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解析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所著的散文集,收录了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此散文集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和性格兴趣形成的过程。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生活的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抒发了对往昔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同时也对旧势力、旧文化进行了嘲讽和抨击。
由于是散文集,所以读整本书等同于读10篇散文,分读则识各类人物、悟单篇主题,合读则看整体风格、得思想启迪。
▲学习目标
1.精读小说,熟悉人物,分析人物。
2.学习小说中篇章阅读的方法和策略——归纳主题。
▲学习重难点
学习小说中篇章阅读的方法和策略——分析人物、归纳主题。
▲教学过程
1.结合有效方法阅读《朝花夕拾》中的各篇,圈点勾画出人物描写的句段。把自主阅读时梳理出的散文中“我”这个人物在课堂进行展示。
例如,有一学生写道:童年鲁迅是《五猖会》中那个想到东关看迎神赛会却被父亲叫去背《鉴略》的充满儿童天性且被封建教育思想禁锢的孩子。
(设计意图:通过课外学习任务单对“我”的认识,培养学生阅读圈点勾画的习惯,以及逐步形成通过主线人物贯穿整部书的纵览全篇的阅读观。这一环节也展示了学生自己课外阅读的成果和概括篇章的能力。)
2.竞答展风采,同学各争先。未抢答的同学在位置上填写任务单上《朝花夕拾》中的人物。
(设计意图:通过抢答名著人物,既检验了课外阅读情况,又在趣味中加深了对名著中人物的认识,以人物为起点,为进一步细读做铺垫。)(www.zuozong.com)
3.从《朝花夕拾》的人物中归纳出四种类型,品读人物懂得共性与个性相结合。问题设计如下:整部《朝花夕拾》中,作者塑造了多类人物,主要有这样四类——保姆、恩师、朋友和亲人,根据你的阅读体验,请挑选其中一类中的某个人物来说说你对他(她)的整体印象(可结合事例)。(60字以内)
例如,有一学生这样写道:我选恩师(类别),他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寿镜吾老先生,他是“我”的启蒙老师,虽然没有回答“我”所问的”怪哉”为何物,扼制了儿童探求自然知识的天性,但他的方正、严厉也是那个时代私塾先生的代表,在他的三味书屋“我”学到了守时的道理。
(设计意图:学生对名著中人物的独特见解是个性化阅读的真实体现,从初识人物再到结合自身理解恰当地评价人物,这也是初中生阅读的终极目标。)
4.分组迅速浏览《朝花夕拾》其中一篇,归纳填写出它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组员们群策群力,组长整合把关,5分钟后到讲台上实物投影,展示本组的归纳概括水平。
例如,有一组对《琐记》的概括:回忆了表面对孩子好,实际暗中使坏的衍太太,她是一个自私自利、坏心眼的妇人,后来“我”去南京的矿务铁路学堂和江南水师学堂求学,这里却存在种种弊端,后来“我”去日本求学。从中讽刺了衍太太这种人,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也表现了“我”探求知识的愿望。
(设计意图:学生分享彼此的归纳概括成果,增强了自己的概括能力,也使大家对名著内容得以巩固,学生概括虽然语言朴实,但稍加整理,任务单也就成为他们自己的复习资料了。)
5.读是为写做铺垫,写是多读的必然归宿。在美美地读过鲁迅的往事之后,文中的人物在脑海中久久挥之不去,那就拿起笔,在课后去写一写自己身边的人。问题设计如下——课后练笔:
以《朝花夕拾》中的人物写法为范例,写写现实生活中你观察到的人物的生活片段,比如模仿百草园中鲁迅的童年,写写你在哪里(你家后院或外婆家)度过的童年;又如模仿长妈妈买《山海经》,写写你身边的清洁工、保安等普通人所做的事;再如模仿衍太太刻画你的一位邻居等。(200字以上)
(设计意图:读写结合从来就是语文的学习要义,把名著读来的人物感受、写法迁移到自己生活中的人物,原本也是初中生能做的一件事——模仿。)
板书设计:
(执教 章凤)
▲人物名片
章凤,绍兴市越城区皋埠中学语文一级教师,担任皋埠中学语文教研组长。论文《初中语文课堂后五分钟的增值策略研究》获浙江省初中语文教学论文评比三等奖,《绿色国学拓展课程方案》获市二等奖,于省级刊物中发表论文。多次指导学生在省级、市级比赛中获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