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满一词来源于通古斯语“Jdamman”,意为“兴奋的人、激动的人或壮烈的人”。萨满实际上是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从事宗教活动类似于巫师的神职人员,萨满教是原始社会后期原始宗教的一种形式。原始宗教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和思维水平低下的产物。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中国各民族社会历史发展极不平衡,一些民族还保持着浓厚的原始社会的残余,因此,在少数民族原始社会状况下产生和发展的原始宗教信仰得以保存下来。萨满教以灵魂、神灵和三界观念为基本信仰,相信万物有灵和灵魂不灭,认为宇宙万物人间祸福皆由神灵所主宰。萨满是神灵的化身和代理人,是人和鬼神的中介,具有特殊的品格和神通,具有驾驭和超越自然的能力。中国东北到西北边疆地区的满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赫哲族、锡伯族以及部分蒙古族都信仰萨满教。此外,古代的朝鲜族、维吾尔族、柯尔克孜族、裕固族等也都信仰萨满教。
图9 萨满服饰
北方森林草原渔猎及游牧生产方式孕育了以萨满文化为背景的萨满服饰。萨满服饰和法器是萨满通神的工具,萨满借助其所穿戴的服饰,包括神衣、神裙、神帽、神鞋、神袜、神手套,尤其是缀有遮面流苏和具有象征意义饰物的神帽等,施展“法术”,帮助萨满实现神灵附体,完成人神身份的物化转换,使人们相信他并非凡人,是“人神之间的使者”,能够沟通人与神鬼关系,预知凶吉、呼风唤雨、驱病祛邪、消灾祈福,以遂人愿。信仰萨满教的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萨满,萨满神服各民族、地区都有一些不同,亦有性别、类型的差异。
1.满族萨满服饰
满族萨满穿红色对襟无袖七星衫,一般为棉布质地,象征星辰。在一些保留神祭习俗家族,上身着白汗衫,下着各色布或艳丽绸缎神裙,代表云涛。也有的用天蓝或深蓝、绿等颜色或粉、深绿等色布料制作。神裙下摆镶嵌色布花边或各种图案,有的在裙下摆镶彩色绦子。
满族大萨满戴神帽。神帽是判断萨满神系的重要标志,也是萨满神力、资格的标志。满族萨满多以神鸟通灵神系,神帽上神鸟数量的多少,代表着萨满资历和神力的高低。
萨满神帽由帽托、帽架和各种帽饰组成。帽托多为红色棉制品,形状类似“瓜皮帽”。萨满佩戴神帽时,要先戴上帽托,再将铜或铁制帽架置于其上,用以护头。帽前正中和左右两侧分别缀有三面小铜镜子。帽檐上方左右两侧的帽架上缀挂数个铜铃,帽顶多装饰翘立神鸟,神鸟数量不等,用来表示萨满凭借神鸟的翔天能力实现人与神的境界之沟通。帽后坠有四五尺长的多为红、黄、蓝三色飘带,象征着神鸟飞翔的翅膀。神帽前檐垂挂质料不同的条穗。满族萨满跳神时会披挂七彩石坠,灰鼠、香鼠、貂、貉等动物毛尾,桦皮和藤条,用黄柏、蒲苇、冬青等雕成的各种形态怪物,鱼皮、兽牙、兽骨、禽羽、禽爪以及黄羊蹄角等名目繁多的各种物件,有的全身披饰达数百件之多,以此象征宇宙间的各种生命物质,借此添加神的威力。
2.赫哲族萨满法衣(www.zuozong.com)
赫哲族萨满服饰最早用龟、蛇、蜥蜴等爬虫的皮子拼缝制成,后改用鹿皮制作,为保持其原来的特征,将鹿皮染成黑色,剪成上述动物的形状贴缝在神具上。
赫哲族萨满神衣裙称作“希克”,神衣通身有12条蛇、4只龟、4只蛙、4只蜥蜴、4条短尾四足蛇。这些动物的形象,都是图腾崇拜的印记。早先,赫哲人萨满法衣上还绘有表示树木、龙、鸟、爬行动物、昆虫、骑士、人像等图案,各个部分都有着相应的对称关系。腰系半尺宽狼皮腰带神裙,上面扎有长条穗子,下垂至踝。
赫哲族萨满的神帽,称作“福依基”,意思是“鹿角神帽”。帽头用厚熊皮制成,上面装有5至12个杈的铁角。以帽上鹿角杈数多少,表示萨满的等级高低。神帽上缀有黑熊皮或布飘带,一般为十几条至数十条不等,亦有等级之分。前面的较短,遮过眼睛,其余的盖住整个头脸,脑后正中的长及脚后跟。女萨满不戴鹿角帽,帽檐饰有莲花瓣及飘带。下端还系有数量不等的小铜铃,铜铃数量也有等级之分。帽上还缀有铜镜、铜鸠、神兽等,还饰有装有神像的鹿皮神袋。神鞋、神袜、神手套,上面绣有龟、蛙、蛇、蜥蜴等各种小爬虫、小动物和禽鸟等图案。
3.鄂伦春族萨满服饰
鄂伦春族萨满服饰主要有神衣、神帽。
鄂伦春族萨满神衣,鄂伦春语称作“萨马黑”。神衣用猂皮或鹿皮缝制而成。领口、袖口及前襟等处绣彩色花纹,前胸后背缀挂几面大小不同的铜镜。系宽皮带,皮带上缝有一圈彩色布条,垂至脚面。神衣上还缀挂数量不等的小铜铃、贝壳等。整件神衣重量有二三十斤,有的重达五六十斤。
神帽,鄂伦春语称作“萨满阿乌文”。神帽帽圈用厚兽皮制作,外面套有绣花黄布,上面固定着用铁丝弯成的帽顶,帽顶上有用彩色布条缠的9个三角,每个三角上都系有小铜铃和彩色飘带。帽的四周垂有彩穗或串珠,下垂遮住半个面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