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长江流域开发治理与生态保护

长江流域开发治理与生态保护

时间:2023-06-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长江具有丰富的水生生物,是我国重要的水生生物保护区。对于长江上游水电的大规模开发,势必对长江生态系统造成长远、重大的影响。从整体上看,目前长江中下游河道多数崩岸段实施了护岸工程,对几个重点河段进行了初步的治理,河道走向与轮廓基本能保持相对稳定。长江开发治理与生态保护目标。

长江流域开发治理与生态保护

(1)长江流域的战略地位。

长江流域横跨我国东、中和西部三大地区,流域面积180万km2,占全国面积的18.8%,流域涉及我国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00年底全流域人口4.27亿,占全国的33.4%;国内生产总值31740亿元,占全国的35.5%。长江流域水资源丰富,年均水资源量9958亿m3,占全国的约36.5%,不仅是本流域的水源,也是南水北调东、中、西三条线路的战略水源地。长江水力资源丰富,理论蕴藏量277808MW,约占全国的40%,其中,技术可开发量256270MW,约占全国的48%;经济可开发量约占全国的60%,是当前和未来我国水电开发的主要基地。长江是我国主要内河航道,干支流航道里程约5.7万km,占全国的52.5%。长江具有丰富的水生生物,是我国重要的水生生物保护区。长江流域不仅经济总量大,而且地理位置优越,在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

(2)长江治理与生态保护的突出矛盾。

1)长江上游洪水来水量大与河道泄洪能力不足的矛盾仍非常突出。尽管长江中下游河湖蓄泄能力大,但与洪水来量仍不相适应,需采取分、蓄洪措施,以保证重点区和重要城市的安全。三峡工程建成后,将大大改善长江中下游的防洪状况,分洪量可大为减少,但三峡水库蓄水运用后20年,如遇1954年型洪水,采用荆江或城陵矶地区补偿调度方式,长江中下游分蓄洪总量仍有约400亿m3和320亿m3

2)干流水质总体良好、局部污染严重。2002年长江流域评价河长35383km,其中Ⅰ~Ⅲ类水占76.7%;劣于Ⅲ类水河长占23.3%。评价的10个湖泊中,3个湖泊处于中营养状态,6个湖泊处于富营养状态。约有40%监测的省界水体超过Ⅲ类水。沿长江干流的城市江段存在约600km的岸边污染带。从污染趋势分析,长江污染在发展,流域废污水排放量呈逐年增长趋势。根据近10年水质资料进行分析,长江流域水质整体上有恶化趋势。

3)局部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2000年流域河道外用水量约1700亿m3,整体水资源开发利用率约为18%,目前总体利用程度不高,干流河道内生态用水保持较好。但是由于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局部地区仍然存在供需矛盾。由于丰枯变化较大,长江河口受咸潮入侵影响较严重,影响上海及江苏沿江部分城市供水和河口生态环境

4)水土流失未得到有效控制。长江上游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年土壤侵蚀量14.1亿t。进入河道被河水搬运走的泥沙仅占上游侵蚀总量的30%以下,大部分被拦淤于中、小河流、湖泊等水体和塘、库、堰等水利工程中。长江干流的泥沙也造成中下游主要湖泊的淤积。洞庭湖多年平均入湖泥沙1.335亿m3,其中来自长江的达1.18亿m3,占82.0%,而城陵矶输出量只占入湖泥沙量的25.1%,淤积在洞庭湖的泥沙达0.984亿m3。1989年国家启动实施了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和生态建设项目,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目前流域尚有53.07万km2的水土流失亟待治理。另外,新开发建设项目中,由于人为水土流失每年造成新的水土流失面积达1200km2。(www.zuozong.com)

5)上游水电开发引发新的生态与环境问题。长江流域水力资源利用程度较低,开发潜力大,尤其是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乌江等水电资源富集河流的开发潜力巨大。对于长江上游水电的大规模开发,势必对长江生态系统造成长远、重大的影响。特别是目前长江上游干支流拟建的水电站规划没有按照《水法》的要求纳入水资源战略规划,同时缺乏全面的环境评价,处于一种无序开发状态,使形势变得更为复杂。

6)大规模经济活动对于水域生态系统构成威胁。长江丰富多样的生态环境条件孕育了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在长江珍稀水生动物中,除鲥鱼近年来未捕获到外,被列为国家一或二级野生保护动物的中华鲟、白鲟、达氏鲟、白鳍豚、扬子鰐、江豚、胭脂鱼、淞江鲈等均能生存繁衍。但是由于近20多年的大规模经济活动,造成种群数量呈逐年下降趋势。其中,白鳍豚已濒临灭绝。随着长江干支流梯级的开发,鱼类或其他水生动物的生境将受到影响,上游约40种特有鱼类(约占总数的2/5)的种群数量可能进一步减少。由于泥沙淤积和围湖垦殖,湖泊面积日益减少,目前仅剩下大小湖泊309个,且大部分湖泊已处于衰亡阶段,中下游四大家鱼的繁殖也将受到影响,其种群数量也可能进一步减少。

7)三峡水库蓄水后对长江中下游局部河势的影响。三峡水库蓄水运用后,由于水库下泄水沙条件的变化,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坝下游河道水流挟沙能力处于非饱和状态,河床将发生沿程冲刷,对中下游河道的河势及护岸工程带来重要影响。从整体上看,目前长江中下游河道多数崩岸段实施了护岸工程,对几个重点河段进行了初步的治理,河道走向与轮廓基本能保持相对稳定。但从各局部河段看,有些河段的河势变化仍较剧烈。

(3)长江开发治理与生态保护目标。

进入21世纪,三峡工程已经蓄水并初步发挥了综合效益,南水北调东、中线工程全面开工,长江中下游干流堤防工程全面完成,治江事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在新的历史时期,长江委提出以“维护健康长江、促进人水和谐”为基本宗旨,按照“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统筹保护与开发,协调生态与发展,加快防洪保安、水资源综合利用、水生态与环境保护、水资源管理四大体系建设,实现保障防洪安全、合理开发利用、维系优良生态、稳定河势河床四大战略目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