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底,成都出差。返程之前,还有一两个小时,浪费可惜,听从花友小美的建议,顺道去川大华西医学院药用植物园逛逛。
植物园位于华西坝的原华西医科大学。此间建筑多为1910年成立的教会学校华西协合大学(West China Union University)之遗存,中西合璧,古色古香,校园内树木参天,典雅宁静。在学校标志性建筑钟楼附近,有一片粉花碧叶的荷塘,塘边有一排高大的银杏树,枝叶低垂,仿佛在和荷花轻语。荷塘南边有一排紫藤长廊,廊下很多老人带着孩子在乘凉、小憩、嬉戏,场面非常温馨。
就在这片长廊的外侧,忽然看到一片使君子(Quisqualis indica)。它们有着细长花筒的簇簇白花、粉花、红花,错落有致地点缀在绿叶之间,在少花的夏日,特别引人注目。凑近一嗅,还有一股淡淡的幽香。此花在宁波也有生长,第一次遇见是在慈溪的大桥生态农庄,再见此君则在天宫庄园的温室植物园里,都是高高悬挂于高架之上或大棚之顶。这次能如此近距离观赏,倒也是赏心乐事一件。
在嵇含的《南方草木状》里,使君子又名留求子,为使君子科使君子属科属长。《本草纲目》记载:“俗传始因潘州郭使君疗小儿,多是独用此物,后来医家因号为使君子也。”
有人见到“使君”二字,立马想到爱哭的刘使君玄德公,还杜撰其子阿斗因误食此物而病愈的故事,刘备到四川很快称帝,再用“使君”之号不是贬低他吗?故为无稽之说也。此处“使君”就是郭医生的大名也未可知。另外,“潘州”到底在什么地方,也有争议,一说是四川松潘,另一说为广东高州。查了一下四川松潘,在今阿坝州,海拔1080至5588米之间,使君子喜高温多湿气候,不耐寒,不耐干旱,在这样海拔高、温差大的地方,估计生长不会那么好;而高州所在的茂名,正是使君子的主产地之一。
使君子治疗小儿部分疾病,具有特效。据《本草纲目》记载:“凡杀虫药多是苦辛,惟使君子、榧子甘而杀虫,亦异也。凡大人、小儿有虫病,但每月上旬侵晨空腹食使君子仁数枚,或以壳煎汤咽下,次日虫皆死而出也……此物味甘气温,既能杀虫,又益脾胃,所以能敛虚热而止泻痢,为小儿诸病要药。”
味甘而杀虫益脾胃,是使君子最为人所称道之处。有过育儿经验的人都知道,给小孩喂药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传说中,郭使君发现此物之药效,就是在炒制干燥过程中,其孙循香而来,吵着要吃,偶然发现了驱虫之奇效。
记得我们小时候吃的驱虫良药是宝塔糖,查了一下成分,并没有使君子,其主要成分是山道年蒿,《中国植物志》中的名字是蛔蒿(Seriphidium cinum),其主产地在西北、华北和东北等地。不知什么时候起,蛔蒿渐渐替代使君子而一统天下。(www.zuozong.com)
使君子不仅是小儿良药,更是藤本美花,而且是一种会自动变色的神奇美花。使君子含苞之时,花筒细长,顶上小苞白中透绿,颇类丁香。使君子开花的时间段,和野茉莉接近,大致在黄昏天黑之后,花初开时白色,至第二天淡粉色,至第三天则深红矣,三天之内三种颜色,一簇之间红白间杂,十分神奇。
细细观察还会发现另一个神奇变化,花朵在不同阶段,朝向也不一样。花苞及初开之白花,一般坚挺朝上,而颜色变为淡粉之时,则慢慢往下倾斜,至花色变为深红时,则悬挂如垂丝海棠了。
植物的结构和形态,都是它们在漫长进化过程之中演化而成的,无一不体现出它们的生存智慧。使君子为什么要费那么大力气改变颜色和朝向呢?说到底,还是为了传粉和繁殖,花朵上大多数的奇特变化,十之八九与这个主题相关。
使君子初开之花为白色,且开花在夜间,主要是为了适应夜行性传粉者蛾子而发生的改变。在夜间,一般深色花,早已和浓浓夜色融为一体,没法让蛾子“看见”,而白色反光最明显,便于蛾子“看见”花朵并造访,这种颜色的区分,十分有利于提升传粉准确率,节省双方时间。
变色之原理,在于花青素。花青素和阳光有密切关系,夜晚开花,白色保持时间可以久一点,等太阳出来,光线照耀之下,花青素增多,颜色变为淡粉,两天的阳光照射下来,颜色就更深了。植物对大自然的适应能力之强,利用率之高,足以让我们人类惊叹!
花朵朝向改变的原因也差不多。对于传粉者来说,初开朝上的花朵,最方便停靠和工作。等传粉完成,花朵倾斜或下垂的时候,它们从外观上简单判断一下,就可不予理睬了,从而避免无效劳动。很多雄花传粉完成之后就凋落,比如油桐,一方面是为了节省营养,让雌花孕育果实,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避免传粉者的无效劳动。
虽然使君子变换颜色是为了自身的生存,对于人类来说,它们却意外地美化装点了世界。使君子花朵造型雅致,花色多变,极具观赏性,是园林界非常喜欢配置的藤本植物。像使君子这样明明可以靠实力博得江湖地位的植物,还偏偏有如此高颜值,真是难能可贵,难怪人们如此喜欢它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