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世界与中国海水鱼总产量变动趋势

世界与中国海水鱼总产量变动趋势

时间:2023-06-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89年世界海水鱼总产量6 801.83万吨,2016年总产量下降5 566.69万吨,年均下降45.75万吨。图411950—2016年世界与中国海水鱼总产量变动趋势下面具体研究海水鱼各个物种组产量情况。而未识别的海水鱼近十年产量维持在700万吨上下。图431950—2016年中国海水鱼各物种组总产量变动趋势各种底层鱼类和金枪鱼、狐鲣、剑旗鱼产量变化趋势接近,在21世纪初保持了增长,而在此之后总量有维持稳定的趋势。鲱鱼、沙丁鱼、凤尾鱼产量变动较大。

世界与中国海水鱼总产量变动趋势

图4−1给出了1950—2016年世界与中国海水鱼的总产量情况。

从世界海水鱼的产量变化情况来看,经过60多年的发展,世界海水鱼产量总体而言,总量经历了先快速增长后缓慢下降的过程,据此大体可以分为两个发展阶段。(1)快速增长阶段(1950—1988年),这个阶段虽然有所起伏,但不影响总体趋势,增长波动幅度最高上涨13.9%,最高下降9.16%。总体保持了较高的增长率,增长量明显,1950年世界海水鱼总产量为1 357.07万吨,1988年达到历史最高产量6 847.65万吨,较1950年增加了5 490.58万吨,39年间年均增长率为4.35%,年均增加了144.49万吨。(2)缓慢下降阶段(1989—2016年),这个阶段也有上下波动的过程,不过起伏不大,波动幅度最高上涨8.63%,最高下降11.7%,总体呈下降趋势。1989年世界海水鱼总产量6 801.83万吨,2016年总产量下降5 566.69万吨,年均下降45.75万吨。

从中国的海水鱼产量情况来看,1950—2016年,中国海水鱼产量呈缓慢持续上升趋势,最大增幅44.12%,出现在1951年,这与初期基数较小有关,随后大多数年份里增幅在20%以内,1996年超过20%,为21.05%,最大幅度下降11.63%,波动幅度相对平缓。1950年中国海水鱼总产量为53.04万吨,到了2016年增加至1 222.63万吨,年均增加17.72万吨,年均增长率为4.87%。

图4−1 1950—2016年世界与中国海水鱼总产量变动趋势

下面具体研究海水鱼各个物种组产量情况。世界绝大多数海水鱼类产量变动都经历了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以20世纪80年代末为界点),见图4−2。

世界海水鱼以鲱鱼沙丁鱼凤尾鱼为主要品种,总产量在各个年份中处于领先。鲱鱼、沙丁鱼、凤尾鱼从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保持了很高的增长量,产量呈总体上升趋势,随后在90年代开始持续下降,虽然在1994年达到历史最高产量2 540.11万吨,但是产量一直起起伏伏,总体呈下降趋势,2016年下降为1 439.44万吨。即使这样,鲱鱼、沙丁鱼、凤尾鱼的产量仍然在海水鱼的各类品种中遥遥领先。

鳕、无须鳕、黑线鳕产量基本和各种远洋鱼类保持了近似的规模和变化轨迹。虽然在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期,鳕、无须鳕、黑线鳕类总量规模要高于远洋鱼类,鳕类1950年产量为326.67万吨,同期远洋鱼类为130.5万吨,两者产量同时逐年递增,但是远洋鱼类产量增长较快,后期发力,在20世纪70年代已经超过鳕类,并保持了短暂的增长期,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持续下降。而鳕类虽然在20世纪70年代产量开始持续下降后,但在2009年之后实现反弹,2016年两者产量基本接近,鳕类为899.78万吨,同期远洋鱼类为899.73万吨。

金枪鱼、狐鲣、剑旗鱼类和各种沿海鱼类产量规模近似,但沿海鱼类增长速度偏慢,这两个品类比较特殊,产量有稳定增长的趋势,但是近几年总量保持稳定。2016年金枪鱼、狐鲣、剑旗鱼类总产量为693.18万吨,从1950年以来年均增速为3.82%,年均增加9.62万吨。沿海鱼类总产量587.11万吨,1950—2016年年均增速为2.7%,年均增加7.37万吨。具有同样特点的还有鲽、大比目鱼、鳎类,但是此类产量较少,鲽、大比目鱼、鳎类虽然变化起伏较大,但是近几年总量维持在104吨上下,2016年总产量为104.47万吨。

鲨鱼、魟鱼、银鲛类则从20世纪50年代至21世纪初产量持续增加,1950年总产量27.4万吨,到2000年达到历史最高产量88.8万吨,随后产量逐年下降,近些年产量有保持稳定的趋势,近十年产量维持在76万吨上下。而未识别的海水鱼近十年产量维持在700万吨上下。(www.zuozong.com)

图4−2 1950—2016年世界海水鱼各物种组总产量变动趋势

从中国的海水鱼各物种类产量变化趋势来看,对比图4−2所示的世界海水鱼各物种产量变动趋势,与世界不同的是,中国绝大多数海水鱼物种是呈持续上升的状态,总量规模持续增加,见图4−3。

中国海水鱼总量以未识别的海水鱼产量最高,在20世纪90年代产量达到最高458.14万吨后剧烈下滑,一直到2006年才反弹,2016年产量上升为419.05万吨。鳕、无须鳕、黑线鳕与未识别的海水鱼类产量变化路径相似,不过鳕类产量要低得多,从1987年才有数据报告出现,当年产量仅有2万吨,1997年产量达到历史最高的31.28万吨,之后持续下滑,近几年产量基本为零。

产量第二大的品类为各种沿海鱼类,从1950—2016年数据来看,沿海鱼类基本保持了稳定增长态势,2016年实现总产量292.5万吨,年均增加4.36万吨,年均增速6.44%。和沿海鱼类保持相同变动趋势的还有各种远洋鱼类,2016年总产量为174.33万吨,年均增加2.6万吨,年均增速6.5%。

图4−3 1950—2016年中国海水鱼各物种组总产量变动趋势

各种底层鱼类和金枪鱼、狐鲣、剑旗鱼产量变化趋势接近,在21世纪初保持了增长,而在此之后总量有维持稳定的趋势。近十年底层鱼类产量维持在153万吨左右,而金枪鱼、狐鲣、剑旗鱼产量维持在61万吨左右。

鲱鱼、沙丁鱼、凤尾鱼产量变动较大。1988年产量达到历史最高的134.39万吨,经过几次的小幅度波动,2016年产量为114.59万吨。鲨鱼、魟鱼、银鲛和鲽、大比目鱼、鳎在中国产量较低,鲽、大比目鱼、鳎基本近五年维持在13万吨上下,而鲨鱼、魟鱼、银鲛历年产量不足0.3万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