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古代铜镜的制作与多样式样化

中国古代铜镜的制作与多样式样化

时间:2023-07-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古代在清朝以前都是用铜作镜子。战国以后,铜镜制造量大增,图案纹饰也更丰富多彩,西汉时,开始在镜上铸铭文。浮雕技法的运用,使铜镜制作更加精巧。到了唐代,铜镜开始有了八角、八弧、四方委角、海棠花、菱花等多种式样,所以,镜子也有“菱花”之称。在众多的铜镜中,有一种最为奇特的镜子,就是透光镜。

中国古代铜镜的制作与多样式样化

中国古代在清朝以前都是用铜作镜子。最初的叫“铜鉴”,是用青铜大盆盛水照影。到了商代,人们发现青铜器抛光后也能照出人影,于是开始磨制青铜镜子。1976年,在河南安阳殷墟墓中出土了四面圆形铜镜,有大、中、小三种,正面磨光,背面有纹饰图案,并铸有环纽,便于手拿。战国以后,铜镜制造量大增,图案纹饰也更丰富多彩,西汉时,开始在镜上铸铭文。规矩镜是这一时期铜镜的代表作,镜背内圈刻着十二地支的铭文,外圈刻着象征天宇的规矩纹,中间插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等纹。图案非常精美,转动镜子能给人一种旋转、奔腾的感觉。汉代以后,对铜镜的纹饰越来越讲究,由禽兽纹逐渐演变到人物图像。浮雕技法的运用,使铜镜制作更加精巧。

到了唐代,铜镜开始有了八角、八弧、四方委角、海棠花、菱花等多种式样,所以,镜子也有“菱花”之称。宋代,镜子被摆到家具上,人们更多的注意到镜子的形状而不注重镜背的图案。这时的镜子被称作“照子”。

在众多的铜镜中,有一种最为奇特的镜子,就是透光镜。透光镜是汉代中期制造的,正面微微凸起,光亮照人,当一束强光照在上面反射到墙面上,墙上会映出镜背的纹饰图案,铜镜竟像玻璃一样也能透过光线。(www.zuozong.com)

摘自《新奇小百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