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生发展理论对高校学生工作的启示

学生发展理论对高校学生工作的启示

时间:2023-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将学生发展和钻石理论有机结合,探讨学生工作的新思路与新模式,从而促进学生工作的不断完善和进步。学生发展理论的产生、发展和应用是专业组织、高校本身、研究人员和管理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我国,虽然有多种指导思想,但直至目前都尚未出现类似“学生发展”的完整理论,这也成为我国高校学生工作的一个缺憾。

学生发展理论对高校学生工作的启示

学生发展理论对高校学生工作的启示

■王 璐 朱 蓓

本文主要讨论在国际上广泛受到关注的学生发展理论,探讨了该理论与我国学生工作之间的关系,分析了该理论对当前我国高校学生工作的借鉴意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将学生发展和钻石理论有机结合,探讨学生工作的新思路与新模式,从而促进学生工作的不断完善和进步。

一、概述

党中央强调要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研究工作,以此推动我国学生工作向前发展。因此现阶段我国高校教育中面临着如何进一步改进大学生思政教育方法的重要任务。当前高校的学生工作大多仍依赖于工作经验,工作中缺乏系统的理论体系指导,很多方面的工作方法值得改进。部分学者20世纪90年代开始意识到该问题,并开始着手理论探讨和方法研究。

高等教育在西方国家的历史相对更为悠久,其教育理论和方法也趋于成熟,某些好的经验值得我国高校借鉴和参考。目前,学生发展(Student Development)理论是国际上为培养全面的人才所提出的一个完整体系,涵盖了全方位的培养方法。该理论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关注,有必要分析其对我国教育的借鉴意义。

本文在此基础上,结合目前学生工作现状,探索大学生的思想发展趋势,发展具有前瞻性可用于参照的学生工作体系以指导日常工作,厘清学生发展理论形成机制与我国当前教育的内在关联,进而讨论钻石形波特体系与学生发展理论的关系,以指导当前学生工作,从而推动工作效能的进一步完善。

二、高校学生工作模式探索

(一)学生发展理论

实现学生心智和品行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在美国高校的教育历史上一直占有重要地位。20世纪早期,新的学生教育和管理方式出现,当代学生发展理论才应运而生。Sanford认为,发展是一种积极成长的过程,此中个人可融入群体,参与各种活动,获得各种经验。学者Rodgers将学生发展定义为“学生在高等教育机构中,不断成长进步,各方面能力得到提升的方式”,因此学生发展是一种指导学生事务的开展,并提供理论依据的哲学观点。教育家Miller和Pince则认为,“学生发展是人的发展概念在高等教育中的具体应用,每个处在发展阶段的人面临着完成不断增加的发展任务,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可见学生发展正是个人发展在高等教育中的延伸概念。

学生发展理论经历了从一元到多元发展的不断成熟与完善的过程。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学生发展研究人员试图寻求学生发展的普遍规律,以求得到具有普遍性的规律和结论;70年代是一个注重研究学生发展某些侧面的年代;学生发展的各方面在80年代形成了专门化的研究趋势。随着研究的开展,研究人员逐步将学生发展归结为社会心理学理论、认知结构理论、类型学理论、人与环境理论,它们主要用于系统阐述4个方面的问题:①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和人际关系;②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知能力;③不同类型学生固有特征的差异;④大学环境对学生成长的影响。其中,社会心理学研究方面的代表人物是Ericsson和Chickering,认知方面的研究代表是Perry和Kolberg,类型学方面的研究代表人物是Holland、Briggs和Kolb等人,而人与环境方面的研究代表则是Moos、Pace和Banning等人。

在众多研究理论中,七向量发展理论应用最为广泛,并得到了大量研究者的支持。Chickering在《Education and Identity》一书中,提出了学生发展的7个方面的内容:①学习能力,包括学生的智能、体能等方面的发展;②情感控制能力,即对于个人理智的判断和控制能力;③自治能力,即个人在生活上的独立自助能力;④个性确立的能力,确定正确的自我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⑤人际关系能力,与他人建立合理的人际关系;⑥目标认知能力,对生活中的目标的感知及对职业、生活方式的计划即判断能力;⑦整合能力,确立一致的、有效的个人信仰,以及社会责任感和个人责任感。

(二)学生发展与我国国情分析

美国的“学生发展”理论由来已久,且已成为该国高校学生工作的核心思想之一。从1937年的《学生人事宣言》到1996年的《学生学习是当务之急》再三重申“学生发展”。统计结果表明,从1997年到2006年间,美国讨论“学生发展”问题的文章达五百多篇,可见学生发展理论已成为美国高校培养人才最重要的指南。学生发展理论的产生、发展和应用是专业组织、高校本身、研究人员和管理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它的价值在于对实践的指导,便于学生管理工作者理解学生发展所面临的成长问题,进而有目的的规划和设计培养方案。

在我国,虽然有多种指导思想,但直至目前都尚未出现类似“学生发展”的完整理论,这也成为我国高校学生工作的一个缺憾。我国高校的学生工作是从政治思想工作转变而来的,将学生工作看做是管理的过程,倾向于规范和约束的建立。这种基于管理和约束的教育方式有一定的优势所在,学生在规定的准则范围内,能更快地明确个人行动的界限,学校管理工作在纪律方面较西方国家要强;另外因教育形式和教育时间的保证,学生在智力教育上也有更多的收获,在国内外的对比中,我国学生所接受的知识教育远多于国外同龄学生。但我们也必须看到,这种以基于管理的学生工作,仅仅是学生事务的一部分,无法促进学生全方位综合发展。换言之,学生工作的重点在防患未然,却并未从根本有效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

然而,学生发展理论的产生背景是美国高校复杂化体系下的产物,是从美国高校一百多年来的积淀中总结出来的,具有其独特的文化和思想背景。如果将这样的理论用于我国高校,无疑是不合适的,也是有违我国的一些教育工作思想的。它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却不可照搬到我国的教育体制中。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将中国的实际国情和学生发展理论相融合,在马列主义、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理论为基础的指导下,结合我们多年在学生工作中的得失经验教训,去其糟粕而取其精华。

(三)学生发展和钻石形工作机制

当代最伟大的商业思想家,被誉为“竞争战略之父”的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教授曾在其名著《国家竞争机制》中提出描述具有实用价值的战略机制,即钻石型体系。该理论分析将经营管理方式归结为战略管理问题,该研究模型和分析框架的提出带来了深远的意义:大到国家战略、小至工作管理均利用波特的钻石形机制加以分析。反观高校学生工作,同样是一种管理的具体实现。(www.zuozong.com)

img4

图1 学生工作中的钻石形波特管理机制

全方位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是高校学生工作的终极目标,而这正是学生发展理论所阐述的内容。如果将学生比喻为高校教育的产出,则高校教育必然可用钻石形的波特机制进行描述。结合两者不难发现,高校学生工作的机制可建立在学生发展理论之上,将学生发展理论的七向量归结为学习能力的教育培养、情感控制能力的教育、人际关系能力的培养、目标认知能力的培养四种学生工作模块,辅以社会因素与教育环境,形成钻石形学生工作体系,其关系如图1所示。分析各模块之间的关系,最终可将波特理论发展为适合高校学生工作的有效机制,促进学生工作进一步向前发展。

三、结束语

学生发展是一个广泛的理论系统,在世界范围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文讨论了学生发展理论的基本思想,分析了我国教育方式与西方学生发展理论的不同,在此基础上结合钻石形波特体系与学生发展理论,探讨学生工作的新思路。通过上述分析,可有效促进学生工作的不断完善和进步。

参考文献

[1]Margaret J Barr,M Lee Upcraft.New Futures for Student Affairs[J].Jossey-BassPublishers,1990.

[2]黄福涛.外国高等教育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3]Nancy J Evans,Deanna S Forney.Student development in college:theory,research,and practice[M].San Francisco:Jossey-Bass,1998.

[4]W Chickering,L Reisser.Education and identity[M].San Francisco:Jossey-Bass,1993.

[5]马健生,滕珺.美国高校学生事务发展的最新趋势及其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8(2).

[6]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李明轩,邱如关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本文作者:王 璐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辅导员   

     朱 蓓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党总支副书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