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嘉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离婚了,他跟着妈妈一起生活。嘉嘉妈妈整天忙工作,很少参加嘉嘉班里的活动,嘉嘉总是觉得自己没有别人幸福,每当看到其他同学都有父母陪的时候,嘉嘉打心眼儿里难受,他觉得自己的世界就是灰色的,一点阳光都没有。
嘉嘉总是敌视大家,他很少跟同学们在一起玩,总是一个人默默地待着。
有几次上体育课,我找他几次让他跟我们一起玩,可他总是不说话,甩甩手就走了。时间长了,大家都不怎么带他玩了。
可是,如果我们看着他或者说话的时候提起他,他就会以为我们是故意针对他,觉得我们在背后说他的坏话,他就会因此去找老师告状。
老师逐一调查下来,发现我们并没有说他的坏话,也就不再管了。
嘉嘉的心结没打开,他对我们越来越敌视了,他在班里也越来越被孤立了。
悄悄说给男孩听:
你们都想帮助嘉嘉,但是你们都无能为力,他太固执了,他把自己紧紧地封闭起来,让你们根本就走不进他的世界。
他的自我封闭是由过分偏执造成的。具有偏执型人格障碍的青少年,敏感多疑、心胸狭隘,对人过分警觉和嫉妒,常处于戒备和紧张的状态之中。他们会曲解人的中性甚至是善意的动作,进而敌视和藐视;对事情的前后关系不能正确地评价,容易发生病理性嫉妒;自我评价过高,总觉得自己是最主要的,做错事之后拒绝被批评;对挫折和失败过分敏感,而且冲动好斗;经常有一些超价值观念和不安全感,经常感到不愉快。
实际上,偏执型人格障碍更多见于男孩,一般是从幼年发展而来。患有这种性格障碍的人群普遍有以下几个特点:
(1)感觉过于敏感,对别人的侮辱和伤害耿耿于怀。
(2)思想、行为固执死板,敏感多疑、心胸狭窄。
(3)爱嫉妒,对别人获得的成功容易感到不安,妒火中烧。喜欢寻衅争吵,背后说风凉话,或者公开抱怨、指责别人。(www.zuozong.com)
(4)自以为是,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总把失败和责任推给别人,在工作和学习上往往言过其实。
(5)自卑,总是过多、过分地要求别人,但从来不相信别人的动机和愿望,认为别人存心不良。
(6)不能正确、客观地分析形势,习惯从个人的感情出发,主观片面性大。
这样的孩子等将来建立了自己的家庭,也会经常怀疑自己的配偶不忠实。
对于这种偏执型人格障碍的治疗应以心理疗法为主,以克服其多疑敏感、固执、不安全感和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格缺陷。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
(1)认识提高法。由于有偏执性人格障碍的人对别人不信任、敏感多疑,不会接受任何善意的忠告,所以要首先与他们建立信任关系,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交流感情,向他们全面介绍其自身人格障碍的性质、特点、危害性及纠正方法,使其对自己有正确、客观的认识,并自觉自愿产生要求改变自身人格缺陷的愿望。这是进一步进行心理治疗的先决条件。
(2)交友训练法。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地进行交友活动,在交友中学会信任别人,消除不安感。
交友训练的原则和要领是:首先,要真诚相见,以诚交心。即本人必须采取诚心诚意、肝胆相照的态度积极交友,要相信大多数人是友好的、可以信赖的,不应该对朋友,尤其是知心朋友存在偏见和不信任的态度。必须明确交友的目的在于克服自己的偏执心理,寻求友谊和帮助,交流思想感情,消除心理障碍。
其次,交往中要尽力主动给予知心朋友各种帮助。这有助于以心换心,取得对方的信任和巩固友谊。尤其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更应该全力相助,患难中见真情,这样才能取得朋友的信赖。
最后要注意交友的“心理相容原则”,即性格、脾气的相似和一致有助于心理相容,搞好朋友关系。
另外,性别、年龄、职业、文化修养、经济水平、社会地位和兴趣爱好等亦存在“心理相容”的问题。但是最基本的心理相容条件是思想意识和人生价值观的相似和一致,所谓“志同道合”。这是发展合作、巩固友谊的心理基础。
具有偏执型人格障碍的人遇事喜欢走极端,这与其头脑里的非理性观念有关。因此,要改变偏执行为,偏执型人格患者首先必须分析自己的非理性观念。比如“我只相信我自己”“要比他更强”“我要表现得很强”“我不能容忍别人一丝一毫的不忠”等。必须对这些非理性的观念进行改造,除去其中极端、偏激的成分,每当故态复萌时,就应该把改造过的合理化观念默念一遍,以此来阻止自己的偏激行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