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扫频信号源的主要工作特性
频率按一定规律,在一定范围内反复扫动的正弦信号,称为扫频信号。其本质是调频信号,只是通常所说的扫频信号的瞬时频率范围(即最大频率覆盖范围),比调频信号的瞬时频率范围大许多。
扫频信号的波形如图5-4(a)所示。描述扫频信号时,常用以下3个参数。
(1)扫频宽度Bw:指一次扫频所达到的最大频率覆盖范围。
式中,fm、fn为一次扫频中最高瞬时频率和最低瞬时频率。
(2)中心频率fo:指一次扫频的平均频率。
(3)频偏Δf:指一次扫频最大频率覆盖范围的一半。
对扫频信号的基本要求如下。
①具有足够宽的扫频范围(即扫频宽度应大于被测带宽)。
②很高的振幅平稳性(即振幅应当恒定不变,以保证uo/ui正比于uo)。
③良好的扫频线性(以获得预定的扫频规律)。
衡量扫频信号源的性能优劣,主要用以下几个参数来表示:扫频宽度、寄生调幅、线性系数。
扫频宽度由预定要求的测量范围而定。例如,BT3C型扫频测量仪的扫频宽度大于30 MHz,一般说明书上用最大频偏Δf≥±15 MHz来表示。这个指标表明,BT3C型扫频测量仪可用来测量带宽在30 MHz以下的电路的幅频曲线。
寄生调幅是用来表示振幅的平稳性。如图5-4(b)所示,寄生调幅系数为
线性系数用来表示扫频振荡器的压控特性的非线性程度。如图5-4(c)所示,线性系数为
式中,Km、Kn为压控特性f-u曲线的最大斜率和最小斜率。
由扫频测量法原理知,扫频信号的振幅必须保持恒定不变,因此,寄生调幅系数应当越小越好。而线性系数越接近1,则扫频线性越好。
2.扫频信号的产生方法(www.zuozong.com)
产生扫频信号的方法很多,目前广泛采用变容二极管扫频。图5-5是BT3C型的扫频振荡器的电路原理图和等效电路。
由图5-5可见,这是一个电容三点式振荡电路,其振荡频率主要由电感L及变容二极管的等效结电容Cj决定。而变容二极管的结电容与所加偏压有以下近似关系:
图5-4 扫频信号、寄生调幅与压控特性
(a)扫频信号;(b)寄生调幅;(c)压控特性
式中,Cjo为零偏压时变容二极管的结电容;ur为变容二极管所加偏压;m为电容指数,为获得线性扫频,常取m=2。
则当取电容指数m=2时,扫频振荡器的振荡频率为
由上式可见,振荡频率与变容二极管所加偏压成正比。而偏压ur就是扫频振荡器的调制电压,即扫描电压us。因此,当锯齿波电压(即us)加到变容二极管上后,振荡器的频率将随us电压的变化而连续变化,于是产生扫频信号。
从式(5-7)可知,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扫频信号的最高瞬时频率fm和最低瞬时频率fn,由偏压变化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而定。因而两者之差(fm-fn)由偏压变化的范围控制。这就是说,调节调制电压ur的幅度,就改变了扫频宽度。这是扫频仪中,扫频宽度的调节原理。
图5-5 BT3C型扫频振荡器
(a)原理电路;(b)等效电路
3.获得宽频率覆盖的方法
通常把一个波段信号的最高频率fH与最低频率fL之比(fH/fL)称为波段的频率覆盖系数。但在振荡器中,覆盖系数(fH/fL)是受到限制的。这是因为一般振荡器采用LC作为振荡回路,而且采用调节电容(即C用可变电容)的方法来改变频率;于是可变电容的最大容量Cm与最小容量Cn之比和覆盖系数有以下关系:
由上式可见,若fH/fL=2,则要求Cm/Cn=4;若fH/fL=3,则要求Cm/Cn=9。由于可变电容的容量比(Cm/Cn)无法做得很大,所以覆盖系数通常在3以下。
扫频仪的工作频率范围是很宽的,这里是指中心频率的可调范围。例如BT3C型扫频仪的中心频率在1~300 MHz连续可调,其覆盖系数达到300。显然一般振荡器是无法实现的,通常需采用外差式电路来实现。
图5-6所示,扫频振荡器输出一高频的扫频信号,设中心频率为fo;可调固频振荡器的频率可以手动调节,调节范围fH~fL。当固频振荡器的频率在fH~fL间变化时,输出扫频信号的中心频率将在(fo-fH)~(fo-fL)之间变化。适当选择fH、fL及fo,就可以获得所需的宽频率覆盖。例如,选fH=199 MHz,fL=100 MHz,fo=200 MHz,则扫频信号的中心频率变化范围是1~100 MHz。此时覆盖系数已达100,但固频振荡器的覆盖系数仅为fH/fL≈2,一般振荡器是可以实现的。实际在BT3C型扫频仪中,所选频率比上例更高,以获得1~300 MHz的频率覆盖。
图5-6 宽频率覆盖的获得方法
从图5-6可知,扫频信号的中心频率的调节原理,是手动调节固频振荡器的频率,从而改变该频率与扫频振荡器的频率(即fo)之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