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一般要求的词汇量要求可定在8000个

一般要求的词汇量要求可定在8000个

时间:2023-06-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黄建滨等认为,“大学本科基础阶段一般要求定为6500词,大学较高要求定为8000词,大学更高要求定为9000词”。结合我国目前大学生情况,我们认为,作为所有大学生必须达到的一般要求,其词汇量要求似乎可以定在8 000词左右。也就是说,如一般要求定在8 000词汇量,则是整个大学英语学习期间的要求。而《课程要求》为了给各学校个性化要求和更多的自主权,没有规定在多少学期内完成三个教学要求,也没有规定专业英语是必修课程。

一般要求的词汇量要求可定在8000个

二、一般要求的词汇量要求可定在8 000个

那么,我国大学英语的词汇量要求应该是多少才比较合适?王宗炎(1988)认为8 000词汇(其中3 000是主动复用性词汇)是中等水平的下限。朱治中(1991)经过研究,提出了“一个三级词量标准:初级4 000—6 000;中级8 000—10 000;高级12 000以上”。他认为,英语专业毕业生中学英语教师,特别是高中教师应该达到中级8 000—10 000的水平。刘润清(2002)认为,“可要求小学毕业生学会800至1 000单词高中毕业的词汇量可定为4 000至5 000,大学英语词汇量可定在7 000至8 000”。黄建滨等(2004)认为,“大学本科基础阶段一般要求定为6500词,大学较高要求定为8000词,大学更高要求定为9000词”。根据郑树棠(2003,《大学外语教材评估》)对全国40余所高校的领导和教授的调查表明,52%的领导和40%的教授认为大学毕业时学生应掌握的词汇量应达到6 000词,37%的领导和30%的教授认为应达到7 000词。

结合我国目前大学生情况,我们认为,作为所有大学生必须达到的一般要求,其词汇量要求似乎可以定在8 000词左右。这是能够派用场的词汇能力的下限。所谓下限(threshold level),就是中等词汇水平的最低限度,也是有效交际(听、说、读、写)最起码的词汇能力。当然下限是多少,各有各的说法,但是我们把8 000作为一般要求的词汇量要求有以下依据。

(一)8 000词汇是英语最常用的基本词汇

《科林斯合作英语词典》(Collins COBUILD English Dictionary,1995)把语言交际中的高频词分成五个等级,前四个等级共有6600个词,第五个等级有8100个词。这五类词共计14 700个,为英语单词使用频率的95%。但该词典认为,出现频率最高的四个等级里的6 600个词是英语交流中最基本的词汇。《麦克米伦高级学习者英语词典》(Macmillan English Dictionary For Advanced Learners,2002)收最常用词7 500词。《朗文现代英语词典》(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1995)收核心词6 000。《朗文中级英语学习者词典》(Longman Junior Learner’s Dictionary,1989)收常用词10000。因此,可以这样说,8000词汇可以包括英语中最基本的词汇。

(二)8 000词汇量是整个大学阶段要求

课程要求》明确规定:“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要求分为三个层次,即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也就是说,如一般要求定在8 000词汇量,则是整个大学英语学习期间的要求。这样算来,这个要求并不是不合理。原大纲4 200词汇是要求在大学前两年的英语基础阶段达到的,第五到第七学期还有专业英语必修课程要求掌握的1 000—1 500个,因此全部加起来也有5 200—5 700个。尽管许多院校开不出专业英语课程,尽管许多院校一旦完成四级课程的教学,学生通过四级统考,就宣告大学里的英语教学结束,但5 200—5 700的词汇要求在大纲里强制规定着。而《课程要求》为了给各学校个性化要求和更多的自主权,没有规定在多少学期内完成三个教学要求,也没有规定专业英语是必修课程。也就是说,三个教学要求可以在前四个学期里完成,也可以是整个大学期间任务,专业英语课可开两三个学期,也可在整个大学期间都开设。这样,4 500词汇量要求实际上变成大学四年的任务,这显然是比原大纲的词汇要求放低了。因此,如果把词汇要求定在8 000个或更高一些,就是迫使各个学校把学生通过四级考试仅仅看作一个大学英语学习的里程碑,而不是终结目标,就是迫使学校采取有效的具体措施真正落实“四年不断线”的原则,开设专业英语课程和其他应用技能选修课。

(三)8 000词汇量要求是从学习者角度提出的

无论是1985年大纲、1999年修订大纲,还是2004年的《课程要求》,在制定词汇要求时,都是依据每学期教600新词的原则或“教学规律”。这样,即使大学新生的词汇水平是3 300,按照这一原则,四个学期280学时教2 400词汇,5 700词汇似乎是“极限”,不可能是8 000。但是这种算法是站在教师的角度上观察问题,考虑的是每周4学时中教师能够解释或灌输多少词汇,而没有看到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潜在语言学习能力,没有看到随着教学模式的改变,由以教师为中心的精讲教学模式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多媒体教学模式,突破周课时和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没有看到这些条件的改变加上学生的积极主动学习,每学期学习的词汇完全可以突破600。只要有动力,加上有要求和有压力,这种可能性完全可以实现。这就是为什么那些准备参加托福考试、参加GRE考试、参加考研的学生,词汇量可以在较短的时间里提高到了8 000或1万以上。朱治中(1991)认为,“词只能有学习者学会,不能教会。教师可以启发指导,提供条件,但学会多少词和是否巩固最终取决于学生自己。”他曾用1 000词对他的学生进行了一次中高级词汇调查,“结果,词量最大的同学知道542个词,最少的只知道21个。同一年级相差竟达25倍以上,这充分说明学习者自身起着决定性作用”。

另外,每学期只安排教600的新词的理论根据是什么?同样英语是外语的西班牙中学生第一年要学800—1 000词,第二年要学1 700—2000词,第三年要学2 500—3 000词。三年共要掌握6 000词(Hatch&Brown,1995:368—369),平均每年为2 000,是我国大学生的167%。尽管同属印欧语系,西班牙人学习英语词汇容易些,但没有相差那么多。日语不是印欧语系,但“日本规定中学生应掌握约6 000个词,大学还应掌握7 200个,共约13 200个词”(李荫华,1995)。我们知道日本大学里规定的必修英语学分和学时一般都比我们中国大学低得多,日本大学生在大学期间能够掌握7200个新词,我们为什么只有2400个新词?难道我们大学生的学习能力比日本人差?“辜向东提出,日语词汇有14.5%来源于英语,没有学过英语的人都已经掌握了不少英语单词。我们认为辜的估算更不可信。首先,15 000的词汇量不可能大部分刚好都是日语中出现的借词,按照15%的比例算,15 000单词中也只有2 000属于英语来源的词语,剩下的13 000多依然是一个非常大的词汇量”(刘润清,2003c)。我们也注意到,辜向东的14.5%英语外来词只是一家之说。根据Stanlaw(1992)的调查,英语外来词在日语词汇中只占8%。不管怎样,日本要求大学生掌握的词远远大于中国。这种差异至少说明我们学习词汇的效率太低,只看到教师“教”的可能性,没有看到学生“学”的积极性和潜在性。现在《课程要求》提出了从教师为中心的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主导的强调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转移的思想,词汇量要求的观念也应改变。(www.zuozong.com)

(四)8 000词汇要求是从社会需要角度提出的

我们制定要求不能是封闭式的,不能只考虑教学可能性,只考虑教学规律,而置社会的需求不顾。从用人单位反馈的信息看,有四级证书的大学生运用英语还是有很大的困难,不要说在口头和写作交际方面,就是在阅读方面还有很大的障碍。不少毕业生反映,无论是读他们专业方面的文献还是读一般的英美报刊,都感觉满篇是生词。显然4 500的词汇量是达不到交际的要求的。有了4 500词汇量只能说明你达到了一般要求的标准,或说明你可以通过四、六级考试了,但并不能说明你达到了社会实际运用的水平。如是这样,这个4 200词汇量除了教学意义还有其他什么实际意义?

北京广播学院某研究生在发给高教司的一封电子邮件中,诉说了自己花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学习英语的困惑:“从初中到大学,我学了十年的英语。没有哪一门科目像英语这样,花费这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其实我的英语成绩也不错,但我明白,我的水平不过就是能阅读一些英语材料,仅此而已。我和周围的同学都在用功地学着英语,可到头来,我们的听、说、读、写水平还是不尽如人意。对此,我感到困惑,也很无聊。这么多年的学习,我们只能说是掌握了一种充满语法逻辑的考试语言,而不是一种鲜活的实用语言”(《北京市大学英语研究会简报》第439期)。

大学和中学不同,它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是走向社会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最后一级教育单位,因此学习词汇,学习英语的终极目的不是为了考试,不是为了升学,不是为了一张证书,而是为了能够作为一个有效的工具应用于实践。而要应用,最低值也要有中级词汇量水平,也就是8 000的词汇。

(五)8 000词汇要求是对应试教学的纠正

由于我国目前的四级考试的词汇范围是依据《大纲》的四级词汇要求或现在的一般要求的词汇要求的,因此,为了应付和通过考试,无论是教材的编写和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都是按照四级词表中的词进行,都是在4 200词的范围内。显然这种做法不仅不能鼓励学生去学习和掌握更多的词汇,反而限制和束缚了学生词汇能力的发展。而如果我们把教学词汇要求提高到8 000,即使四级考试词汇的范围还是4 200,但在我们教材中,在我们教学中,这8 000词汇和4 200词汇受到同样的重视,都用黑体或都不用黑体标出,都一样重点讲解,都一样出现在课程考试中,都一样要求学生掌握,这样就会把学生引回到正常的教学中,就会使学生不是为了考试而学习词汇,学习英语。换句话说,没有了应试教学,学生的词汇量就有较大突破的可能。

(六)8 000词汇要求比起原来4 200词汇要求并不像数字上增加得那么多

我们这里说的8 000词是指词典词,而1999年大纲要求的4 200词是词表词。它们两者有些区别。1999年的《大纲》词表是一个高度浓缩的词表,从数字上看,它的词量并不大,但实际上它所含的词量大大高于其他词表或词典的收词(黄建滨等,2004a)。这是因为,当时在制订词表时有一个收词原则,即“派生词若无重大语义变化及拼写变化的,原则上不作为词目单列,以免增加词汇表的容量。”(1999年《词表说明》)。正如参加当时词表工作组的黄建滨(2004a)指出的:“由于词汇总量的限制,1999年的大纲词表在选词时显得捉襟见肘,很多高频词只是因为它们是派生词或合成词而无法收入,如celebration,happiness,regional。副词收得很少,尤其是以ly结尾的副词仅收了十余个,连absolutely,extremely等极常用的副词都未收录。具有文化特点的名词收得极少,如Christmas,Christianity,更不用说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词如Confucius,Buddhism了。合成词所收不多……以及截短词如ad,dorm,lab,math,smog均未收入。当时为了多收词,对大小写不同的完全同形异义词如March,march,May,may,和同形异音异义词如tear,wind虽然列出,但却不重复记数,而其他同形异义词bear,lie,post等当然也不再重复计数……专有名词和缩写词全被放在了附录中,且不记入总词数,这些词中包括English,Chinese,French,America,American,Britain,British,ID,Mr.,Mrs.,USA,etc.,e.g.,Dr.等极常用的专有名词和缩写词。”也就是说,如果根据词典的算法,即有下列词构成:(1)基础词(base words,是指一般词典中的独立词条,如care,careful,careless,而carefulness,carelessly,carelessness不算,因为它们是附在careful,careless词条下的),(2)缩写词,(3)专有名词,(4)同形异义词,(5)应该属于基础词的派生词、合成词,分词等。如把这一切都计入词数,原来词表4 200词可能要增加30%,那就是5 460个词。因此提出8 000词,只不过比原来4 200增加了2 540个词(而且这2 540词中还有许多简单的派生词和复合词,即用ly,ness,ing,ed构成的派生词和两个简单独立词构成的复合词),因此这个8 000词的要求并不是不合理。

有人认为,《基本要求》中的“4 500单词实际上指的是词族,按照Nation(1983)的词汇量计算公式计算,4 500个词族的概念是4 500×1.6=7 200个词”(董耐婷,2005)。但是,我们知道,国外学者“对词族定义不同”(黄建滨等,2004a),“词族仍属模糊概念”(邓昭春,2001),结果我们在文献里看到的,有一个词族(word family)等于1.5到3个词不等。但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这4 500个单词不都是词族,如1999年词表,care,careful,careless,certain,certainly,certainty,cheer,cheerful,chemist,chemistry,commit,commitment,communism,communist,compete,competition,competitive等都是作为独立词条计数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