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体未开掘时,岩体内任一点的压力和抗力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岩石不会发生变形和移动,因而它也不会受到破坏。
在岩体内开掘巷道后,原岩体的应力平衡状态遭到破坏,巷道周围岩石受力有的地点升高,有的地点降低。由于力的不平衡,会使巷道周围岩石发生变形、破坏乃至冒落。如果巷道中架设支架,则支架会受到由于岩体上述变化而产生的压力,甚至使巷道支架也发生变形、破坏。巷道围岩和支架经过上述变化后,岩体受力又逐渐获得新的平衡。这种来自巷道周围岩体内的作用力,就称为地压(或矿山压力)。
选用何种支护形式取决于巷道的岩石性质、压力大小、巷道的服务年限、用途及巷道的断面形状等因素。
通常采用的有木材支护、石材和混凝土支护、钢筋混凝土支护、金属支护、锚杆(锚索)喷射混凝土支护、喷射混凝土支护等。
(一)木材支护
用作矿山井巷支护的木材称为坑木,它是井巷支护中使用最早的支护材料,至今使用得仍然很广泛。它的优点是:自重轻,容易加工、架设,具有可缩性。其缺点是:强度小,易腐朽,使用年限短,不耐火,不能防火。为增加其使用年限,可将木材预先进行防腐处理。
常用的坑木有松木、杉木、桦木、榆木和柞木等。其中以松木用得最多,在距木材产地近的地方可就地取材。在井下,木材支架的使用寿命一般为1~2年,只有在干燥的巷道中使用寿命可达2~5年,在湿度大的巷道中使用寿命有时只有0.5~1年。若坑木经过防腐处理后,其使用年限可延长2~3倍。
用于水平及倾斜巷道的木材支护的基本形式是由一根顶梁、两根柱腿组成的梯形棚子,如图2⁃6所示。因它从三面支承巷道所以称为不完全棚子。如果巷道底板有底鼓现象时,可在底板上加一根底梁,从四面支承巷道,这种支护称为完全棚子(封闭形棚子)。
图2⁃6 梯形棚子
a)不完全棚子 b)完全棚子
1—顶梁 2—柱腿 3—底梁
(二)金属支护
金属支护在井巷中使用广泛。金属材料有许多优点:强度大,可支承较大的地压,使用期长,可多次使用,安装容易,耐火性强,必要时也可制成可缩性的结构。它的缺点在于质量大,一次投资费用高,搬运和维修比较困难。
常用的金属支护材料有:工字钢、角钢、槽钢和轻便钢轨等。图2⁃7所示为各种支护用的型钢断面图。此外,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金属锚杆的杆体和托板,以及个别井筒或溜井的钢板支护,都使用各种金属材料。
(三)石材和混凝土支护
石材支护是以天然石材及人工石材为主要材料,并以水泥砂浆胶结而成的支护。它和混凝土支护,主要用在服务年限较长,且地压较大的井筒及主要巷道中作为永久支护。
天然石材是从花岗岩、正长岩、玄武岩、石灰岩、砂岩等经加工而成的石料,通常称为料石。其外形尺寸大致为长250~300mm、宽200~250mm、厚150~200mm,质量为30~40kg。其使用寿命可达20~30年,在我国竖井井筒中使用较广。
人工石材有:黏土坯烘烧而成的普通砖,混凝土浇筑而成质量在35kg以下的混凝土砖,混凝土加钢筋浇筑成质量在35kg以上的混凝土块。普通砖的标准尺寸为240mm×115mm×53mm的长方形体。长方形常用来砌墙,弧形的、楔形的则常用来砌井壁或巷道的拱盖部分。
石材支护比木材支护坚固耐久,比混凝土支护砌筑的速度快,能及时承受地压。
混凝土是由水泥、砂子和碎石按一定比例混合加水制成的,常用的按体积的比例为水泥∶砂子∶碎石=1∶2∶4~1∶3∶6。水泥加水把砂子和碎石胶结在一起,成为坚固的整体。
混凝土必须在凝固后才能承受压力,其凝固是因混凝土中的水泥加水,经水化作用逐渐硬化,一般经28天后才能达到混凝土的最大抗压强度。为了使水泥硬化加快,可在水泥中加入速凝剂,常用的速凝剂是氯化钙。
图2⁃7 各种支护用的型钢断面图
a)工字钢 b)槽钢 c)钢轨 d)角钢 e)丁字钢 f)特型钢
(www.zuozong.com)
图2⁃8 石材支护的基本形状
1—拱 2—墙 3—基础 4—充填物 5—拱基 6—墙脚
h0—拱高 l0—拱的净半跨度
石材支护的胶结物,一般是用水泥砂浆,它是由水泥与砂子按一定比例混合加水制成的,常用的按体积的比例为水泥∶砂子=1∶2~1∶4。
石材及混凝土支护的基本形状在井筒中为圆形,在巷道中为直壁拱形,如图2⁃8所示。拱的作用是承受顶板的地压并传递到墙上。墙除承受从拱上传来的压力外,也可承受侧压力,并起防止围岩风化及阻挡地下水入侵等作用。基础是墙的支承座,它将所承受的荷重及其自重传到底板。充填物的作用在于使石材支护上的压力均匀分布,并避免围岩的局部冒落对支护产生冲击压力。而混凝土支护则不需要充填物。
(四)钢筋混凝土支护
钢筋混凝土支护是在混凝土中嵌入钢筋,如图2⁃9所示。因此它能承受较大的拉力和压力,是强度较大的一种支护。它多用在地压不均匀(和非对称)的巷道中作永久支护。例如,在竖井井筒、井底车场附近的巷道和硐室中。
(五)喷射混凝土支护
喷射混凝土是借助喷射机,利用压缩空气作动力,将按一定比例配合的拌和料,通过管道输送,并以高速(30~120m/s)喷射到岩石表面或其他受喷面上,经凝结硬化而成为的一种混凝土。这种混凝土实际上是一层紧密贴在岩面上的高强度薄层混凝土,如图2⁃10所示。
喷射混凝土或锚喷支护可用于不同类别的围岩,以及不同工作条件和不同工程跨度的矿山井巷、硐室、采场中。但下列地质条件不宜采用喷射混凝土作永久支护:膨胀性岩体、未胶结的松散状岩体、有严重湿陷性的黄土层、大面积淋水地段、能引起严重的腐蚀地段、严寒地区的冻胀岩体。喷射混凝土使用在稳定性差的围岩支护时,常在喷射混凝土中加配钢筋,或采用锚喷支护,或采用喷锚网支护。在喷射混凝土中加入钢筋有利于提高喷射混凝土的整体性能,防止收缩,使混凝土中的应力分布均匀,增大混凝土的抗压、抗剪、抗弯强度。钢筋的网度为150~300mm。
当巷道围岩为塑性流变岩体,或受采场开采影响较大的巷道里,或有高速水流冲刷的地段,宜采用钢纤维的喷射混凝土。
(六)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
棚式支架和石材支架是在巷道围岩的外部对岩石进行支承,它只是被动地承受围岩产生的压力和防止破碎的岩石冒落。锚杆支护则是通过锚入围岩内部的锚杆改变围岩本身的力学状态,在巷道周围形成一个整体而又稳定的岩石带,利用锚杆与围岩共同作用,达到维护巷道稳定的目的,它是一种积极防御的支护方法,是矿山支护技术的重大变革,如图2⁃11所示。
锚杆支护既可以使用在井巷、硐室和采场,也可用于露天边坡的加固。锚杆不仅可以单独使用,也可和其他支护配合使用,特别是和喷射混凝土配合使用,更能发挥各自的优势。
图2⁃9 某矿回风斜井表土段施工图
图2⁃10 某矿回风斜井基岩段施工图
图2⁃11 某矿锚喷支护巷道施工图
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简称锚喷支护)是锚杆支护和喷射混凝土支护两种支护方式的结合体。根据围岩地质条件可以采用以下三种支护形式。
1)锚杆支护:一般只用于局部。
2)锚杆结合喷射混凝土:多用于巷道(硐室等)墙、拱支护(临时、永久)。
3)锚喷加金属网,并在喷层内架设金属支架:多用于围岩应力大,具有膨胀性岩层的支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