于思考对学好生物是很有益的。
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北京市2005年理科状元陈秀野同学说,要想学好生物就不得不运用逻辑思维,学会逻辑推理,这样可以更好地记忆知识、提升对知识的理解。他举例说,由一个地理条件“强日照”,很自然地会推理出高温;再由水分散失快,推出叶片的气孔张开少或时间短,再推出气体交换不足。最要命的是二氧化碳不足,由此推出适应低浓度的二氧化碳,推出高效的固碳的酶,并且推出酶的分化和大群细胞拼命地固定二氧化碳……通过这样的推理,可以将书本上干巴巴的知识变得容易理解和记忆。
陈秀野说,有时他会发现教材的一些问题,例如,讲呼吸作用时,反应式量变的水不能消去,但光合作用却要消,他认为这是没道理的,但生物书本上就是这么讲的,不够深、不够细,难免不严谨,所以无须追究。
推理的方式多种多样,只要对记忆有帮助,都可以运用起来。
■ 归纳推理。
归纳推理是由充分相信的前提过渡到相信度较小,但并非不完全相信的结论的过程。归纳推理的过程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思维活动,除了运用归纳推理外,还需充分地获得材料,并对材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最终得出结论。比如,生物课本中有一道题:“有人质疑这位生物学家,要求他对这么多细胞有核部分的死亡做出合乎逻辑的解释。请你尝试为这位生物学家辩护,替他做出解释。”这是对原因解释的推理,是一种归纳推理。再比如,课本上要求“试归纳所观察到的细胞在结构上的共同点”,这就是对学生归纳推理的训练。(www.zuozong.com)
■ 演绎推理。
演绎推理是指由一般性知识为前提,推出特殊性或个别性的知识为结论的推理过程。在生物学习中,运用演绎推理的地方很多。比如,课本中讲的:“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强调了‘科学重视实证’,也强调了‘逻辑推理过程’。”这里所涉及的逻辑推理就是演绎推理。
在演绎推理中,运用很广泛的一种推理叫三段论推理,它是由两个包含着一个共同项的性质判断推出一个性质的演绎推理。比如,所有的植物都需要水分(大前提),绿萝需要水分(小前提),所以,绿萝是需要水分的植物(结论)。
■ 类比推理。
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存在部分属性的相同,从而推出它们其他属性也有相同的推理。类比推理简称“类推”“类比”,它是以关于两个事物某些属性相同的判断为前提,推出两个事物的其他属性相同的结论的推理。例如,在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中,很多问题就运用了类比推理。在解答生物题时,也可以运用类比推理来巧答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