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西风东渐。
中国企业在如饥似渴、亦步亦趋地向西方学习,诸多西方理论都成了中国商学院的经典课程(见表1-2),但首倡定位理论的阿尔·里斯绝对是价值被低估的一位。“定位”已被誉为对美国影响最大的商业观念,中国企业家早已耳熟能详,但很少有中国企业家打算严格按照他的理论去实践。因为在经济快速增长的中国满眼都是机会,丢弃哪个都舍不得。
表1-2经典理论
20世纪末,有位哈佛名教授访问内蒙古鄂尔多斯——中国最大的羊绒企业,给出的建议是专心致志搞羊绒,做世界羊绒大王。自兹别后,企业家并没用亦步亦趋按照教授的建议去做,反而抓住了能源城市的发展契机,大举进军煤炭、化工、房地产等热门产业,企业由十几个亿迅速做到几百个亿的规模。
理论往往赶不上实践的脚步。
在阿尔·里斯看来,中国的大多数企业并不懂得聚焦战略,而是盲目地进行着企业扩张,以至于消费者对那些知名品牌的印象变得越来越模糊。
的确,在过去的30年里,中国企业在市场化的初级阶段依靠高速的增长,更多是通过多元化的方式完成了原始积累,但中国企业目前只有500大,而没有500强。多元化的发展往往成就一个企业的规模,但并不能为长久持续的盈利和更高效的经营提供保障,反而常常成为品牌建设过程中的障碍甚至潜在的危险。定位理论的核心词汇就是“聚焦”,然而中国企业家一直喜欢的是另一个词扩张。所以里斯和他的定位理论在中国一直颇受冷落。(www.zuozong.com)
下一个30年,中国企业也许真应该好好研究一下聚焦战略了。
万科“做减法”的案例广为人知,1992年之前的万科广泛涉及零售、机电、印刷、影视制作等领域,还考虑发展电影、电视、娱乐等业务,但踌躇满志的王石被投资银行家泼了冷水,“我不关心万科有什么,请告诉我万科是什么?”王石一时语塞,这件事对他的触动很大,经过反复的思考和痛苦的抉择,万科决定“瘦身”,确定以房地产为主营方向,逐步收缩并最终彻底剥离其他业务。现在,万科成为国内房地产行业的龙头企业。对此,王石颇多感慨,他说伟大的公司只需要一句话就可以把自己讲明白,现在的万科需要3句话,还差得多。
同样我们也看到当美国艾维斯(AVIS)租车公司在市场竞争上远远落后于行业老大赫兹租车(HERST)。为了迎头赶上,艾维斯打出的广告语是“因为我们是第二,所以更努力。”蒙牛创立之初,面对强大的伊利,提出的宣传口号是“做内蒙古第二品牌”。
然而聚焦之后,应该建立品类的第一,而要想成为品类的第一,唯有插位。
因为企业定位最终确定市场格局,要想异军突起,就不能墨守成规,采取插位理论,以颠覆性的品牌营销改变现状,才有机会再重新排序中另立山头,独辟蹊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