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余梦伦院士:我国火箭运载能力须提升

余梦伦院士:我国火箭运载能力须提升

时间:2023-07-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应该说,如今我国现有运载火箭已具备了‘第二宇宙速度’的能力。”余梦伦表示,但目前能“打”的卫星还不够大。余梦伦认为,火箭运载能力是国际发射市场高度关注的热点之一。余梦伦特别提出,我国目前的运载火箭为一次性使用,造成航天发射成本相对昂贵,因此以降低发射成本为目标,开展运载火箭重复使用技术研究,是运载火箭发展的又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余梦伦院士:我国火箭运载能力须提升

■朱广清

“我国科学家正在探讨并谋划重型运载火箭,预计火箭总重量大约与世界动力最强火箭美国‘土星5号’相当,为3000~4000吨,径直冲击以‘第二宇宙速度’为特征的载人升空飞行。”

2012年2月4日,在中国科技馆讲述《火箭飞行原理》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究员余梦伦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透露了上述消息。

1903年,俄罗斯科学家齐奥尔可夫斯基率先提出火箭理想速度公式,奠定了火箭飞行的理论基础——“第一宇宙速度”为航天器沿地球表面做圆周运动时必须具备的速度,为7.9千米/秒;“第二宇宙速度”为航天器脱离地球引力的速度,为11.2千米/秒;“第三宇宙速度”为航天器飞出太阳系到浩瀚的银河系所需的最小速度,为16.7千米/秒。

突破“第二宇宙速度”,即意味着人类可进入太阳系,借助太空极端条件与环境,从事在地球上无法企及的科学实验,乃至实施重大科学技术工程。(www.zuozong.com)

美国“土星5号”运载火箭曾先后6次成功完成“阿波罗”飞船载人登月任务;1972年用“德尔安”运载火箭发射的太空探测器“先驱者10号”,经过11年长途跋涉,在太阳系行星间一边飞行,一边获取能量,最终具备“第三宇宙速度”,于1983年飞出太阳系,奔向了宇宙深空。

余梦伦告诉记者,有了“第二宇宙速度”,我国就可立项重大科学技术工程,譬如发射火星探测器,在日地拉格朗日点探测太空环境等。

“应该说,如今我国现有运载火箭已具备了‘第二宇宙速度’的能力。”余梦伦表示,但目前能“打”的卫星还不够大。火箭的运载能力还须进一步提升。

余梦伦认为,火箭运载能力是国际发射市场高度关注的热点之一。为此,我国应尽快提升运载火箭的多学科协同优化设计,同时采用系统集成方式研制。由于火箭运载研制涉及发动机、飞行弹道、飞行载荷、发射场区、卫星等,因而相关学科协同优化涉及诸多领域,包括推进、控制以及飞行力学结构力学、空气动力学系统等。

余梦伦特别提出,我国目前的运载火箭为一次性使用,造成航天发射成本相对昂贵,因此以降低发射成本为目标,开展运载火箭重复使用技术研究,是运载火箭发展的又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