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揭示八股文的本质及其现代含义

揭示八股文的本质及其现代含义

时间:2023-07-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八股文是明清科举考试所采用的一种专门文体,又叫制艺、制义、时艺、时文、八比文等。它要求文章必须有四段对偶排比的文字,总共包括八股,所以称八股文,“股”或“比”,都是对偶的意思。八股文滥觞于北宋。但有的考生不自觉地运用排比笔法,写成与八股文类似的文章。八股文虽有大量排偶,却不是骈体文,不用四六句式,不求押韵,不事藻饰。因为这个缘故,现在“八股文”也用来指称那些空洞死板的文章、讲演等。

揭示八股文的本质及其现代含义

八股文明清科举考试所采用的一种专门文体,又叫制艺、制义、时艺、时文(相对于古文而言)、八比文等。它要求文章必须有四段对偶排比的文字,总共包括八股,所以称八股文,“股”或“比”,都是对偶的意思。

八股文滥觞于北宋。王安石变法,认为唐代以诗赋取士,浮华不切实用,于是并多科为进士一科,一律考试经义,文体并无规格,不一一要求对仗排偶。但有的考生不自觉地运用排比笔法,写成与八股文类似的文章。元代科举考试,基本沿袭宋代。明代洪武元年(1368),记开科举,对制度、文体都有了明确要求。不过写法或偶或散,初无定规。成化年间广经王鏊、谢迁、章懋等人提倡,八股文更为兴盛,并逐渐形成比较严格的程式。此后,一直沿用下来,由明前期而泛滥整个清代,直到戊戌变法后,才随着科举制度的停止而废除。

八股文的基本特点是:题目一律采用《五经》、《四书》中的原文;内容必须以程朱学派的注释为准;体裁结构有一套固定的格式,全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大结等部分组成;字数也有限制——明初制乡试、会试,用《五经》义一道,500字。《四书》义一道,300字。清康熙时要求550字,乾隆以后一律以700字为准。书写亦有格式。(www.zuozong.com)

八股文虽有大量排偶,却不是骈体文,不用四六句式,不求押韵,不事藻饰。通常禁用类似诗赋中的形容写夸张华丽词语。虽然属于议论文,都不许引证古史,不许巧设比喻,严重束缚思想感情,文章寡淡无味。因为这个缘故,现在“八股文”也用来指称那些空洞死板的文章、讲演等。

摘自《名流掌故集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