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锁相环原理及构成介绍

锁相环原理及构成介绍

时间:2023-06-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这正是锁相环的用途之一。如图4-1所示,锁相环主要包括三部分:相位比较器、低通滤波器、压控振荡器。图4-1 锁相环的基本构成相位比较器一端接输入信号Vi,另一端接比较信号Vo,Vo即压控振荡器的输出信号。能够最终锁定的最大初始频差,叫做锁相环的“捕捉范围”。对锁相环而言,完成捕捉要比锁定更困难,因此捕捉范围一般要小于锁定范围。

锁相环原理及构成介绍

众所周知,如果广播电台发射的信号频率不稳定,或者超外差式收音机的本级振荡频率不稳,在收听节目时就很容易发生“跑台”、“串台”现象,严重影响收听效果。假设收音机具有自动跟踪电台的本领,能根据电台频率的变化随时调整本振频率,确保465kHz的差频不变,则上述问题可迎刃而解。而这正是锁相环的用途之一。目前,在现代通信设备、彩色电视机、高档收录机中,广泛采用了锁相技术。

所谓锁相,就是实现相位同步。能使两个电信号的相位保持同步的闭环系统叫锁相环(Phase Locked Loop,PLL)。如图4-1所示,锁相环主要包括三部分:相位比较器(PD,又称鉴相器)、低通滤波器(LPF)、压控振荡器(VCO)。

978-7-111-43538-9-Chapter04-1.jpg

图4-1 锁相环的基本构成

相位比较器一端接输入信号Vit),另一端接比较信号Vot),Vot)即压控振荡器的输出信号。相位比较器将Vit)与Vot)的相位进行比较,产生一个与二者的相位差Δφ成正比的误差电压Vφt)。Vφt)再经过低通滤波器滤除高频分量,得到平均值电压(即控制电压)Vdt)加到VCO的控制端,使其振荡频率f2向输入信号频率f1靠拢,二者频率差迅速减小,直至Δf=0,f2=f1。此时这两个信号的频率相同且相位差Δφ保持恒定(同步),称为相位锁定,这一过程称为“捕捉”过程。能够最终锁定的最大初始频差,叫做锁相环的“捕捉范围”。一旦锁相环被锁定在输入频率f1上,它就能在一定的频率范围内自动跟踪f1的任何变化,此频率范围叫“锁定范围”。这表明锁相环总是先捕捉信号,然后再锁定。对锁相环而言,完成捕捉要比锁定更困难,因此捕捉范围一般要小于锁定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当f2f1时,Vφt)代表的是频率差,这对应于捕捉过程;当f2=f1时,Vφt)代表相位差,对应于锁定过程。锁相环属于负反馈系统,其信号流程图如图4-2所示。

使用锁相环时一般要在负反馈电路中插入一个运算器。若分别加除法器(÷N)、乘法器(×N)、加法器(+N)、减法器(-N),锁相环的输出频率f2就依次为Nf1f1/Nf1-Nf1+N,如图4-3所示。(www.zuozong.com)

978-7-111-43538-9-Chapter04-2.jpg

图4-2 信号流程图

978-7-111-43538-9-Chapter04-3.jpg

图4-3 在负反馈中插入运算器

通用集成锁相环的典型产品有CD4046,最高工作频率为1.2MHz;高速CMOS电路74HC4046,最高工作频率可达40MHz。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