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装备保障资源的确定方法与重要性

装备保障资源的确定方法与重要性

时间:2023-06-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保障设备需求确定与人员需求确定有着许多类似之处,因此在保障设备数量确定中,可借鉴人员数量的确定方法,包括利用率法、相似系统法、专家估算法和排队论法等。预防性维修备品备件数量的确定,需要根据备品备件是否可修复,综合考虑装备数量、需更换零部件的单机件数、所提供的备品备件数量的保障时间跨度等进行确定。此外,当装甲装备、保障方案及各类保障资源变动时,技术资料也应根据要求及时修订。

装备保障资源的确定方法与重要性

1.装备保障资源概述

装备保障资源是实施装备保障的物质基础,是构建装备保障系统的基本要素。装备保障资源配备必须以保障方案规定的装备保障工作需求为依据,以装备保障系统结构及任务分工为基础,形成有效的保障能力;同时,还要避免配置过多的保障资源,以便降低部队负担和保障资源的闲置浪费。GJB 451A—2005《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术语》对保障资源的定义为“使用与维修装备所需的硬件、软件与人员等的统称”。可见,装备保障资源一般包括保障设备、人力与人员、备品备件、技术资料、训练与训练保障资源、计算机资源保障、保障设施以及包装、装卸、储存和运输资源。

2.装备保障人力人员需求确定

通过使用与维修工作分析可以从各项保障工序的角度分析相关保障工作对于人员专业知识及其掌握程度、技能熟练程度等方面的要求,确定装备保障人员的专业和技术等级需求。综合确定部队保障机构中各专业各技术等级人员的数量可采用利用率法、相似系统法、专家估算法、排队论法等。

3.保障设备需求确定

装甲装备保障设备的品种,首先要满足装甲装备在部队的使用与维修保障的功能需要。保障设备需求确定与人员需求确定有着许多类似之处,因此在保障设备数量确定中,可借鉴人员数量的确定方法,包括利用率法、相似系统法、专家估算法和排队论法等。

4.备品备件需求确定

在确定备品备件需求时,既要考虑满足预防性维修的需要,也要考虑满足修复性维修的需求,部队库存的是满足两种需要的备品备件品种与数量之和。备品备件需求确定的关键是其品种与数量的确定,在确定备品备件数量时还要考虑产品是否可修以及产品的修复率等情况,只有这样才能尽量做到备品备件储备的科学化,符合实际使用要求。

预防性维修备品备件数量的确定,需要根据备品备件是否可修复,综合考虑装备数量、需更换零部件的单机件数、所提供的备品备件数量的保障时间跨度等进行确定。修复性维修的备品备件品种和相应备件数量确定可按照可修和不可修两种属性分别进行计算。

5.其他保障资源需求确定

1)技术资料(www.zuozong.com)

在方案阶段初期,应提出技术资料的具体编制要求,并依据保障性分析的结果和其他专业工程的工程数据与资料,在方案阶段后期开始编制初始技术资料。在工程研制后期和装备列装定型时,应编写完成各类技术资料,保证与装甲装备同步交付部队使用。此外,当装甲装备、保障方案及各类保障资源变动时,技术资料也应根据要求及时修订。

2)训练和训练保障

一般在装备方案阶段后期或工程研制阶段早期就要着手开始规划人员训练和训练保障工作,其中首要工作是训练条件的准备,如拟订训练大纲和训练计划,编写教材,设计教具和训练器材。在训练工作的规划与准备过程中,一是要根据部队人员的素质和装备使用与维修保障的需要,确定训练内容;二是在新装备部署部队的前期,进行人员的培训工作;三是对部队初始教员的培训;四是开发相应的模拟训练器材。

3)计算机资源保障

计算机软件的保障工作,通常在软件开发的初步设计阶段就要提出初步的软件保障规划,包括保障环境、保障操作、训练计划和供应、软件交付后发生变更的预计层次。

4)保障设施

保障设施的分析确定工作应在装备方案阶段开始,对现有保障设施是否适用于新研装甲装备,是否需要改造或建设新设施等方面进行分析。对于初步拟定的新设施的要求,应经过充分验证,再确定正式的要求。验证可在原有的设施上或模拟条件下进行,也可通过详细数据的分析予以验证,最后提出有关设施要求的详细论证资料。

5)包装、装卸、储存和运输

包装包括为准备装运装备所需的各种操作规范和设备,它是为装运装备所做的所有准备工作。在确定包装要求时,应充分考虑到便于运输、装卸、储存、使用和管理。如果需要设计专用的包装容器,则应规定其设计的约束条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