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总处参与钞券供应与本票管理

总处参与钞券供应与本票管理

时间:2023-07-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这种形势下,四联总处参与收复区钞券供应与定额本票的管理,制订战后核办投资贴放方针,后方工贷与复工贷款的管理,加强行局专业及业务考核的管理等。经过2个月的三行二局发行定额本票,四联总处决定收紧定额本票的政策。于是1945年11月15日,四联总处理事会第293次会议决定等到运输畅通各地券料供应无缺时各行局应即陆续收回所发行的定额本票。

总处参与钞券供应与本票管理

抗日战争胜利后,经济金融出现新形势。内地资金大量流向沿海,内地工矿业生产减缩,收复区各项生产与交通事业有待恢复;国民党政府回迁南京后,物价波动剧烈,商业高利贷投机,市面利率激升。金融复员的任务非常困难。首先是新的金融机构和复业的金融机构急需钞券的供应。为了避免钞券供应不足,中央银行对钞券接济,并允许各行局为补钞券的不足而发行本票,同时限制商业银行发行本票,来维持战后金融复员的顺利开展。在这种形势下,四联总处参与收复区钞券供应与定额本票的管理,制订战后核办投资贴放方针,后方工贷与复工贷款的管理,加强行局专业及业务考核的管理等。这一部分我们先来讨论收复区钞券供应与定额本票的管理。

首先是钞券供应问题。由于战后通货膨胀情况非常不容乐观,百姓不愿意使用小额钞券。1946年5月23日,四联总处理事会第307次会议报告穗分处电陈以当地发生歧视五元及十元钞券情事,影响市面金融[26]。银行的小券过剩,破钞待兑换。而且保存和看管小额钞券的成本较大,因此1946年12月26日四联总处第333次理事会议上,四联总处与央行共同商定要求各行局及地方银行代兑小额钞券就地销毁,不用辗转运送。但是四联总处普通业务小组委员会认为中央银行所订办法,由代兑行局将行别、券类分别理清,手续过于烦琐。此项券类清理工作,应由附近的中央银行办理。对破旧及小额钞券纸料,并做迅速设法利用,以节物力[27]

小额钞券面额太小,不受民众的欢迎,不少直接就地被销毁。至于大额钞券,收复区金融机构有着较大的需求。金融复员工作任务重大,时间非常紧急。在四联总处的协调之下,从1945年10月10日开始,各行局派工作人员前往南京、上海、北平、天津汉口、广州、青岛、东北、台湾收复区。安排大批工作人员前往收复区行局办理并奉令接收敌伪金融机构。最早是1945年9月7日上海各行局复业主持人员率领第一批工作人员携带钞券和其他办公物品等飞抵上海,积极展开工作。至于派往其他各地人员正在等待政府分配交通工具准备随时出发[28]。整个派往收复区运送钞券和工作人员的过程留下了大量各行局派赶各收复区人数及运送钞券数量报告表。

笔者根据《四联总处会议录》第42、43、44册所刊布的原始档案,经仔细爬梳,统计得1945年10月—1946年1月各行局派往收复区人数及运送钞券数量表,如表4-4所示。

表4-4 1945年10月-1946年1月各行局派往收复区人员及运送钞券数量

资料来源: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四联总处会议录》(42),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24、414、497页;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四联总处会议录》(43),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62、130、213、281、352、468页;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四联总处会议录》(44),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29、276页。1945年10月17日的数据存在差异。在四联总处会议录第42册,第414页是1318255万元,在第497页是1318265万元。相差10万元。而且四行赴津人员飞机失事12人殉职。导致10月10日统计损失数额尚未清楚。(www.zuozong.com)

除了由中央银行接济钞券外,四联总处上海分处准许三行两局发行本票补充钞券的不足。1945年8月30日,四联上海分处在重庆成立,举行第1次会议商量中央银行尽量接济三行两局在收复区所需钞券,并准许三行两局发行本票以补钞券的不足。这一意见报经四联总处之后,由四联总处拟订《京沪区三行两局复业所需钞券之接济与发行定额本票之临时处理办法》,并经1945年9月6日四联总处第283次理事会议修正通过。京沪区开始复业3个月内,三行两局头寸应依照规定全数转存于中央银行,允许三行两局准发行定额本票,面额分1000元、5000元、10000元、50000元4种,总共以200亿元为限;中央银行开业后,尽速举办票据交换,以节省券料[29]。平津区三行两局复业所需钞券的接济比照京沪区办法办理,至发行定额本票面额分1000元、5000元、10000元、50000元4种,共以200亿元为限[30]。此办法为仅在各收复区行局开始复业的3个月内的临时管理办法。

1945年9月20日,四联总处理事会第285次会议规定了关于北京、上海、东北、平津、汉口、广州等区三行两局发行定额本票数额和面额种类比例[31]。如表4-5所示:

表4-5 1945年9月预定三行两局发行定额本票数额和面额种类比例比较

资料来源:《四联总处理事会第285次会议记录》(1945年9月20日),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四联总处会议录》(42),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99页。

经过2个月的三行二局发行定额本票,四联总处决定收紧定额本票的政策。1945年11月8日,四联总处理事会第292次会议提出了收紧定额本票的意见。会议认为:现在市面上券料供应逐渐充裕,中央银行签发定额本票可逐渐紧缩不再增发;东南各省券料供应逐渐畅通,原核定各行签定额本票数额可分期收回不再增发;收复区各行局有无再拨定额本票需要以及原核定数额是否适合实际需要,可分别由各区分处重加考虑[32]。于是1945年11月15日,四联总处理事会第293次会议决定等到运输畅通各地券料供应无缺时各行局应即陆续收回所发行的定额本票。至于限制商业银行开发本票应即期为原则[33]。譬如1945年11月15日,四联总处理事会第293次会议上,汉口各行局照原定办法订印本票,但未经四联总处核准不准发行。应由中央银行即速送现钞50亿元前往汉口接济各行局业务需要[34]

可见在金融复员初期,四联总处配合中央银行进行钞券接济事务,管理发行本票来补充钞券不足的工作。随着券料运输日益充足,金融复员逐渐步入正轨。经过三行二局2个月发行的定额本票,市面上钞券充足。四联总处决定不再增发定额本票,选择收紧定额本票的政策。四联总处利用四联各分支处和四行二局各行支处的全国金融网点的金融格局,在复员初期实现运输接济各地的钞券和指导定额本票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使得金融复员迅速、有序地展开。但是由于四联总处自身职权的有限性和其他机构复员中的强势争夺利益,导致四联总处无法强势去接收收复区的金融机构资产,金融复员活动陷入了政策文本层面修订和流转的文件,实践方面并不高效。仅仅在贷款放款努力响应政府生产事业的政策办理方面有所实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