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自中国黄酒的日本清酒
日本可谓把领带的功效运用到了极致。
日本人爱好清酒,但一喝上绍兴黄酒,就自愧不如。终于,一群日本人就以考察合作之名要求到一家绍兴酒厂参观。中国人好客,酿造黄酒的中国人就更加好客了,请日本友人参观了黄酒的酿造过程。每当走近一道工序,日本人就狂喜不已,扑向一个个原酒酒缸,90度鞠躬,深呼吸、深低头,显露出无比的崇拜,就差脑袋直接扎到酒里痛饮,这时一条条领带顺势就浸入原酒中……参观完毕,日本人把领带封入真空包装袋,如获至宝般捧回国内进行分析研究,依法酿造,妄图仿制出一款日本黄酒。然而最终的结果,却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山寨出来的日本黄酒与中国黄酒有天壤之别。
日本人没明白绍兴黄酒之所以作为中国瑰宝,在于酒的历史是老祖宗留下的,在于酒的特性是特殊地理环境孕育的。
其实最能证明飞机大炮可以仿造、好水好酒不能复制的故事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
当时周恩来总理苦于茅台酒厂无法突破万吨的产量,直接命令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方毅在与茅台镇地理气候相近的遵义北边龙圹村异地建厂复制茅台。原料、设备、生产工艺、制酒老师傅、老专家统统从茅台原厂搬来,甚至把茅台原厂前房梁的灰尘都挪撒到新厂里,目的无非是让茅台镇特殊气候生就的微生物群落在新厂落户繁衍。这一浩大工程,绝对是纯正的茅台克隆。搞了10年,最终酿出了上好的美酒,但只是“接近市场销售的茅台酒质量水平”,只好取酒中珍品之义,将其命名“珍酒”。“珍酒”变不成“茅台”的根本原因在于那些土里的微生物从茅台镇迁户到遵义,就变了种,所以酿不出真正的茅台。
历史证明,别说是日本人“偷”不走茅台,就是我们想以举国之力在本土邻乡复制一个茅台也是不可能的。(www.zuozong.com)
2000年前,水稻由中国传入日本,后来,中国江浙一带以稻米为原料制作“曲种”酿制黄酒的技术也传到日本,日本祖宗借鉴中国祖宗酿造黄酒的方法,又创造性地结合日本特有的风土地理特性,终于酿制成了专属于日本的国酒——清酒。
如今,老的日本人还保留着一天劳顿之后,温一壶清酒,享受人生的传统;日本清酒厂家同时也把目标瞄准年轻人,大力推广低酒精度、低热量的清酒,把很多日本年轻人拉进了遍地流行的清酒吧。随着健康养生的风尚越浓,日本清酒的出口量也连年上升,从洛杉矶到纽约,清酒吧吸引了越来越多酒客。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本来说的就是地域环境对食品影响的重要性,对酒而言尤其如此。无论从历史、原料还是酿制工艺上,日本清酒无疑源自中国黄酒,说日本山寨了中国黄酒一点也不为过。但无论如何,我们不得不承认日本清酒虽借鉴了中国黄酒的酿造方法,却是日本专属的国粹并与日本的饮食文化融为一体。
黄酒是我国独有的酒类,与啤酒、葡萄酒并列世界三大古酒,而最能代表中国黄酒特色的,当属绍兴黄酒。绍兴黄酒以优质糯米、小麦和鉴湖佳水为原料酿造而成,属低度酿造酒,度数多在14度左右,经独特工艺酿制而成,富含有20种氨基酸,营养丰富。其独一无二的品质,既得益于稽山鉴水的自然环境和独特的鉴湖佳水,也归功于上千年来形成的精湛酿酒工艺,自然无愧于“液体蛋糕”之誉。而照猫画虎,只得中国黄酒一半真传的日本清酒,也同样具有营养丰富,富含多种氨基酸、维生素的特点,却又不完全同于黄酒,度数多在15度以上,色泽呈淡黄色或无色,芳香宜人,更清亮也更透明。
黄酒产地广,品种多,但能真正代表中国黄酒品质的却只有绍兴黄酒。天下黄酒源绍兴。
由此可见,日本人自古就善于模仿,但这种模仿并不只是单纯的山寨,而是在模仿中创新,破坏性创造成就了日本的崛起,成功改变了日本产品价廉低劣的全球印象,让日本制造蜚声世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