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关于同步带的应用案例与优势

关于同步带的应用案例与优势

时间:2023-06-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3-25 同步带的应用案例1)传动场合。这类机构一般用于实现某些工艺,同步带传动设计更多是基于空间布局和动力需求考虑。图3-29 平带用于传送或运输的场合同步带的特点 同步带具有传动性佳、平稳性好、维护性强、适用于长距离传动等优势。图3-32 同步带与带轮的配套使用图3-33 同步带的张紧调节方式

关于同步带的应用案例与优势

1.常用的带

根据不同的应用场合(见图3-23),常用的带可分为同步带、平带、多锲带、V带等,如图3-24所示,其中同步带的应用场合较为讲究,本节将重点介绍。

978-7-111-58707-1-Chapter03-38.jpg

3-23 各种带的适用场合

978-7-111-58707-1-Chapter03-39.jpg

3-24 常用的带

a)同步带 b)平带 c)多锲带 d)V带

2.同步带

(1)同步带的应用 如图3-25所示,同步带传动的应用已渗透到了各行各业的机械设备中,如工业机器人仪器仪表汽车等。归结起来,大概有传动(见图3-26和图3-27)和传送(见图3-28)两种场合。

978-7-111-58707-1-Chapter03-40.jpg

3-25 同步带的应用案例

1)传动场合。这类机构一般用于实现某些工艺(如插针工艺,见图3-26),同步带传动设计更多是基于空间布局和动力需求考虑。换言之,从设计角度看,工作端的设计比较繁琐而灵活,传动部分反而是“死”的,也不是设计过程最麻烦的地方。

978-7-111-58707-1-Chapter03-41.jpg

3-26 同步带用于传动的场合(一)

多个机构需要保持同步联动(将原动机动力进行分配),或有运动形式转变的需要时,也经常会用到同步带传动机构,如图3-27所示。

2)传送场合。如图3-28所示,同步带对移动机构(等效重物)起着驱动作用,将(等效)重物从A点搬移到B点或更多位置点,尤其适合长距离输送的情形。注意机构的移动精度靠导引件保证;至于停留位置精度,则主要取决于同步带和带轮的啮合齿隙、安装状况,以及动力设备的分辨率,随着传送距离尺寸的增加,误差必然会累积放大。

978-7-111-58707-1-Chapter03-42.jpg

3-27 同步带用于传动的场合(二)

978-7-111-58707-1-Chapter03-43.jpg

3-28 同步带用于传送的场合

【注意】对于速度或精度要求不高的传送或运输场合,则一般采用平带(没有必要使用同步带),如图3-29所示。(www.zuozong.com)

978-7-111-58707-1-Chapter03-44.jpg

3-29 平带用于传送或运输的场合

(2)同步带的特点 同步带具有传动性佳(传动比准确,一般传动比i<10,允许线速度v<50m/s,传动功率P<300kW,效率高达0.98,节能效果明显)、平稳性好(具有缓冲、减振特征,低噪声)、维护性强(不用润滑,运作保养费用低)、适用于长距离(中心距可达10m以上)传动等优势。

同步带的结构和材质如图3-30所示,由玻璃纤维(或钢线)、尼龙橡胶(或聚氨酯)等材料构成,虽然质地柔软但尺寸不可伸长。

米思米(Misumi)型录上的同步带,一般可分为梯形齿同步带和圆弧齿同步带两大类,两者和带轮的啮合状况如图3-31所示,其特性与规格见表3-11。

978-7-111-58707-1-Chapter03-45.jpg

3-30 同步带的结构与材质

978-7-111-58707-1-Chapter03-46.jpg

3-31 不同类别的同步带与带轮的啮合状况

a)梯形齿同步带 b)圆弧齿同步带

3-11 不同类别的同步带特性与规格

978-7-111-58707-1-Chapter03-47.jpg

(3)同步带(轮)的型号表达 同步带和带轮是配套使用的,如图3-32所示。由于带轮(齿)较之同步带(齿)不易失效,一般是先确定同步带的规格型号,再匹配选择带轮(不需要校验)。

同步带的型号表达方式,类似“TTBU375T5-100”包含类型(TTBU表示材质为聚氨酯)、带周长(375mm)、齿形参数型号(T5齿形齿距)、宽度(10mm)、匹配带轮(T5型);带附件的类型则表达为“ATBT1200T10200-A-P100”,其中A表示附件类型(固定形式)、P100表示附件间距(100mm)。

同步带的型号定好之后,带轮是匹配的(只需确定齿数和材质),翻阅型录就能选到。但要注意空间的布局是否合理,例如带轮大小(带轮直径越小,皮带弯曲应力越大,因此不宜过小,否则易产生疲劳破坏;直径小了意味着齿数少了,各个轮齿受力更大,也是有限制的,因此需要权衡,找到相对合理的尺寸)、带轮中心距的确定,带轮的布置与安装,张紧调节方式(一般有两种方式,如图3-33所示)等,都有一定的讲究和方法。

978-7-111-58707-1-Chapter03-48.jpg

3-32 同步带与带轮的配套使用

978-7-111-58707-1-Chapter03-49.jpg

3-33 同步带的张紧调节方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