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学习方法很大程度上体现于正确的思维习惯,在物理学习中,这就表现在善于追根溯源,深入挖掘公式、定理的来龙去脉。被保送进入清华大学的赵挺同学说,在物理这门学科中,有很多公式、定理和结论。但是,很多同学往往舍本逐末,只记住了这些公式、定理和结论,却没有对它们深入解析,了解它们的来龙去脉以及适用的条件。结果,做题的时候出现了张冠李戴的错误。
为了避免这种错误,赵挺采取的办法就是自己动手推导公式、定理,并在做题过程中总结结论。尤其是在考试中,他非常注意审题,并注意写下严谨的解题步骤。这样就把考题的求解过程和来龙去脉答得非常清楚,也才容易得高分。
赵挺说,他面对一道物理题时,第一步是审题,第二步是进行分析和推导,弄清了题目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涉及哪个物理过程,这才有了第三步,即根据分析选择适当的公式进行计算。有些学生自作聪明,或为了偷懒,一边审题,一边解题,略过了过程分析这一步,没有弄清题目的来龙去脉,结果答非所问,离题万里。
天津高考理科状元刘伦也是这么认为的,他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每当遇到不解的或感到矛盾的问题时,就会采取“白纸分析法”,即把所需要研究的物理过程提炼出来,写在白纸上细致分析。在分析的时候,他会展开积极的回忆,回忆与题有关的知识点。刘伦说,这个方法与数学的联想抽象法有相似之处,有助于加深对物理过程的认识和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对提高考试的应变能力非常有益。
曾获全国化学竞赛二等奖,考入北京大学汽车工程系的魏强同学,对物理学习也颇有心得。他说理综中,物理最为难学,因为公式、定理多,所以平时就要把这些熟练掌握,知道什么时候该用什么。同时,还要注重各个知识点的前后联系,学会将知识融合在一起,不要让知识孤立起来。
魏强同学特别强调,学习物理要注重过程分析,分析对了,解题就不会费太多的时间;分析错误,那么花再多的时间解题,也不会有什么收获。而分析的基本功在平时,即使你课堂上分析能力练得好,课外也必须进行强化练习,多分析一些题,多练习分析能力,多看一看例题的分析过程,适当地做一做历年的高考题,对提高分析力都有帮助。
从以上几位高考状元的物理学习经验来看,他们都强调了要注重分析过程,注重追根溯源。但注重分析不是孤立的,它必须以基础知识为基础,同时,又要借助相关的手段来练习,还要与相关的方法配合使用,才能在考试中发挥出色的作用。
■ 立足课本,打好基础。(www.zuozong.com)
物理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有众多的概念和规律需要记忆。因此,立足课本是必须的。在高考中物理获得满分的河北省高考理科状元尹鹏说,读书一定要读透,不要只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地翻一翻,也不能对知识进行死记硬背、生吞活剥,要注意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领会:明确各个概念、公式和定律的内涵及外延;对于一组相互关联的概念,要分清主次和比较其相同点和不同点;对一组定律、公式,要搞清楚它们的相互联系和前因后果……
尹鹏认为,一方面要深入把握各个知识点、知识块,一方面还应站在高处,把握整个物理知识体系,从整体上来掌握知识。在他看来,整个物理体系就像一座大厦,内部有和谐、完美的结构,每个知识点都有自己的位置,它们背后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只有学会归纳总结,才能在头脑中建立一个完整而和谐的知识体系。
■ 在习题中提高分析能力。
除了立足课本,打好基础,尹鹏认为还应重视训练物理思维,提高应试能力。为此,适量地做题是必不可少的。尹鹏说,做题要把握两个字:一个“精”,一是“思”。
“精”是对选择题目而言的。如今的物理辅导资料数不胜数,如果选了一本不好的习题资料,埋头做下去,无异于在贫瘠的土地上耕种,是不会有好收成的。选择辅导资料时,最好参考老师或往届学生的建议,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适宜的选择。
“思”是指做题过程中的思考与做题之后的思考。尹鹏特别强调做题后要积极思考,他认为每道题都会对应一个或几个知识点,对应着一种或几种解题方法,解完题后一定要好思考:是否可以换一种思路,换一种解题方法?如果发现自己对某道题所考的知识点或解题方法掌握得不好,应做上记号,同时把这个知识点或解题方法总结到笔记本上,花时间去研究,争取弄懂、弄透。
■ 借助过程图,解析根源的知识。
分析物理知识的过程,离不开追根溯源。怎样追根溯源呢?在高考中物理单科第一名、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的张雅丽同学有一个好办法,那就是借助过程图来追根溯源。张雅丽认为,每一道题都对应着一个物理过程,里面必然存在一个过程图,因此,在分析物理过程的时候,可以画出清晰的过程图,这样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分析问题。张雅丽说,如果平时养成解题的好习惯,每做一道题,第一步就开始画图,那么慢慢地这种做法就会变成一种习惯,就可以增强你的过程分析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