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2.1 限压式内反馈变量叶片泵
内反馈式变量泵操纵力来自泵本身的排油压力。内反馈式变量叶片泵配流盘的吸、排油窗口的布置如图3-18所示。由于存在偏角θ,排油压力对定子环的作用力可以分解为垂直于轴线oo1的分力F1及与轴线oo1平行的调节分力F2,调节分力F2与调节弹簧的预紧力、定子运动的摩擦力及定子运动的惯性力相平衡。定子相对于转子的偏心距、泵的排量大小可由力的相对平衡来决定,变量特性曲线如图3-19所示。
当泵的工作压力所形成的调节分力F2小于弹簧预紧力时,泵的定子环对转子的偏心距保持在最大值,不随工作压力的变化而改变,由于泵的泄漏,实际输出流量随其压力增加而稍有下降,如图3-19中AB;当泵的工作压力超过pB值后,调节分力F2大于弹簧预紧力,随工作压力的增加,力F2增加,使定子环向减小偏心距的方向移动,泵的排量开始下降。当工作压力到达pc时,与定子环的偏心量对应的泵的理论流量等于它的泄漏量,泵的实际排出流量为零,此时泵的输出压力为最大。
图3-18 变量原理
1—最大流量调节螺钉 2—弹簧预压缩量调节螺钉 3—叶片 4—转子 5—定子
图3-19 变量特性曲线
改变调节弹簧的预紧力可以改变泵的特性曲线,如增加调节弹簧的预紧力,则使pB点向右移,BC线则平行右移。更换调节弹簧,改变其弹簧刚度,可改变BC段的斜率,如调节弹簧劲度增加,则BC线变平坦;如调节弹簧劲度减弱,则BC线变陡。调节最大流量调节螺钉,可以调节曲线A点在纵坐标上的位置。
内反馈式变量泵利用泵本身的排出压力和流量推动变量机构,在泵的理论排量接近零工况时,泵的输出流量为零,便不可能继续推动变量机构来使泵的流量反向,所以内反馈式变量泵仅能用于单向变量。
3.2.2.2 限压式外反馈变量叶片泵
图3-20为外反馈限压式变量叶片泵的工作原理,能根据泵出油口负载压力的大小自动调节泵的排量。转子1的中心是固定不动的,定子3可沿滑块滚针轴承4左右移动。定子右边有反馈柱塞5,它的油腔与泵的压油腔相通。设反馈柱塞的受压面积为Ax,当作用在定子上的反馈力pAx小于作用在定子上的弹簧力Fs时,弹簧2把定子推向最右边,柱塞和流量调节螺钉6用以调节泵的原始偏心e0。此时偏心达到预调值e0,泵的输出流量最大。当泵的压力升高到pAx>Fs时,反馈力克服弹簧预紧力,推定子左移距离x,偏心减小,泵输出流量随之减小。压力愈高,偏心愈小,输出流量也愈小。当压力达到使泵的偏心所产生的流量全部用于补偿泄漏时,泵的输出流量为零,即使外负载继续增加,泵的输出压力也不会再升高,所以这种泵被称为外反馈限压式变量叶片泵。
图3-20 外反馈限压式变量叶片泵
1—转子 2—弹簧 3—定子 4—滑块滚针支承 5—反馈柱塞 6—流量调节螺钉
对外反馈限压式变量叶片泵的变量特性分析如下。
设泵转子和定子间的最大偏心距为emax,此时弹簧的预压缩量为x0,弹簧劲度为kx,泵的偏心预调值为e0,当压力逐渐增大,使定子开始移动时压力为p0,则有(www.zuozong.com)
p0Ax=kx(x0+emax-e0) (3-2)
当泵的出口压力为p时,定子移动了x距离,也即弹簧压缩量增加x,这时的偏心量为
e=e0-x (3-3)
如忽略泵在滑块滚针支承出的摩擦力Ff,泵定子的受力方程为
p0Ax=kx(x0+emax-e0+x) (3-4)
由式(3-2)得
泵的实际输出流量为
q=kqe-klp (3-6)
式中 kq——泵的流量增益;
kl——泵的泄漏系数。
当pAx<Fs时,定子处于最右端位置,弹簧的总压缩量等于其预压缩量,定子偏心量为e0,泵的流量为
q=kqe0-klp (3-7)
而当pAx>Fs时,定子左移,泵的流量减小。由式(3-3)、式(3-4)和式(3-7)得
外反馈限压式变量叶片泵的静态特性曲线如图3-19所示,不变量的AB段与式(3-7)相对应,压力增加时,实际输出流量因压差泄漏而减少;BC段是泵的变量段,与式(3-8)相对应,这一区段内泵的实际流量随着压力增大而迅速下降,叶片泵处变量泵工况,B点叫做曲线的拐点,拐点处的压力pB=p0值主要由弹簧预紧力确定,并可以由式(3-5)算出。
对既要实现快速行程,又要实现保压和工作进给的执行元件来说,限压式变量叶片泵是一种合适的油源。快速行程需要大的流量,负载压力较低,正好使用其AB段曲线部分;保压和工作进给时负载压力升高,需要流量减小,正好使用其BC段曲线部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