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探究王绶和金大农学院抗战时期的高等农业教育水平

探究王绶和金大农学院抗战时期的高等农业教育水平

时间:2023-06-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金大农学院之所以能够成为后人在书写中国近代高等农业教育史时无法绕过的一座丰碑,主要还是源自其自身高质量的教学水准和高水平的农学研究业绩,除去来自各方的外部支持和帮助之外,一流的师资以及课程设置无疑是其成就“名山盛世”的重要因素。这也能直接反映彼时中国高等农业教育究竟达至何等水准,通过下文所要讨论的金大农学院农艺系抗战时期的三份学程表即可得到很好说明。

探究王绶和金大农学院抗战时期的高等农业教育水平

中国近代的高等教育版图犹如百花园,各领风骚、群芳争艳,既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这样的国字号“天之骄子”,也不乏南开大学厦门大学等私立名校,而以“在华十四所”(燕京大学、齐鲁大学、金陵女子文理学院、金陵大学、东吴大学、沪江大学、圣约翰大学、之江大学、福建协和大学、岭南大学、长沙雅礼大学、湖北文华书院、武昌博文书院、华西协和大学)为代表的教会学校(一般以文理科为主,并辅以特色科目),规模虽较国立大学“文法理工农”皆备略逊一筹,然其“小而精”式办学思路却也为中国培养了大批既博且专的各式专门人才,特别是在医农两大应用科学和隶属新兴社会科学的法学、社会学中的表现最为靓丽、抢眼。

在这十四所教会大学之中,地处六朝古都南京的金陵大学(以下简称金大)以其农学院(初为农科,继之为农林科,最后才升格为农学院,1952年院系调整时与原中央大学农学院合组为新的南京农学院,也就是现南京农业大学的前身)各专业不仅在当时闻名遐迩,而且也为现今不少教育研究者和“民国粉”所追慕,“老金陵”已然成为一块社会各界公认的金字招牌。

金大农学院之所以能够成为后人在书写中国近代高等农业教育史时无法绕过的一座丰碑,主要还是源自其自身高质量的教学(涵盖本科、研究生两个层次)水准和高水平的农学研究业绩,除去来自各方的外部支持和帮助(如美国康奈尔大学农学院的“对口”支援)之外,一流的师资以及课程设置无疑是其成就“名山盛世”的重要因素。这也能直接反映彼时中国高等农业教育究竟达至何等水准,通过下文所要讨论的金大农学院农艺系抗战时期的三份学程表即可得到很好说明。[1](www.zuozong.com)

鉴于年代久远,人物远逝,笔者将采取传记史学之手法,夹叙夹议,并对表中所涉人与事——特别是身处时代大潮中的王绶平生志业抱负一叙梗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