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铸铁应用实例
1.灰铸铁的化学成分和组织特征
在生产中,为使铸铁浇注后得到灰口,且不至于含有过多和粗大的片状石墨,通常把铸铁的成分控制在:wC=2.5%~4.0%,wSi=1.0%~3.0%,wMn=0.25%~1.00%,wS=0.02%~0.20%,wP=0.05%~0.50%。
具有上述成分范围的铁液在进行缓慢冷却凝固时,将发生石墨化,析出片状石墨。其断口呈黑灰色。若铁水中的C、Si含量低,铸件容易出现白口组织,白口组织往往出现在铸件的表面层和薄壁处。普通灰铸铁的组织是由片状石墨和钢的基体两部分组成的。根据不同阶段石墨化程度的不同,灰铸铁有三种不同的基体组织,如图7-4所示。
图7-4 灰铸铁的显微组织
(a)铁素体基灰口铸铁;(b)铁素体+珠光体基灰口铸铁;(c)珠光体基灰口铸铁
2.灰铸铁的牌号、力学性能、显微组织及用途
灰铸铁的牌号、力学性能、显微组织和用途如表7-2所示。牌号中的“HT”为“灰铁”二字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字母,用以表示灰铸铁,其后面的数字表示最低抗拉强度。
表7-2 灰铸铁的牌号、力学性能、显微组织和用途(摘自GB/T 9439—2010)
续表
3.灰铸铁的孕育处理(www.zuozong.com)
表7-2中HT250、HT300、HT350属于较高强度的孕育铸铁(也称变质铸铁),这是由普通铸铁通过孕育处理而得到的。由于在铸造之前向铁液中加入了孕育剂(或称变质剂),因此结晶时石墨晶核数目增多,石墨片尺寸变小,更为均匀地分布在基体中。所以其显微组织是在细珠光体基体上分布着细小片状石墨。铸铁变质剂或孕育剂一般为硅铁合金或硅钙合金小颗粒或粉,加入量为铁水总量的0.4%,当变质剂加入铸铁液内后立即形成SiO2的固体小质点,铸铁中的碳以这些小质点为核心形成细小的片状石墨。
铸铁经孕育处理后不仅强度有较大提高,而且塑性和韧性也有所改善。同时,孕育剂的加入还可使铸铁对冷却速度的敏感性显著减小,使各部位都能得到均匀一致的组织。因而孕育铸铁常用来制造力学性能要求较高、截面尺寸变化较大的铸件。
4.灰铸铁的热处理
热处理只能改变铸铁的基体组织,而不能改变石墨的形状和分布。由于石墨片对基体连续性破坏严重,易产生应力集中,因此热处理对灰铸铁强化效果不大,其基体强度利用率只有30%~50%。灰铸铁常用的热处理有如下几种:
(1)消除内应力退火(又称人工时效)。
该热处理主要是为了消除铸件在铸造冷却过程中产生的内应力,防止铸件变形或开裂。常用于形状复杂的铸件,如机床床身、柴油机气缸等,其工艺为:加热温度500~550℃,加热速度60~120℃/h,经一定时间保温后,炉冷到150~220℃出炉空冷。
(2)消除白口组织退火。
铸件的表层和薄壁处由于铸造时冷却速度快,易产生白口组织,使得硬度提高、加工困难,需进行退火以降低硬度,其工艺为:加热到850~900℃,保温2~5 h后炉冷至250~400℃出炉空冷,可获得铁素体或铁素体加珠光体基体的灰铸铁。
(3)表面淬火。
某些铸件的工作表面需要提高表面硬度和耐磨性,如机床导轨的表面、缸体内壁等,可进行表面淬火处理。常用感应加热表面淬火、火焰加热表面淬火和点接触电加热表面淬火等。其淬火组织为极细的马氏体加片状石墨,淬硬层深度为1~3 mm,淬火后表面硬度可达50~55 HRC。孕育铸铁的表面淬火效果比普通灰铸铁的效果要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