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河道的演变规律及典型河段选取:以荆江沙市河段和石首河段为例

河道的演变规律及典型河段选取:以荆江沙市河段和石首河段为例

时间:2023-06-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2荆江河段示意图考虑到弯曲程度不同的河段,二次流作用效果可能出现的差别,本文选取了荆江的沙市河段和石首河段进行研究分析(图2),其中沙市河段位于上荆江,上起陈家湾,下至观音寺,全长约31.6km,属微弯分汊型,河段上游有太平口分流。1933年后三八滩逐渐形成,沙市河段出现了新的微弯分汊形态。近年来,沙市河段河势处于基本稳定状态,河道的演变规律主要表现为河段内局部深泓线摆动、洲滩消长及主支汊易位等。

河道的演变规律及典型河段选取:以荆江沙市河段和石首河段为例

荆江位于长江中游(图2),上起湖北枝城,下至湖南省城陵矶,全长约347.2km,该河段以藕池口为界,以上为上荆江,以下为下荆江。荆江径流、输沙都主要来自宜昌以上长江干流。枝城以上约19km处的宜都有支流清江入汇,沙市有小支流沮漳河入汇,同时南岸有松滋口、太平口、藕池口分水沙入洞庭湖。洞庭湖接纳三口和湘、资、沅、澧四水后于城陵矶汇入长江。江湖出流相互依托,对荆江河势变化有重要影响。

图2 荆江河段示意图

考虑到弯曲程度不同的河段,二次流作用效果可能出现的差别,本文选取了荆江的沙市河段和石首河段进行研究分析(图2),其中沙市河段位于上荆江,上起陈家湾,下至观音寺,全长约31.6km,属微弯分汊型,河段上游有太平口分流。1900年后,水流条件的变化,河床开始逐年淤积,最终形成学堂洲,同时间段,金城洲也由于泥沙淤积而出现。1933年后三八滩逐渐形成,沙市河段出现了新的微弯分汊形态。此后沙市河段便由太平口心滩、三八滩和金城洲微弯分汊段组成。近年来,沙市河段河势处于基本稳定状态,河道的演变规律主要表现为河段内局部深泓线摆动、洲滩消长及主支汊易位等。(www.zuozong.com)

石首河段位于长江中游下荆江之首,上起新厂,下至小河口,共约37.5km,由顺直过渡段与急弯段组成,石首河段弯道曲率半径小,沿程多洲滩,河道右岸有藕池口分流入汇洞庭湖,河道形态较为复杂.由于受上游来水来沙条件、藕池口分流分沙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石首河段仍处于调整变化之中,滩槽变化大,深乱不稳定,年际间摆幅较大,给防洪航运以及沿江涉水工程的正常运行带来一定影响。三峡工程自2003年蓄水运用以来,石首河段冲刷较为剧烈,加之河势的变化调整,石首河段崩岸时有发生,主要位于未护险工段。因此对石首河段河势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