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抓好大节教育——茅盾母亲的育儿经

抓好大节教育——茅盾母亲的育儿经

时间:2023-06-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十五)抓好大节教育——茅盾母亲的育儿经我国著名文学家茅盾出生在浙江省桐乡县的一个小镇上。茅盾年幼时,他的母亲经常给他讲《西游记》等许多有趣的故事。沈永锡要茅盾母亲试编一本。丈夫去世后,茅盾母亲毅然决然地独自一人肩负起了养家教子的重任。茅盾默默地记下了母亲的教诲。这是茅盾的志愿,但是与父亲的遗嘱相悖。1938年8月13日,日本侵略者大举进攻上海,茅盾要转移到大后方去,他希望母亲一同前往。

抓好大节教育——茅盾母亲的育儿经

(十五)抓好大节教育——茅盾母亲的育儿经

我国著名文学家茅盾出生在浙江省桐乡县的一个小镇上。茅盾的父亲沈永锡16岁就中了秀才,他为人正直,具有进步思想,是“维新派”。他的母亲陈爱珠,是一位典型的贤妻良母。父母感情很深,一家人过得美满幸福。茅盾年幼时,他的母亲经常给他讲《西游记》等许多有趣的故事。茅盾五岁时,母亲觉得孩子该上学了,想让他进私塾,但沈永锡不同意,他不满意私塾里那些陈旧的教材,决定按自己确定的一套内容教孩子读书。沈永锡平时忙于研究数学,就让妻子在家里教孩子读书识字。读的书是上海澄衷学堂的《字课图识》以及《天文歌略》等自然常识读物。茅盾母亲曾问他父亲:“为什么不教历史?”他父亲说:“没有浅近文言的历史课本。”沈永锡要茅盾母亲试编一本。于是,他母亲就按她过去读过的《史鉴节要》,从三皇五帝开始,编一节,教一节。

茅盾在读小学时,对作文最感兴趣,并表现出文学方面的天赋。他自小学就开始读小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兴趣越来越浓,达到如痴如醉的程度。他和弟弟最爱看《三国演义》、《水浒全传》、《聊斋志异》和《西游记》等“不入流的闲书”。一些好心的长辈对茅盾的母亲说:“老不看三国,少不看水浒,这些书少看为妙。”但他母亲却说:“看这些书没有坏处,至少可长进国文知识,还可晓得社会上的事。”在父母的支持和帮助下,茅盾幼小的心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

不幸的是,茅盾10岁那年,父亲逝世了,留下了年幼的茅盾和比他小四岁的弟弟由母亲一个人抚养。茅盾父亲在遗嘱中特意关照了儿子的教育问题,要求茅盾长大后学习理工科专业,以适应将来科学兴国、实业兴国的发展需要。

丈夫去世后,茅盾母亲毅然决然地独自一人肩负起了养家教子的重任。她勤俭持家,含辛茹苦,以有限的财力供儿子上学。她对孩子要求严格,不仅注意抓智育,辅导孩子读史诗,检查孩子的学业,尤其重视德育,引导孩子做有志气的、对国家有用的人。(www.zuozong.com)

母亲教育孩子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她讲究教育方法。茅盾小时候,活泼贪玩,整天跳呀嚷呀,有时还打架,不免要耽误学习。遇到这种情况,母亲虽然生气,但也不忍心打骂孩子,而是说服教育,循循善诱。当时社会上家庭教育的方法是“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旁人见陈爱珠从不打骂孩子,便冷言冷语地责怪她对孩子太“姑息”了。“难道是我姑息了吗?”母亲一度也疑惑过。她经过一番深思,坚信自己的教育方法:“不,我有我的教育准则,只要抓好大节教育,孩子偶尔贪玩点也没什么!”母亲语重心长地对茅盾说:“你父亲死了,你一定要记住父亲的遗言,做个有志气的人。俗话说,长兄为父,弟弟将来如何,全在你做个什么榜样。”茅盾默默地记下了母亲的教诲。从此这个孩子比过去懂事多了。

茅盾中学毕业时,准备报考北京大学预科第一类,将来进文科学习。这是茅盾的志愿,但是与父亲的遗嘱相悖。这给母亲出了一个难题:是尊重儿子的兴趣和志愿还是忠于丈夫的遗嘱?最后,母亲对茅盾说:“你父亲要你学理工,是为了振兴国家,今天你要学文,也是为了振兴国家,目的是一样的,不能重理轻文。你考文科,我支持你。”母亲的支持使茅盾走上了“文科”的道路。

茅盾考进北京大学预科仅几年,弟弟沈泽民就考上了河海工程专门学校。母亲与茅盾一起送沈泽民去南京上学,路经上海,她特地跑到书店给两个儿子买了《西史纪要》、《东洋史要》等历史书籍,还郑重地说:“学习可以知兴亡,你们不管读什么书,都要关心国家大事!”

1938年8月13日,日本侵略者大举进攻上海,茅盾要转移到大后方去,他希望母亲一同前往。陈爱珠却冷静地对儿子说:“你们这一去路途遥远,我这把年纪会拖累你们的。你们别管我,只管放心去吧!”她把儿子送走之后不久,就独自回到了故乡乌镇。1940年,这位慈祥而又坚强的母亲去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