苋科青葙属鸡冠花(Celosia cristata),是一种伴人花。几乎有村落的地方,不论南北,无论西东,到处可见单株或成片的鸡冠花。
自打记事起,这种俯视如云、侧观如扇、手感如天鹅绒的奇特花朵,似乎就在村落的房前屋后存在了。奶奶家大门口的屋檐下,有几株顽强的鸡冠花,它们旁边的野花野草,早被觅食的土鸡们啃啄抓挠得干干净净,但这几株鸡冠花在秋光之中摇曳了一年又一年。
鸡冠花如同凤仙花、紫茉莉等,也是一种“命贱”的花,它们不择地而生,亦不需特别打理,仅通过自播繁殖,不出几年就能扩展成片。不过,熟悉的地方没风景。这恍如村子一部分的鸡冠花,虽然认识了几十年,却没有细细观察过它的细节。
2018年8月下旬的上海植物园之行,再次邂逅这些童年的老朋友,才意识到那鸡冠模样的部分并不是“花”,只是花序轴顶部的“变态”而已。它们真正的花,在鸡冠下部,细如蓼花,密密布满花序轴两面,有蚂蚁在其间爬来爬去,蜂蝶在“紫云”间翩翩起舞。
清人陈淏子在《花镜》里说:“鸡冠似花非花,开最耐久,经霜始蔫。”不过,《中国植物志》却语焉不详,其记载是:“花多数,极密生,成扁平肉质鸡冠状、卷冠状或羽毛状的穗状花序”,并未明确指出顶端那鸡冠状的并不是它们的花。
花序轴膨大变态而形成的“鸡冠”,形大而色艳,弥补了鸡冠花花小香淡的不足,是吸引各路传粉者的利器,是植物在长期演化过程中形成的生存智慧。推而广之,同属植物青葙的花序轴顶部,有一抹紫色的尾巴尖,主要作用也是通过鲜艳的色彩来吸引蜂蝶。
鸡冠花是一种极乡土的花,也是一种雅俗共赏之花,不仅村人们喜爱,诗人们对于鸡冠花,亦从不吝惜溢美之词。
“一枝秾艳对秋光,露滴风摇倚砌傍。晓景乍看何处似,谢家新染紫罗裳。”唐诗人罗邺对鸡冠花高贵的紫色赞赏有加。“花蕊成冠巧学鸡,刻雕谁谓染胭脂。晓来得雨犹鲜好,却似昂然欲斗时。”两宋之际抗金名臣李纲的这首鸡冠花,何尝不是其战斗精神的夫子自道呢?而北宋诗人赵企的《鸡冠花》最有趣:“秋光及物眼犹迷,着叶婆娑拟碧鸡。精彩十分佯欲动,五更只欠一声啼。”不但想象奇特,而且把鸡冠花的精气神描写得活灵活现,真正好诗!
鸡冠花最常见的颜色是紫红色。陈淏子《花镜》曰:“有红、紫、黄、白、豆绿五色,又有鸳鸯二色者,又紫、白、粉三色者,皆宛如鸡冠之状。”明人吴彦匡《花史》记载了一则该朝翰林学士解缙与白鸡冠花的趣事:“解缙尝侍上侧,上命赋鸡冠花诗。缙曰:‘鸡冠本是胭脂染’,上忽从袖中出白鸡冠,云是白者,缙应声曰:‘今日如何浅淡妆。只为五更贪报晓,至今戴却满头霜。’”看来,明成祖是存心想捉弄一下解缙,不过这难不倒机敏的解缙,反而成为其大展捷才的一次良机。(www.zuozong.com)
以“鸡冠”名此花,应该说是极贴切的。然而李渔在《闲情偶寄》中却有不同意见,他说:“花之肖形者尽多,如绣球、玉簪、金钱、蝴蝶、剪春罗之属,皆能酷似,然皆尘世中物也;能肖天上之形者,独有鸡冠花一种。”他认为鸡冠花“就上观之,俨然庆云一朵”,而当时的命名者,居然舍天上极美之物,而搜索人间,实属不应当,并且认为“鸡冠虽肖,然而贱视花容矣,请易其字”。他的建议是名之“一朵云”。“此花有红、紫、黄、白四色,红者为‘红云’,紫者为‘紫云’,黄者为‘黄云’,白者为‘白云’。又有一种五色者,即名为‘五色云’。以上数者,较之‘鸡冠’,谁荣谁辱?花如有知,必将德我。”
杜牧《泊秦淮》有“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那么,“后庭花”到底是啥花呢?两宋时人普遍认为是一种矮鸡冠花。
北宋苏辙《寓居六咏》有一首专咏鸡冠花:“大鸡如人立,小鸡三寸长。造物均付予,危冠两昂藏。出栏风易倒,依草枯不僵。后庭花草盛,怜汝计兴亡。”其诗后自注云:“或言矮鸡冠即玉树后庭花。”南宋杨万里《宿花斜桥见鸡冠花二首》亦有此说:“陈仓金碧夜双斜,一只今栖纪渻家。别有飞来矮人国,化成玉树后庭花。”南宋王灼所著的词曲评论笔记《碧鸡漫志》亦有专条记载:“吴蜀鸡冠花有一种小者,高不过五六寸。或红,或浅红,或白,或浅白,世目曰后庭花。”
不过也有人提出不同意见。《御定佩文斋广群芳谱》卷第五十二摘录了《花木考》一书的观点:“苏黄门咏鸡冠花诗‘后庭花草盛,怜汝系兴亡’。世遂以鸡冠为玉树后庭花,不知世说诸书有‘蒹葭倚玉树’语,杜少陵《饮中八仙歌》复有‘皎如玉树临风前’之句,玉树一种,断非草本,或又谓《花经》所载,别有后庭,岂花名后庭,而以玉树嘉之耶,且宋、元以来,或以为山矾,或以为玚花,杨用修、王敬美复以为丁香、栀子,鸡冠之说,何可尽信也。”
细读此段评论,反驳似乎不是特别有力,作者反对的是玉树和后庭花混在一起的观点,无法否定苏辙之说。小山以为,鸡冠花本来就是庭前庭后常见之花,名之为后庭花实无不妥。鸡冠花形态有多种,典型的鸡冠花之外,还有一种现代园林普遍运用的凤尾鸡冠花,植株矮小,花形如燃烧的火焰,黄、红诸色居多,如果是白色的凤尾鸡冠,可不就是“玉树”吗?
当然也有人认为后庭花是臭梧桐,即植物志之海州常山。清人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曰:“臭梧桐者,吴地野产,花色淡,无植之者,淮扬间成大树,花微红者,缙神家植之中庭,或云后庭花也。”《中国植物志》所记海州常山别名之中,后庭花亦赫然在列。此之后庭花,是否就是陈后主之玉树后庭花,或者普通庭前庭后之花,亦无法证实。
后庭花到底是什么,并不是特别重要。只要我们读唐诗之时,能将虚无缥缈的后庭花落到一种实物之上就行。至于是落在鸡冠花之上,还是臭梧桐之上,那就悉听尊便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