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海洋实践活动层出,提升学生的海洋实践探究能力
(一)组织全国首次中学生海洋科考活动
2011年5月22日,青岛第三十九中学组织了全国首次中学生海上科考队。本次科考由国家海洋局宣传教育中心组织,青岛第三十九中学承办,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协办。
在专业教师严格的实验要求和指导下,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对青岛近海水体温度、盐度、水色、pH值,以及浮游动植物种类等项目进行了测试,近距离了解了有关海洋气象、海洋物理、海洋化学、海洋生物等方面的海洋科学研究工作的内容。活动通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进一步提升了中学生对海洋的认知能力和探知欲;学生通过亲身经历感受到了科研工作者必备的专业素质,如严谨、吃苦、勤于思考、注重细节发现,等等。本次活动受到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中央电视台、山东电视台、青岛电视台都给予了报道。
海上浮游生物样品采集
北海分局老师指导学生检测海水pH值
北海分局马老师正在给同学们讲解浮游动物观测
观察采集到的浮游植物形态
(二)中学生海外海洋游学活动
为了增长中学生的见识,让他们进一步了解海洋的广阔和神秘,更重要的是从小培养学生的国际合作意识和全球化的视野,国家海洋局宣传教育中心给予学校大力支持,联系、帮助并出资支持学校师生参加美国海洋游学活动。
2011年7月30日~8月14日,青岛第三十九中学师生11人用15天的时间顺利完成了赴美海洋夏令营游学活动。在为期15天的参观、学习、游学、实践等活动中,师生们参加了卡特琳娜岛上的海洋夏令营,进行了浮潜观测鱼类和划皮划艇出海观测鸟类等活动;还参观了南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等美国高等学府,走进了美国航空航天博物馆、现代艺术馆、自然历史博物馆。
(三)中国海洋大学附属中学“海洋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班”隆重开班
2011年9月13日,青岛第三十九中学举行了首届“海洋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班”开班仪式。该班将打造海洋特色教育品牌,为青岛市海洋产业创新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为中国海洋大学等涉海高校输送一批专业兴趣浓厚、基础素养发展全面、富有创新意识的优秀学生。国家海洋局宣传教育中心、青岛市教育局、中国海洋大学、农业部黄海水产研究所、海洋监察局、中科院海洋地质研究所、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青岛市“蓝办”、青岛水族馆、首批蓝色海洋试点学校等单位领导都参加了本次开班仪式。
(四)参加《蛟龙入海》节目,与海试勇士面对面
2011年9月25日下午,在青岛广电大厦800米演播大厅,海洋班学生参加了《蛟龙入海》——“蛟龙号”载人潜水器5000米海试的电视访谈节目。学生们积极踊跃地和深潜勇士进行交流,不仅了解到“蛟龙号”的入海过程,而且与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副局长(深潜参试团队总书记)刘心成、海试现场副总指挥窦永林、“向阳红09号”船长、潜航员等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航天英雄杨利伟也通过电话连线参与了访谈。
从中学阶段培养青少年的海洋意识,使之具有探究海洋的能力,这不仅仅要求学生要掌握大量的海洋知识和专业技巧,还要具有善于合作、敢于拼搏、勇于承担的精神,而这也是中华民族的奋斗精神。载人深潜精神就是中华民族奋斗精神的一个崭新缩影。通过这次活动,必然能使这些朝气蓬勃、积极上进的青少年学生深刻体会到载人深潜精神的实质内涵。
2011年9月,海洋班学生参加“蛟龙入海”节目现场
海洋班学生与“蛟龙号”参试人员合影留念
(五)“海洋地学科普丛书”首发式
秦蕴珊院士与我校海洋班学生集体合影(www.zuozong.com)
2012年11月18日,青岛第三十九中学举行了由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和海洋出版社共同策划、组织资深专家编著的《海洋地学科普丛书》的首发仪式。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院士秦蕴珊、国土资源部科技与国际合作司司长姜建军、国家海洋局科技司副司长雷波、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所长彭轩明等出席首发仪式。本次首发式吸引了大批爱好海洋科普的学生参加,掀起了读科普、爱海洋的热潮。《海洋地学科普丛书》作为首次发行的关于海洋地学学科的科普刊物,将为海洋科普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和生机,为中学海洋科普教育提供更加丰富的素材,开阔中学生的眼界。这对中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份海洋地质文化的大餐。
(六)举行“大洋一号”环球科考凯旋欢迎仪式
2011年12月,海洋班学生为科考队员献花
科考队员给海洋班学生解答疑问
担负中国大洋第22航次环球科考任务的“大洋一号”船,历时368天,航行跨越印度洋、大西洋和太平洋三大洋,于2011年12月11日上午顺利返回青岛。国家海洋局党组书记、局长刘锡贵,青岛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党组书记张新起出席了本次欢迎仪式,国家海洋局副局长王飞主持仪式。青岛第三十九中学受邀参加此次仪式。海洋班学生为海上科考长达368天的科考队员献花,并登上科考船,现场参观难得一见的深海海底矿物样品,既开阔了视野,又激发了他们对海洋探究的兴趣,同时,学生对海洋开发技术也更加好奇,对海洋的探索有了更大的动力。
此外,青岛第三十九中学还与青岛水族馆和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联合组织了“蓝色畅想、海洋探秘”主题冬令营活动,组织海洋班学生参观了国土资源部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科普基地,并对海洋地质科技馆、天然气水合物模拟实验室、海洋地质样品库进行了详细的了解。
(七)学校“海洋月”系列海洋实践活动
2012年10月,海洋教育班学生参观了黄海水产研究所的海水养殖遗传育种中心,在那里,学生对鱼类和虾类幼苗的整个饲养和培育过程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参加了中国海洋大学举办的以“关注海洋,面向世界”为主题的“科学·人文·未来”论坛;参加了“海大出版杯”海洋科普知识答题竞赛活动,9名学生获奖。
(八)学生的海洋意识发言载入《中国海洋报》
2012年3月15日,由国家海洋局主办、青岛第三十九中学承办的大型海洋文化纪录片《走向海洋》观片座谈会在中国海洋大学学术交流中心隆重举行。在座谈会上,来自中国海洋大学、青岛第三十九中学等青岛市首批海洋教育特色学校的师生都畅谈了观片感受。其中,学校八名海洋班学生和两位任课教师写的观片感受被刊登在《中国海洋报》上。
二、海洋教育硬件设施再上台阶
(一)建成海洋科学实验室
海洋科学实验室一角
青岛第三十九中学投资40余万元,按照中国海洋大学海洋专业实验室的标准购置了各种海洋专业仪器和实验操作台。先进专业的硬件实验条件为学生的专业化课题研究奠定了基础。第一届海洋班学生和普通班学生中,对海洋有兴趣的70多名学生在实验室进行了课题研究和科学实验活动。
(二)建设海洋展示大厅
青岛第三十九中学选取有关海洋地质、海洋航行、海洋洋流等方面的地图,以卷轴画灯箱的形式进行展示;设置了海洋水族箱,以方便学生在课间和课外活动时间观察海洋动植物的生活;设置了海洋地质、海洋生物标本、航海模型等展台和学生课题研究成果展示台,激发学生对海洋的兴趣。
海洋展示大厅一角
海洋教育展厅一角——标本模型由各科研院所免费提供,可定期循环展示
(三)建立海洋教育资料室
把青岛第三十九中学近年来海洋教育的各种资料,如海洋专家团队、课程培养方案、学生成果、海洋教育史记、海洋教育总结等,编辑成册,保存下来,同时在资料室内制作大量海洋教育宣传的画框,让海洋教育资料室成为对外展示青岛第三十九中学海洋教育成果的重要窗口。另外,学校还建立了学生的海洋图书、报纸阅览角,为学生了解海洋、认识海洋开辟了另一条很好的途径。
海洋教育资料室一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