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国的两部明清大典:《永乐大典》和《古今图书集成》

我国的两部明清大典:《永乐大典》和《古今图书集成》

时间:2023-07-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永乐大典》和《古今图书集成》是我国明代和清代编纂的两部规模宏大的类书。是我国最大的类书,也是世界上到今天为止最大的百科全书。明朝灭亡的时候,正本被一场大火烧毁;存在翰林院的副本,在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的时候,一部分被联军抢走,转卖到英、法、美、日等国家,大部分被大火烧成灰烬。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永乐大典》的收集工作,先后把散失在民间和国外的九十册零本收归国有,珍藏在北京图书馆内。

我国的两部明清大典:《永乐大典》和《古今图书集成》

《永乐大典》和《古今图书集成》是我国明代和清代编纂的两部规模宏大的类书。所谓类书,就是把为数众多的群书,按照内容加以分类编排,以便读者查阅的一种工具书。

《永乐大典》是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开始编的,明成祖朱棣派翰林学士解缙等人编辑的,最初的书名叫《文献大成》。朱棣看完后,嫌内容简略,又命重修,并定名为《永乐大典》。编辑这部书前后,共用了六年的时间,有三千人参加编辑、校对、书写和圈点。这部书收集了各类图书七八千种,包括经、史、子、集、释藏、道经、戏剧、平话、医药、工技、农艺等门类,共有两万二千八百七十七卷,外加凡例和目录六十卷,分装成一万一千零九十五册。是我国最大的类书,也是世界上到今天为止最大的百科全书

《永乐大典》的正本,最早收藏在南京文渊阁。永乐十九年(公元1421年)运到北京,先藏在皇宫的文楼内,后来文楼失火,又转藏在文渊阁里。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明世宗又叫人摹写了一部副本,保存在皇宫外的皇史緀,到了清代,移到翰林院保存。明朝灭亡的时候,正本被一场大火烧毁;存在翰林院的副本,在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的时候,一部分被联军抢走,转卖到英、法、美、日等国家,大部分被大火烧成灰烬。到清朝末年,《永乐大典》只残存六十四册了。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永乐大典》的收集工作,先后把散失在民间和国外的九十册零本收归国有,珍藏在北京图书馆内。1959年建国十周年前夕,中华书局根据北京图书馆保存的原本和复制本七百一十四卷,以及从国内外借到的原副本十六卷,缩小影印出版了《永乐大典》七百三十卷,分订为二百零二册,并按原样大小复制了一册。《永乐大典》这部几经浩劫的百科全书,又获得了新生。(www.zuozong.com)

《古今图书集成》是清康熙时陈梦雷等人所纂,清世宗胤祯继位后,又命蒋廷锡等人重新修辑,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用铜活字排印,只印了六十四部,全书一万册。它是一部规模仅次于《永乐大典》的类书。《古今图书集成》的原本现在分别藏在北京图书馆、故宫博物院等处,还有石印本、铅印本、影印本等各种复制本,各地大型图书馆都可以见到。

《永乐大典》与《古今图书集成》是我国古代文化高度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它不仅为我国,而且也为世界文化宝库增添了珍贵的财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