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水安全,需要社会公众从意识到行动的全面积极参与,逐步构建社会公众的参与机制。它不仅指公众接受统一规范的原则,参加统一的行动,更重要的是要求公众改变自己的传统思想、习惯,建立科学发展观,用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可以说,水安全保障是一场深刻的革命,它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当前,社会公众的水安全意识还不高,个体意识与群体意识差距很大;而且,公众参与的渠道不畅,有必要利用各种方式推进社会对保障水安全的主动参与,构建公众参与的有效机制。
1.从教育入手构建
由于受传统思想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我国公众的思想意识、行为方式还与水安全的要求相差甚远。因此,必须从教育入手,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素质,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消费素养,以推动其参与保障水安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全面推进。
(1)从基础教育入手,在小学各年级和中学的语文、自然、地理课程教学过程中增加以水环境教育为中心的科学发展基础教育内容。
(2)根据不同对象,开展水安全内容的技术培训。维护水安全不仅是认识问题,也是技术性问题。要根据不同对象,有计划地开展各种层次、各种类型的职业培训,以逐步提高劳动者对水安全保障的适应性技能。
(3)领导干部开展水安全保障的决策培训。领导干部,尤其是决策者对水安全状况的了解和接受程度是保障水安全的关键。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的决策培训,使之了解本流域或本地区水安全方面存在的“瓶颈”问题和一般问题,同时加大不同职能部门的领导共同探讨保障水安全的深度和广度,以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基于水安全的决策水平。
2.运用宣传手段构建
宣传是促使公众参与保障水安全行动的重要手段之一。经验表明,宣传可以帮助社会公众增长可持续发展知识,了解水安全意图和目标,增强公众对保障水安全的责任感、使命感,逐步改变与水安全相冲突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应特别重视运用宣传手段构建公众参与机制。各新闻媒体应成为主阵地,城镇、农村、厂矿、机关单位的墙报、板报是将宣传深入到基层的有力保障。通过各种媒体或载体宣传时,应注意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
3.运用组织手段构建(www.zuozong.com)
针对不同对象、围绕不同主题、组织不同形式的保障水安全社会活动,是教育和引导社会公众参与水安全行动的有效宣传方式。根据国内外的经验,应重点开展以下社会活动。
(1)响应联合国和有关国际组织的号召,每年按期组织好“水日”、“地球日”、“环境日”的主题活动;同时借此机会联合公众共同分析本流域本地区面临的水安全问题。特别注意,活动由城市有组织地向县城、小城镇、农村延伸。
(2)要发挥展览馆、博物馆、文化馆等公益性文化设施的作用,定期开展以水安全为主题的展览。
(3)有计划地组织中小学生开展以水安全为主题材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将青年作为宣传的优先对象。
4.发挥各种社会团体作用
应充分注意发挥各种社会团体的作用,如工会组织可以充分引导工人对清洁生产、水环境保护的参与;妇联组织可引导妇女转变传统的消费模式,将保障水安全的观念、习惯和生活方式伸展到各个家庭;科学团体(如各种学会、协会、研究会)可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分析本流域或本地区水安全问题所产生的教训,并将之作为宣传的材料。特别是各种科学团体、由于成员数量大,各有研究专长和技术专长,应特别重视发挥其监督和咨询作用。
国际经验表明,扩大公众的广泛参与,构件公众参与机制,还必须赋予公众参与权益,完善公众参与制度,尤其是赋予公众参与立法、执法和管理与监督的权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