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当代经济以及社会发展的趋势

当代经济以及社会发展的趋势

时间:2023-06-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此,企业信息化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和巨大的作用。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趋势,人类经济生活将以信息的占有、配置、生产、使用为主。

当代经济以及社会发展的趋势

1.1 当代经济社会发展趋势

1.1.1 信息社会的特征

当进入20世纪50年代末以后,计算机的出现和逐步普及,把信息对整个社会的影响逐步提高到一种绝对重要的地位。信息量、信息传播的速度、信息处理的速度以及应用信息的程度等都以几何级数的方式在增长,人类进入了信息社会。

近20年来,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与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化管理渗透了各大发达国家的各行各业。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在生产、管理、经营等各个层次、各个环节和各个领域,采用计算机、通信和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开发、广泛利用企业内外部的信息资源,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效率和水平,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的过程。企业信息化不仅可以明显地改善和优化企业的资金流、人员流、物资流和信息流,而且会对企业的现行管理模式产生强烈冲击,使企业管理不断创新、竞争力不断提高。因此,企业信息化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和巨大的作用。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趋势,人类经济生活将以信息的占有、配置、生产、使用为主。谁占有信息,就会更富有、更安全;谁失去信息,就会更贫穷、更落后,从而被动挨打。信息社会将是一个经济全球化时代,是合作取胜、协作竞争的时代。

信息社会也称信息化社会,是脱离工业化社会以后,信息将起主要作用的社会。在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中,物质和能源是主要资源,所从事的是大规模的物质生产。而在信息社会中,信息成为比物质和能源更为重要的资源,以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为目的的信息经济活动迅速扩大,逐渐取代工业生产活动而成为国民经济活动的主要内容。

在20世纪80年代,关于“信息社会”较为流行的说法是“3C”社会(通信化、计算机化和自动控制化),“3A”社会(工厂自动化、办公室自动化、家庭自动化)和“4A”社会(“3A”加农业自动化)。到了20世纪90年代,关于信息社会的说法又加上了多媒体技术和信息高速公路网络的普遍采用。具体而言,有如下三方面的特征。

1)经济领域的特征

(1)劳动力结构出现根本性的变化

从事农业的农民和从事制造业的工人逐年减少,从事服务业、信息职业的人数与其他职业的人数相比已占绝对优势

【小资料】

请看一组关于美国经济的数据。(图1-1)

img2

图1-1 美国经济数据示意图

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整个经济的变化,19世纪是农业经济时代,50%的就业人口主要是农业从业者;到了20世纪,农业从业者从50%降到了4%,制造业工人上升到40%;到2010年,农业从业者继续降低到2%,而制造业工人由原来40%减到5%。在新的经济模式下将出现一种新的工人——智力工人。

在信息社会中,一些传统的就业岗位被淘汰,劳动力人口主要向信息部门集中,新的就业形态和就业结构正在形成。在信息化程度较高的发达国家,其信息业从业人员已占整个社会从业人员的一半以上。一大批新的就业形态和就业方式被催生,如弹性工时制、家庭办公、网上求职、灵活就业等。同时,商业交易方式、政府管理模式、社会管理结构也在发生变化。

(2)在国民经济总产值中,信息经济所创产值与其他经济部门所创产值相比,已占绝对优势

信息社会将会形成一批新兴产业,并促进新的产业结构的形成。一是信息技术革命催生了一大批新兴产业,信息产业迅速发展壮大,信息部门产值在全社会总产值中的比重迅速上升,并成为整个社会最重要的支柱产业。二是传统产业普遍实行技术改造,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效率,而通过信息技术对传统能量转换工具的改造,使传统产业与信息产业之间的边界越来越模糊,整个社会的产业结构处在不断地变化过程中。三是在信息社会,智能工具的广泛使用进一步提高了整个社会的劳动生产率,物质生产部门效率的提高进一步加快了整个产业结构向服务业的转型,信息社会将是一个服务型经济的社会。

(3)能源消耗少,污染得以控制

信息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技术含量高、渗透性强、增值快,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优化对各种生产要素的管理及配置,从而使各种资源的配置达到最优状态,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扩大了社会总产量、推动了经济的增长。在信息化过程中,通过加大对信息资源的投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替代各种物质资源和能源的投入,减少物质资源和能源的消耗,也改变了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

(4)知识成为社会发展的巨大资源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资源正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进入人类经济活动领域的知识。或在经济活动中产生的知识,可以成为生产和销售的手段和对象,从而具有资源的意义。知识资源包括可以用于生产和消费的知识,也包括掌握和运用这些知识的人才。以知识资源的构建占主导的知识经济是人类经济发展方式的一次深刻变革,它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2)社会、文化、生活方面的特征

(1)社会生活的计算机化、自动化

在信息社会,智能化的综合网络将遍布社会的各个角落,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电视、计算机等各种信息化的终端设备将无处不在。“无论何事、无论何时、无论何地”人们都可以获得文字、声音、图像信息。在信息社会的数字化家庭中,易用、廉价、随身的消费类数字产品及各种基于网络的3C家电被广泛应用,人们将生活在一个被各种信息终端所包围的社会中。信息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2)拥有覆盖面极广的远程快速通信网络系统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远程通信网络系统将更多地应用在企业生产过程的管理中。专业技术人员可以通过互联网来管理和维护生产过程,优化生产工艺,提高设备的可用率,最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效率。

(3)生活模式、文化模式的多样化、个性化

电子商务改变了传统的商业模式,网上银行改变了传统的银行模式,远程教育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模式,电子政务改变了传统的政府办公模式,网络新闻改变了传统的媒体信息传播模式等。很多相关的行业都在进行着改变,人们的生活模式变得多样化和个性化。这里讲一个我们最熟悉的例子——谈恋爱。在十年前谈恋爱的时候,下馆子、看电影、买衣服、逛街,然后写情书,构成了恋爱的全过程。而现在很多人在网上谈恋爱,有可能不用像十年前那样,可以不用花一分钱,甚至不用见面,就能步入婚姻的殿堂。尽管你觉得这可能是一个笑话,但折射出来了人们生活模式和文化模式的变化。

(4)可供个人自由支配的时间和活动的空间都有较大幅度的增加

信息化社会实现了社会生活的计算机化、自动化,可供个人自由支配的时间和活动的空间都有较大幅度的增加。随着各项技术的进步,各行各业信息化、自动化水平逐年提高,使得劳动者脱离了繁重的体力劳动,生活和参加必要的社会活动之外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和活动的空间增加。

3)社会观念上的特征(www.zuozong.com)

(1)尊重知识的价值观念成为社会风尚

与各项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相适应,人们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以及娱乐方式形成了新的格局,相应的习惯、观念、道德标准也在新的形势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们尊重知识的价值观念成为社会风尚。

(2)民众具有更积极地创造未来的意识倾向

在信息社会,信息技术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知识、信息的传播,为人们充分表达意愿提供了技术条件,促进了民众具有更积极地创造未来的意识倾向。

【小资料】

信息时代三个最重要的特点可以体现在下面六个字上:速度、改变和危机。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一起来看看信息时代的速度。

工具的速度。我们可以从几个时代的对比中找到这样一个感觉:农业时代,牛车、马车以几千米/小时的速度前进,速度缓慢;工业时代,汽车、火车、飞机以几十、几百千米/小时的速度前进,速度较快;信息时代,互联网传播以10.8亿千米/小时的光速前进。

财富分配的速度。我们可以通过对过去这20多年互联网的发展过程中找到互联网财富分配速度的规律,尽管1991年的时候万维网就出现了,但真正走入民用,美国是在1994年左右,中国是在1995年左右。1995年的第一次拨号上网带来了互联网第一次财富的重新分配,也就是1999年的“.com时代”。这一次财富的重新分配最具有代表性的公司就是杨致远雅虎以及美国在线,这两家公司都是以很小的投资,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聚集了大量的财富。2001年左右,开始有了宽带拨号上网,也就是现在我们很多家庭所采用的上网方式。这次的互联网技术升级,带来了互联网的第二次财富分配,2003年左右,第三次财富的分配,使得全世界的财富最大限度地向互联网倾斜。

互联网在全世界范围内催生了一大批富人,也包括中国。信息时代中不变的只有改变,我们一起来,从几个方面看看信息时代的种种改变。

●行业的改变

电子信息改变了图书馆,电子邮件替代了邮局的部分业务。除此之外,电子商务还改变中间商、代理商、批发商的销售方式。在信息时代,作为厂家,可以自己建立一个电子商务网站或者把你的产品放在一个专业的电子商务网站,使企业的产品直接跟消费者见面。

●生活、工作、娱乐的改变

以往普遍存在的电子游戏厅会变成很多人在电脑面前玩游戏。陈天桥为什么能在2004年就成了中国的首富?这是因为他看到了娱乐方式的这种改变,率先开发了网络游戏,赚取了互联网时代的“第一桶金”。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能够洞察生活中事物的改变,必然会赢得别人赢不到的财富。

●市场和消费者的改变

我国网民从1997年的62万人到2012年的5.38亿人,不能找到第二个行业会有这样的增长曲线。这告诉我们,其实目前中国最大的消费市场正在向互联网转移。这也是一个很大的商机,市场和消费者正在悄然地发生很大的改变。

1.1.2 环境变化带来的影响

(1)因特网和技术汇聚

因特网带来了技术的汇聚,在这一过程中模糊了市场、行业和企业的界限。传统的边界和商业关系被破坏,传统的市场和分销渠道正在减弱,新的市场正在创立。今天,网络化和因特网几乎成了“做生意”的同义词。公司与顾客、员工、供应商管理、物流伙伴的关系正在形成数字化关系。作为供应商,要想和沃尔玛或西尔斯,或国内的大多数零售商合作,就必须接受它们定义好的数字技术;作为顾客,你将增加与数字环境中的卖主接触量;作为雇主,将通过更多的电子手段与自己的雇员进行交流,并给他们以新的数字工具去完成他们的工作。

(2)企业的转型

随着市场和竞争优势的快速变化,企业自身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因特网和新市场正在改变着传统企业的成本和收入结构,同时加速了传统企业模式的消亡。因特网及其相关技术使跨企业的经营管理成为可能,并实现了与在企业内部几乎一样的效率和效益。这意味着企业没必要局限于传统的组织边界,或根据设计、开发、生产产品和服务所定的物理位置进行工作管理。与远距离的供应商和合伙伙伴维持紧密的关系是可能的,公司原先自己做的工作流可以外包出去。

除了这些变化以外,企业的管理也在转变。传统企业是层次型、集中式、结构化专业分工的,它通常基于一个固定的标准化运作程序,来大量生产产品或服务。新的企业是扁平(层次少的)、分散、通用型的柔性安排,它依赖于及时的信息,来提供大量顾客普遍所需的产品或服务,或以专一的产品或服务去满足特殊市场或顾客的需求。

传统的供应链管理团队依赖于正式的计划、严格的分工和正式的规则。而新的管理团队依赖于非正式的承诺和网络去建立共同的目标(而不是正式的计划),依赖于工作团队和个人的灵活安排及顾客导向以达到员工之间的协调。新的管理团队还依赖于知识、学习、员工的个人决策,来保证公司的正确运营。信息技术再次使这种管理方式成为可能。

(3)经济全球化

信息系统提供了强大的通信和分析能力,能满足企业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经营与管理的需求。全球性公司控制远驻他方的分公司,与经销商和供应商进行沟通,在不同的国家中保持24小时运行,协调全球工作团队,服务本地化和国际性报告的需求。这些对企业的主要挑战都需要强大的信息系统的响应。

全球化和信息技术同样给国内企业带来新的威胁。由于存在全球通信和管理信息系统,顾客可以在全球市场上采购,可以一天24小时地获得可靠的信息。作为国际市场竞争的参与者,公司需要强大的信息和通信系统。

(4)信息经济的崛起

美国、日本、德国及其他主要工业化国家正在由工业经济转变为知识和信息基的服务经济,制造业已经转移到较低工资水平的国家。在知识和信息基的经济中,知识和信息是创造财富的关键要素。

知识和信息革命开始于20世纪,以后逐渐加速。今天,大多数人不再在农场劳作,而是转移到销售、教育、健康护理、银行、保险公司以及法律事务所等处工作,也有的转向商业服务,如复印、计算机编程和递送工作。这些工作最初就包括分发与创造新知识和新信息。事实上,知识和信息工作已占到美国国民生产总值的60%以上,并吸纳了近55%的劳动力。知识和信息提供了有价值的新产品和服务的基础,这些产品和服务包括信用卡、隔夜包裹快递或全球范围预定系统等。知识和信息密集产品,如计算机游戏,生产时需要大量的知识;同样,传统产品的生产也需要大量的知识。

(5)数字化企业的出现

“数字化”企业的出现首先归因于信息技术的革命。近些年,互联网、国际贸易以及知识信息经济的发展,已经重新定位了信息系统在贸易和管理中的地位。互联网技术开始重新塑造新的商业模式、流程以及知识和信息的传播方式。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依赖于互联网技术,通过电子手段进行工作。例如CISCO、DELL、P&G、UPS以及FEDEX等,它们把供应商、客户以及公司内部和外部的其他群体通过电子化的手段进行连接,所有的商业流程和信息都通过电子的方式,不分时间、不分地点地流转,是早期“数字化”企业的萌芽。

总之,由于信息社会变化加快、信息量递增、知识爆炸、复杂性增加,还有所谓虚拟组织的出现,导致项目的大量增加,更需要加强技术管理、知识管理、信息沟通管理。同时,还需要一些创新的组织手段和管理手段。信息社会的人才要求趋向集科技文学、经贸和外语才干于一身的新型复合型人才,不仅要一专一能,还要多专多能。新型人才还要善于协调、搞好人际关系;胸怀博大、善于拼搏;要有创新意识和创造激情,要有不畏权威的怀疑精神和追根究底的探索精神;具有知识创新和技术革新的能力,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有不断的新发现、新发明、新创造和新开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