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河南省南阳县石桥镇西,有一东汉时期的古墓。墓冢周围砖砌甬通,并有围墙,苍柏凝翠,花木吐香。这座古墓,就是曾经制造出世界第一架自动天文仪和探测地震仪的天文学家张衡的墓地。
张衡,字平子,出身于名门大族。他自幼养成了好学习,爱思索的习惯。19岁时,已经写得一手好词赋,但他从不骄傲自满,仍然孜孜不倦地追求学问。汉安帝的时候,朝廷要各地推荐人才。张衡当上了掌管天文、历法、史记的太史令。
张衡担任太史令的时候,年富力强,勤于研究,敢于作为,很快就创造出“新浑天说“。他认为天大地小,天形体浑浑,是圆的,无限地、不停地按照一定规律运转的。月光是太阳光照在月亮上的反射。根据这一学说,他制成了世界上第一架自动天文仪器——水运浑天仪。浑天仪的主体是个空心大铜球,球面上刻布着满天星宿。天球外绕有好几个铜圈,它们分别代表地平、赤道、黄道等。张衡还制造了一组滴漏壶,依据古代计时器的铜壶滴漏原理,用水力使天球的转动与地球自转的速度恰好相等。有了这架仪器,坐在屋中就可以看到星空的变化了,后代天文学家根据张衡水运浑天仪的原理,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天文钟。
张衡所生活的年代,正是中国大地上地震频繁的岁月。
张衡认为科学技术应该“佐国理民”,为国家和人民服务。他又下功夫研究,制成了一架探测地震的仪器——地动仪。(www.zuozong.com)
地动仪的形状像一个大酒坛,圆径8尺,用精铜铸成。外周刻铸着八条龙,龙头向八个方向伸着。每条龙的嘴里含了一颗小铜球;龙头下面,蹲了一个铜制的蛤蟆,对准龙嘴张着嘴。哪个方向发生了地震,那个方向的龙嘴就会自动张开来,把铜球吐出。铜球正好掉在蛤蟆的嘴里,“当”的一声,发出响亮的声音,给人报告地震的方向,以便人们及时抢救,减少损失。
公元138年2月的一天,地动仪西边的一条龙嘴里的珠子掉了下来。张衡报告后,大家没有地动的感觉,有些别有用心的人乘机攻击他。可是过了几天,西部却传来报告说,在离洛阳一千里的金城、陇西一带发生了大地震,有的地方连山都被震塌了。这一回,人们才相信了张衡的地动仪真的管用。
张衡的科学成就是伟大的。他制成的浑天仪举世无双,已接近现代水平。他制成的地动仪,是世界第一架地震仪,1,700年后,欧洲人才用与张衡大致相同的原理,发明了地震仪。可是张衡并没有得到重用,最终被赶出京城,到外地去做官,61岁那年,死在做官的河南郡(今河北省献县东南),安葬在家乡河南南阳县石桥镇。
摘自《中国上下五千年博览》(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