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迎新赏银杏,新年新气息

迎新赏银杏,新年新气息

时间:2023-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犹记得12月初,当四明山的银杏日渐萧瑟时,单位大院的银杏从各个角落的常绿树木中冒出来,树树金黄,刷新着一片片绿意。这众多环肥燕瘦的银杏树中,我最爱南门出口那一棵。这棵银杏美得不可方物!譬如此时的银杏,虽也是“空手”站着,但这不过是它天长地久的一瞬罢了。银杏是一种有故事的树。村头有棵银杏树,枝条如枯死一般。相比于银杏,人的一生何其短暂。每年赏罢银杏,便意味着新一年的临近。

迎新赏银杏,新年新气息

人生在世,我们每一天都浸在时间的温水里,煮着煮着,又是一年。

进入12月,辞旧迎新的各种心绪便如随风飘落的黄叶,一天天堆积起来,轻盈而厚重。毕竟,那飘落的,何止是叶,那是一年的朝朝暮暮呀。

犹记得12月初,当四明山的银杏(Ginkgo biloba)日渐萧瑟时,单位大院的银杏从各个角落的常绿树木中冒出来,树树金黄,刷新着一片片绿意。

这众多环肥燕瘦的银杏树中,我最爱南门出口那一棵。它的主干并不特别高大粗壮,但枝繁叶茂、树形优美。自它从黄绿色渐变成金黄色,我每天中午都要去看看,仿佛只有这样,方不负银杏这一季的美好。

9日至13日,节气已至大雪,宁波暖阳高照,将寒未寒。这棵银杏美得不可方物!阳光为它镀上温柔的金,天空为它配上辽远的蓝。每一片叶子,都熠熠生辉;每一次凝视,都令人沉醉。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除了朱颜,除了花,同样留不住的,还有叶。西风一天紧似一天,催促着叶与树作最后的别离。从高楼的窗户望下去,如茵的绿草上,渐渐铺上了一地碎金。与无患子、朴树等相比,银杏从通体金黄到叶落殆尽,如摧枯拉朽般,时间更短,态度更干脆。16日,树上的叶子已经很稀少了,再一两日,便完全“清零”了。

当银杏繁华褪尽,黑褐色的树干和枝丫突然之间全无遮挡,看起来好像不知所措又无可奈何。冬至前一天,读丰子恺的《梧桐树》,见他描写梧桐叶落的光景:“这几天它们空手站在我的窗前,好像曾经娶妻生子而家破人亡了的光棍,样子怪可怜的!”心下暗暗称奇,觉得真是写尽了落叶乔木的变迁。

只是,树有重盛日,人无再少年。譬如此时的银杏,虽也是“空手”站着,但这不过是它天长地久的一瞬罢了。据《中国植物志》记载,银杏为中生代孑遗的稀有树种,系我国特产,仅浙江天目山有野生状态的树木,其余均为栽培。和银杏同纲的其他植物皆已灭绝,唯有它,穿越远古的雨雾云霞,依旧和我们站在一起。(www.zuozong.com)

银杏是一种有故事的树。李时珍本草纲目》曰:“原生江南,叶似鸭掌,因名鸭脚。宋初始入贡,改呼银杏,因其形似小杏而核色白也。今名白果。”银杏见证了地球波澜壮阔的发展史,也见证过人间芸芸众生的喜怒哀乐。它可以无比宏大,也可以精微动人。

北宋欧阳修和梅尧臣是相知相惜的诗友。据载,欧阳修在汴京为官时,梅曾在安徽宣城老家后园采得百颗银杏核,托人送给欧阳修。银杏核仁“熟食温肺益气,定喘嗽”“生食降痰”,但其果肉味臭、有毒,去肉取核颇不易。梅尧臣之雅意,可见一斑。欧阳修深为感动,赋诗致谢:“鹅毛赠千里,所重以其人。鸭脚虽百个,得之诚可珍。”

银杏曾以它独特的精神激励过我。20世纪90年代,朋友联络主要靠书信。那些与我青春做伴的好友,那些承载着对未来憧憬的信件,既温暖又催人奋进。记得大三时,在老家偏远乡镇工作的好友来信,聊及银杏的故事。3月初,他去乡里最高峰上的一个小村落走访。那大概是全县居住环境最恶劣、生存条件最艰苦的地方,当时还有几十人住着。村头有棵银杏树,枝条如枯死一般。他折下一段带回乡里,清供在书桌上。令他感动的是,一个多月后,“枯枝”长出了五个饱满的绿芽,后来又长成了嫩绿的叶子。

彼时他是乡团委书记,繁忙的工作之余正备战本科自考。他说自己在思考:将来能做些什么,能为后人留下些什么,自己的价值有多大。我被银杏和好友所感染,以此为题材,人生中第一次在报纸上发表了散文《如你在远方》。好友初心未改,如今已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基层干部。

相比于银杏,人的一生何其短暂。每年赏罢银杏,便意味着新一年的临近。岁月更迭,总有惆怅,亦有期待。

未来的日子,且追随陶渊明的豁达吧: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