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1 认识地形图图廓
地形图编辑修改工作完成后,需要对图形进行分幅,加图框。图廓是图幅四周的范围线,我国大比例尺地形图测量中规定,地形图按矩形50cm×50cm或40cm×50cm标准尺寸进行分幅。由于同一测区所使用的图框除图名不同外,其他是完全相同的。因此,可将图框按图式要求绘制好后以图块形式保存,使用时直接插入图中。
地形图图廓分内外图廓线、坐标格网线、图廓文字与坐标注记等。下面以图6.19为例,介绍1∶1000大比例尺地形图图廓的绘制步骤。
6.8.2 绘制图廓线、坐标格网线
1.绘制图廓线
绘制内外图廓线和坐标格网线并不难,关键是计算好每个直线端点的坐标。这就要了解地形图图廓的规格,例如内图廓线宽为0.2,外图廓线宽为0.5,内外图廓线相距12等。
(1)绘制内图廓线。
输入RECTANGLE(或REC)命令,回车。命令行提示如下:
命令:RECTANGLE
指定第一个角点或[倒角(C)/标高(E)/圆角(F)/厚度(T)/宽度(W)]:W
指定矩形的线宽<0.0000>:0.2
指定第一个角点或[倒角(C)/标高(E)/圆角(F)/厚度(T)/宽度(W)]:50,50
指定另一个角点或[尺寸(D)]:550,550
(2)绘制外图廓线。
用OFFSET偏移命令,将内图廓向外偏移12,即得到外图廓,选中外图廓线,在“对象特性”对话框中,将该线宽设置为0.5。
2.绘制坐标格网线
打开对象捕捉(端点),用XLINE命令,分别绘制水平、垂直方向的两条构造线,使其分别通过内图廓的上边线和左边线。依次向下、向右偏移,偏移距离均为100,通过四次偏移,使内图廓中布满坐标网格。依次在格网线十字交点处绘制横线、竖线长度均为10的十字图形,然后再删除所有构造线。也可以将十字图形制作成图块,再依次插入,或者在每个格网线十字交点处绘制直径为10的圆,再进行修改剪切、删除。
图6.19地形图图廓
3.绘制四角坐标线
打开对象捕捉(端点、垂足),用PLINE命令,将内图廓四边分别延长至与外图廓相交。
4.绘制接图表
在地形图的外图廓左上方绘注该图和邻接各幅图的图名(或图号),称为接图表。接图表左端与内图廓左边线对齐,底线与外图廓上边线间距为3.0,接图表长为45,宽为24,等分为3行3列的表格,中间一格表示本图幅,常用斜阴影线表示。周围表格分别标注与其相邻的8个方向的图幅名称。接图表绘制步骤如下:
打开对象捕捉(端点),用XLINE命令,分别绘制水平、垂直方向的两条构造线,使其分别通过外图廓的上边线和内图廓的左边线。将水平的构造线先向上偏移3,然后再依次以上一个偏移对象为基准,向上偏移8,连线偏移三次。竖直的构造线向右依次以上一个偏移对象为基准,向右偏移15,连线偏移三次。用TRIM剪切命令对偏移的构造线进行修剪,再利用图案填充,将接图表中间小矩形,填充斜阴影线。
当然,绘制接图表的方法有很多。例如,也可将长45、宽24的矩形的四条边分别定数等分,平均分成三份,再依次连接对应点;或使用表格绘制功能绘制更简单。
6.8.3 图廓文字注记
进行文字注记时,可以通过绘制辅助线的方法精确确定文字的位置,不同位置的文字,其属性也不同,下面以标注图名、图号为例,介绍文字标注的方法。(www.zuozong.com)
1.图名注记
图名、图号均标注在外图廓上方的中央,上行为图名,一般以本图幅内最重要的地名或主要单位名称来命名,下行为图号,是根据地形图的统一分幅和编号方法编定的。图名、图号的高度分别为6、5,两行文字间距为3,图号文字距外图廓线距离为5。
(1)作辅助线。
捕捉外图廓上边线中点,向上作一竖直线,将与外图廓线上边界重合的构造线依次向上偏移5,5,3,6。以便于在交点处插入文字。
(2)标注文字。
输入DTEXT(或TEXT)命令,回车。或在菜单栏中点击“绘图→文字→单行文字”,命令行提示如下:
命令:DTEXT
当前文字样式:Standard当前文字高度:6.0000
指定文字的起点或[对正(J)/样式(S)]:S
输入样式名或[?]<Standard>:
当前文字样式:Standard当前文字高度:6.0000
指定文字的起点或[对正(J)/样式(S)]:J
[对齐(A)/调整(F)/中心(C)/中间(M)/右(R)/左上(TL)/中上(TC)/右上(TR)/左中(ML)/正中(MC)/右中(MR)/左下(BL)/中下(BC)/右下(BR)]:TC//设置文字对正方式
指定文字的中上点:
指定高度<6.0000>:
指定文字的旋转角度<0>:
输入文字:××农业大学高职学院
输入图号时,重复上述步骤,不同之处是文字高度是5,文字对正方式是“中上(TC)”,捕捉竖线与上数第三条线的交点,输入相应内容即可。
2.其他文字属性信息
其他位置文字输入方式基本同以上步骤,只是相对于外图廓的位置,文字高度等有差别,现将主要参数值说明如下:
(1)坐标信息。图框左下角的测图时间、坐标系、高程基准、所用图式版本等信息。这几行文字左端都与内图廓左边线对齐,行间隔为1.0,第一行上边与外图廓的距离为3.0,字高均为3.0。
(2)标注坐标。内图廓四个角的坐标,要求字高为3.0,文字输入时,可不设对齐方式,待坐标输入完毕,逐个将其移动到正确位置。
(3)左右两侧文字标注。测绘单位全称和附注,要求文字高度为3.0,距离外图廓距离为3.0。
(4)接图表文字。接图表文字高度为2.5,要求每个文字位于小矩形中心。可分别作横纵3条辅助线,使其交点为每个小矩形的几何中心。输入文字时,将文字的对正方式选择为正中(MC)即可。文字输入完成后,再删除多余辅助线,这样更加美观、整齐。
(5)比例尺。比例尺位于外图廓正下方中央位置,与外图廓下边界距离为9.0,文字高度为4.0。
(6)绘图人员:右下角绘图人员行间隔为2.0,第一行上边与外图廓距离为5.0,文字高度为3.0。
地形图图廓各个部分检查无误后,可将其保存为“.dwt”格式的文件,即存为模板,在需要时直接调用,也可以将图廓按图式要求绘制好后以图块形式保存,使用时直接插入图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