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家庭教育的地位以及其作用

家庭教育的地位以及其作用

时间:2023-06-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家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1.家庭教育是奠基教育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即家庭里的长者对其子女和幼者实施的教育和影响。可见,家庭教育具有以下鲜明的特点。可见,家庭教育的地位是多么重要。家庭是构成社会的基本细胞。如英雄少年赖宁,一个十四岁的孩子,能见义勇为,为救人能赴汤蹈火在所不惜,成为新一代少年儿童的杰出代表,除了党的培育,学校的教育和自身努力外,很重要的是家长的“以身作则”。

家庭教育的地位以及其作用

(一)家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1.家庭教育是奠基教育

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即家庭里的长者(其中主要是父母)对其子女和幼者实施的教育和影响。家庭是每个人温馨的港湾,是每个孩子成长的摇篮,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孩子接受教育首先是从接受家长的教育开始的,所以每个家庭都有教育的功能。社会发展到今天,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对青少年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但家庭教育在教育中有时却起决定作用,它是微风细雨,能渗透到孩子心灵深处,它是暖暖清风,能抚摸着孩子茁壮成长。可见,家庭教育具有以下鲜明的特点。

(1)教育的不可选择性

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师生关系是一种社会约束和职业要求,如果有的教师不合格,是可以调换的。在社会教育中,如果对社会的物质环境、文化氛围、舆论宣传不满意,可以像孟母一样选择搬迁。在家庭教育中,一个人自出生以后一般对父母、家庭都具有不可选择性,家庭的教育也就不可避免具有不可替代性。

(2)教育时间的连续性

孩子自出生到上学前,父母是他的第一任老师。父母教他说话,教他走路,父母教他认识世界,教他如何做人。孩子上学后以至参加工作后,父母仍然是他的教师,教他发扬优点,克服缺点,教育时间要延续到父母生命的终止。

(3)教育内容的针对性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和孩子朝夕相处,青少年耳濡目染父母的言行,长期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父母无时无刻不在关心孩子的成长。孩子的生长状况、个性品质、思想状况、行为方式无一不在父母的眼里,父母的心中,所以说:知子莫如父,这种孩子对父母的依赖性,父母对孩子的熟知性,使得父母在教育子女时能根据孩子的特点,把握有利时机,采用适合的方式来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由此可见,家庭教育是奠基教育,家庭教育中不仅要对青少年进行早期教育,更重要的是对他们进行终身教育。(www.zuozong.com)

2.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是造就一代社会主义新人的必要条件。学校教育是主体,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外部环境,是学校教育的继续和扩展,而家庭教育则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又能对学校教育进行必要的调整和补充,起到学校教育无法代替的作用。一个人的成长,三分之二的时间受家庭教育,只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受社会教育,包括学校教育。可见,家庭教育的地位是多么重要。我国宪法第四十九条也明文规定: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

家庭是构成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是孩子生活、学习的十分重要的场所之一。家庭最能根据孩子的智力发展特点实施个别教育,最能培养孩子的情感,家长的政治倾向、思想修养与言行以及家长创造的家庭生活环境对孩子产生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在现实生活中,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况:两个学生年龄相同,条件相仿(如住在同一幢楼,在同一个学校,甚至同一个班级里读书),但其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学习成绩却有很大差距,为什么呢?究其原因,除了基础、智力发展等内因外,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家庭教育是否正确与得当,一个优秀学生往往也是家长紧密配合学校精心培养的结果,一个思想品德、学习成绩均差的学生身上也往往能找到家长的影子。许多事例表明,孩子的政治观点、是非界线是否正确,品德是否高尚,习惯是否良好,知识是否丰富,身体是否健康,乃至感情、意志、兴趣、爱好、性格,都与家庭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如英雄少年赖宁,一个十四岁的孩子,能见义勇为,为救人能赴汤蹈火在所不惜,成为新一代少年儿童的杰出代表,除了党的培育,学校的教育和自身努力外,很重要的是家长的“以身作则”。赖宁的爸爸赖正纲说得好:“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一点,恐怕还是父母的好样子。我们家,凡要求赖宁做到的,我和他妈妈都尽力做到;凡是不让孩子去做的,我和他妈妈都坚决不做。做父母的自己爱党、爱国、爱人民,孩子才会对党、对祖国、对人民有感情。做父母的,自己在工作中任劳任怨,尽职尽责,孩子才会在学习上不怕困难,尽心尽力;做父母的,自己的业余爱好是健康有益的,孩子才会有正当的积极向上的爱好。就拿赖宁孝敬老人来说,我们并没有讲很多大道理,他是学习我们的样子,才养成了敬老的好习惯。好菜,总是先往外婆碗里夹,然后才自己吃,买回来的水果糕点先长辈后自己。所以我说,家庭教育最要紧的是父母以身作则。”1989年10月12日上午,邓颖超同志在中南海西花厅亲切地握着赖宁父母的手,深情地说:“感谢你们为国家培养教育出赖宁这样好的孩子,这样了不起的英雄。”同一天下午,江泽民同志在中南海怀仁堂和赖宁的父母握手后,激动地说:“今天我看了赖宁的事迹感人肺腑,你们为我们国家做出了很大贡献。赖宁确实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不管是正面的典型还是反面的教训,都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就是父母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位老师,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教育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民族的素质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兴衰。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现今的父母教育子女,就是缔造我国未来的历史,因而也是缔造世界的历史。”老革命前辈康克清同志语重心长地指出过:“家庭教育是长期的工作,要坚持不懈地用良好的国风家风教育我们的后代,这是关系到我们国家和民族兴亡的大问题。”因此,重视家庭教育,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是每一个家长对国家、对社会应尽的一种天职,一项义不容辞的社会义务。

3.家庭教育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

学生是社会的一个成员,而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社会生活中客观存在的各种人物、思想、现象、信息等都会对孩子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的形成、变化和发展产生不同程度的正负影响。这些影响主要来自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比之下,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在某种意义上说比学校教育更为重要,尤其在初中阶段,甚至可以说,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其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家教、家风的熏陶和影响。因为孩子在人生最初几年里,接受家庭教育的影响,将在整个一生中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孩子长大上中学了,将来走向社会,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家庭里,受到父母多方面的熏陶、影响。如有的小孩衣着整洁、文明礼貌、关心别人,有的却不讲卫生、满口粗话、蛮横自私。二是子女和家长的血缘关系和子女对家长生活上的依赖关系必然会使孩子对父母产生强烈的依恋感和信任感。父母讲的话具有较高的权威。尤其是母亲的特殊地位使子女对妈妈的感情更为亲密,妈妈的话子女容易接受。据有关学者对初中生抽样调查显示,在关于“你最乐意听谁的话?”的问题调查中,有85%的学生回答是家庭成员,特别是回答乐意听父母的话占77%。三是学生在校时间远远少于在家时间,父母与子女有更频繁的个别交往机会,而教师与学生的接触偏重于班级集体。教师了解学生偏重某一阶段,如中学教师对学生在小学阶段的经历不可能详尽地了解,可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每个阶段的情况就了如指掌。孩子在幼时生过什么病,体质如何?孩子性格是否内向,能否经得起表扬或批评?家长特别清楚,因此父母教育时,针对性就强,并能注意教育的连续性。四是家庭教育是分散的、面对面、个别的随时的教育,是在日常生活中做什么教什么,缺什么教什么,有条件就进行某个方面的训练和教育,如走亲访友时进行礼貌教育,看戏旅游时进行社会主义公德教育,参观访问甚至逛马路,饭后散步时可以进行各种科学知识教育,在家做作业、看电视时进行学习目的和形势教育等。父母对子女的亲子之爱每日每时起着感化作用。它既是家庭教育能够成功的根本依据,又是家庭教育顺利进行的主要途径。

4.家庭教育影响孩子一生的成长

一位哲人曾经说过:孩子是母亲的影子,母亲又是社会的缩影。这句话深刻揭示了母亲在社会、家庭中的地位以及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教育家研究表明:母亲有较高的道德修养,孩子就会以母亲为榜样,先是照着做,久而久之,习惯成了一种自然,就成了他们以后处理各种关系的道德准则。其实,孩子就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播下思想的种子就会有行为的收获,播下行为的种子就会有习惯的收获,播下习惯的种子就会有品德的收获,播下品德的种子就获得前途的收获。如何教育孩子是一门学问,养育孩子是母亲的本分,培养教育孩子是母亲的责任和义务。对孩子负责就是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让我们共同承担这副重担,努力做优秀的母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