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工作重点一直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1987年中共十三大报告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概括为党的基本路线(简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重申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重申和丰富了党的基本路线的内容: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必须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扎扎实实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胜利。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论述均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目前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更突出矛盾是城乡、区域、收入分配等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这已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关系全局、影响深远,这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报告特别指出,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并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由此可见,未来中国继续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一问题从主观上直接决定着中国发展绿色经济新探索的总体思路。
回顾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正是因为我国始终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那么,在既有成功和成就基础上,未来我国应该如何继续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呢?我们认为,在这一问题上未来我们必将面临新的发展环境、新的发展任务,与之相应,党的基本路线的内容、任务、方法、路径也将随之发生根本的改变。因此,我们可以通过纵观党的基本路线的客观进程和规律,全面把握其中的阶段性,明晰不同时期党的基本路线不同的内容、任务、方法、路径,以便于我们在未来不同的阶段更加科学、更加实际地坚持和贯彻党的基本路线。(www.zuozong.com)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从改革开放初不足18%到2010年的51%,标志着我国已经从农村社会迈向城市社会;形成了初具规模的现代交通体系,铁路(尤其是高铁)、公路(尤其是高速公路)、航空、航运、城市交通(尤其是地铁)等超常规和跨越式发展;全国性的输电输油气等网络骨架基本形成;高速信息网络系统全面铺成;工业化进程快速推进、工业体系日益完善、工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升级;目前,我国99%以上的商品供求和价格由市场调节,已经形成了商品、资金、技术、房地产、外汇等等市场体系。在上述所取得巨大经济成就的基础上,我国的社会建设也日新月异。城镇居民生活的恩格尔系数从1978年的57.5%降到了2010年35.%;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从1978年的67.7%下降到2009年的41.0%,绝对贫困人口从改革开放初的25000万人减少到2010年的2688万人;国家财政支出从过去仅仅满足吃饭和经济建设逐步向教育、医疗卫生、农业、社会保障、生态环境、城市交通等等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领域倾斜;建立了农村和城市低收入居民保障体系,基本消除了城镇零就业家庭;免除了农业税和农林特产税,给予农民在种粮、购买农机具和购买良种方面的补贴;建立了新型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开始试点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建立了针对城市学龄前儿童、学生、无单位人员等等的医疗保险体系;科学技术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从当初的50年左右缩小到今天的10年左右,相当多的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甚至在国际上领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