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优化农户种植结构
农户种植结构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业碳排放效率,根据前面的统计分析,农业生产中碳排放效率最高的农户农业种植结构很值得借鉴与推广,即棉花和油菜的种植比例最大,占比近90%,小麦和中稻仅占不到10%。在种植面积一定的情况下,90%的耕地种植棉花和油菜,10%的耕地种植小麦和中稻。
2.低碳农业生产方式
低碳农业生产方式就是通过降低对石油等化石能源的依赖,走生态、有机、高效农业的新路子。在低碳理念的指导下,农民可以利用有机农业、土壤改良、联合耕作等新型的农业生产方式来应对气候变化,提高农民利润率和农业能源效率并改进大气和土壤的质量。
1)绿色施肥管理
通过有效的施肥管理,降低农业生产对化石能源的依赖,根据上一章的分析结果,可以参考最优的农业投入结构∶化肥∶农药∶农膜∶柴油∶灌溉面积∶翻耕面积为0.24∶0.01∶0.07∶0.01∶0.1∶1的比例进行农业施肥。同时,大幅度减少农药和化肥使用量,减少农业碳排放量,走有机生态农业之路。从投入与产出的相互关系中可以分析出,农药与化肥的使用量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每个种植单元的碳排放量,因此,要积极实行绿色施肥管理。如用粪肥和堆肥作为农用化肥的替代品,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采用中耕作物与深耕作物轮作的方式,同时,引入微生物、蚯蚓等方式共同熟化深层土壤,扩大、增强作物根系营养能力。其他可采取的措施还包括农作物和肥料(绿色和动物肥料)的覆盖、综合病虫害管理以及固氮作物的轮作等。
2)水土保持和作物覆盖
水土保持耕作方式主要是指在秸秆覆盖或保留作物残茬的耕地上进行作物耕作,以保护农业耕地地表,增加农业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变作物土壤理化性质,增强土壤抗侵蚀能力,防治水蚀、风蚀,提高粮食产量。水土保持农业耕作在改良土壤、减少径流冲刷,并减少土壤中的碳流失到大气中方面有显著的效果;此外,还可以增加农作物土壤的碳汇,有利于水资源保护,减少土壤侵蚀,提高农民耕种和收割的灵活性,并且能够减少对传统劳动力的依赖,降低平均劳动力指数。(www.zuozong.com)
3)灌溉和水资源管理
大量使用先进的农业节水灌溉系统可以提高研究区农业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改进农业地面灌溉技术也是节水的最好方式之一。可采用的节水灌溉技术方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进行条型田建设和土地平整,据调查,平整度较好的土地比平整度较差的土地平均节水性提高10%~20%,因此,这是改进农业地面节水灌溉技术的基本条件。二是高度重视农民农艺节水技术的应用,根据农作物生长周期、需求饱和度和喜水性进行适时、适量供水,逐步实现农业节水、增产和增效,打破部分传统农民观念中只要有水就浇,浇得越多效果越好的片面认识。此外,在研究区大力推广喷灌、滴灌等高效农业节水技术,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业水资源的利用率,可大大减少研究区农业生产成本。
4)土地功能的改变与土壤改良
目前,在中国种植环境下,最简易、最有效的办法是植树造林,通过地表覆盖植被的光合作用大量吸收大气中的CO2。此外,还可以采用人工合成原始肥料来提高农作物土壤肥力的办法,如保持循环式放牧和可持续性的放养率以及季节性地、有规律地采集家用木柴等措施,与此同时,应减少畜牧业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还可以通过间作或淡季耕种豆科植物等,充分利用其固氮固碳作用来提升作物土壤肥力。此外,退耕还林还草,延长轮伐、轮作时间等措施都能有效地增加农作物土壤中的碳汇量。最后,常年的混农种植林也能够较好地保持农作物土壤中的生物数量和可观的碳储量,但目前在中国种植区这种做法还没普遍推广。
3.加强农民农技培训体系建设
研究区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农民的农业经营管理水平直接决定着研究区农业的生产水平,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高低直接决定着农业的环境污染程度,提升农业生产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环保意识是解决当前农业面临问题的有效途径。因此应加强农民农技培训体系建设,改善农民的生产方式,提高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从而提高农民的生产经营水平和减少农业环境污染。公安县长江村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教育相对落后,导致当地农民的受教育水平相对较低,对于新产品、新技术、新方法的接受和使用能力较弱,农业种植和管理方式受政府政策和传统方式的影响大。落后的种植管理方式严重制约了当地农户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业碳排放。因此当地应该加大对现代农业经营管理方式的宣传力度,鼓励农民改善经营方式,提高经营效率。提高当地农民的环保意识,宣传农药、化肥等对环境的危害,减少农户农药化肥的使用,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设立农业技术站对农民进行定期培训,使农民掌握最新的农业种植技术、管理方式和最新的农业市场信息。同时鼓励农业种植能手通过土地流转等形式扩大种植规模,开展规模种植,将自身的技术优势转化为大规模的经济效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